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黑暗中的艺术品

—感知世界的触觉

 

★ 课程背景与目标

相对于其他感觉,触觉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感觉,但是很多特殊情形需要使用触觉,许多特殊的群体也依赖触觉,如进行攀岩和石窟探险的探险家、盲人等。此外,由于触觉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物体、同一个人对于不同的物体的感知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在准确性和记忆性方面。事实上,触觉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从祖先那里延续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知觉。触觉往往是动物重要的定位手段,这可从被除掉触须的猫和老鼠的莽撞行为中看出来,可见对于这两种哺乳动物来说触觉极其重要。而主要以触觉来认识生活环境及其变化的动物(如丝蚓)称为触觉动物。在蜜蜂通过蜂舞报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中,触觉刺激也是主要因素。了解触觉,不仅对于了解人类本身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了解整个生态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通过让一年级学生了解触觉和以触觉为主的思维,启迪学生发展感知力与感悟力,了解多种感官的运用与表达。从触觉出发,本课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触觉所能涵盖和表达的艺术品,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感受和理解。

★ 课程领域

工程、物理、生物、艺术。

★ 建议年级

一年级。

★ 建议时间

120 分钟。

★ 课程任务

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触觉,学习触觉与感受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异同;激发学生关注现象、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文字描述触觉,并使用相关材料制作盲文及人脸模型,培养艺术创意。

★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 分钟)

1. 简述触觉和神经细胞的概念(10 分钟

(1) 简述触觉的概念。触觉是接触、滑动、按压等机械刺激的总称。此处应当让学生列举出触觉可以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软与硬、光滑与粗糙,以及压力感、痛感、毛茸茸、弹性形变感。

(2) 简述神经细胞的概念。可以介绍我们的触觉是由于身体的神经细胞受到接触物的刺激形成信号,大脑综合这种信号并自动具体化而形成的。

2. 询问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分钟

根据之前举例说的不同种类型的触觉感受,询问学生如何对触觉感受归类,例如,光滑与粗糙(玻璃与砂纸)、软与硬(橡皮与石块)、虚与实(肥皂泡沫与沙子)。该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压力感和痛觉的关系。

二、任务执行与反思(105 分钟)

(一)个任务的执行与反思(55 分钟)

1. 出示任务和评价量规(10 分钟

1)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材料为盲人设计数字 1~9 的盲文。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观察员,对小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2)材料:画纸、剪刀、笔。

3)评价量规:见表 1-1-1。

 

1-1-1 数字 1~9 盲文设计评价量规

分数

项目

 

1分

 

2分

 

3分

 

 

触感变化

 

没有体现任何触觉变化,或者变化微小无法分辨

有一定的触觉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不是通过设计者有意实现的,或者实现的意图不明确、表现不规整

 

有明确的触觉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是设计者有意为之的,感触的变化分明清晰

 

 

作品适用性

按照视力良好的人进行数字的制作,缺乏针对盲人的特点的设计或设计缺少章法和规则

针对盲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设计,但是设计缺乏规范或造成了少量的学习沟通障碍

针对盲人的特点进行了设计, 恰当地使用材料并充分考虑了盲人的生活特性,便于其学习使用

 

意见收集

 

个别成员贡献了意见

 

大部分成员贡献了意见

所有成员都贡献了意见,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工

 

展示说明

在展示中,小组没有说明自己制作的艺术品的特点或者含糊其词,缺乏表达中心

小组进行了部分作品的展示,展示较具体,但是部分显得混乱和无意义

 

展示清晰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作品的意图和特点

注:出示任务和评价量规后给少量时间让各小组进行沟通准备。

 

2. 执行任务(20 分钟

执行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思考以下问题。

3. 总结和反思(25 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二)第二个任务的执行与反思(50 分钟)

1. 出示任务和评价量规(10 分钟

1)任务:各小组用橡皮泥和纸盘捏三张人脸模型并标号(推荐使用器量工具),分别表现组内的不同同学。完成作品后,各小组进行测试。先对小组选取的三名同学的面部特征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在黑暗中通过触觉来猜每个作品表现的是谁。每个小组的观察员记录大家判断的准确率。

2)材料:橡皮泥、纸盘、尺子、塑料刻刀、蒙眼布条。

3)评价量规:见表 1-1-2。

 

1-1-2 人脸模型制作评价量规

 

分数

项目

 

1分

 

2分

 

3分

 

测量

 

没有进行测量

 

进行了粗略的测量,并针对测量结果在作品中进行了设计

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针对测量结果在作品中进行了设计和改进

 

适当夸张

没有考虑对人物的特点进行夸张,或者进行了错误的夸张

考虑了对人物特点的夸张, 但是夸张的效果由于不成比例而对人物判断造成障碍

考虑了对人物特点的夸张,夸张的效果得当,为人物的分辨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作用

 

判断准确率

正确判断出来的人不足五分之一

正确判断出来的人不足二分之一,但在五分之一以上

 

正确判断出来的人在一半以上

 

 

分工合作

 

分工不明确,每个成员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有基本的分工,但是分工不系统,或执行分工不彻底, 或出现没有承担任务的成员

有明确的分工且贯彻实施,每个成员都安排了相应的任务, 并且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 有组织地执行

 

 

展示说明

在展示中,小组没有说明自己制作的艺术品的特点或者含糊其词,缺乏表达中心

 

小组进行了部分作品的展示, 展示较具体,但是部分显得混乱和无意义

 

展示清晰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作品的意图和特点

 

2. 执行任务(20 分钟

执行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思考以下问题。

3. 全班讨论(20 分钟

所有的小组完成制作后,教师挑选判断准确率名的小组进行总结汇报。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小组展示作品,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发言内容可以基于以下问题。

如果还有剩余时间,请各组设置的观察员做各个小组的观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