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可能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云”字吧,我对天上的云也有不少偏爱,不过只限于抬头观赏,没有特别去研究。其实,云对于普通人的吸引力一点儿也不比对我的少。每当好天气,朋友圈里晒云的人特别多,或者湛蓝的天空里朵朵白云,或者铺满半边天的火烧云,让人一下子心情明媚;坏天气也有人晒云,当黑云压城,好似电影大片镜头,不用说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抬起头,就能轻而易举地从云中得到很多乐趣。但计云却告诉我:“不如你稍微加入些技巧去观云,快乐会加倍。”

计云倒不是因为名字里有“云”才爱上云的,中国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的他,原本是个昆虫爱好者,因为经常去野外拍虫子,所以需要格外留意天象,当他有一次无意中把对准虫子的镜头对准天空时,新世界的大门轰然打开。博物爱好者都有收集癖,计云当然也不例外,他想用相机记录下更多类型的云,便开始研究云的形成、变化、种类。疯狂的一次,他为了拍一种没见过的云,火速跳上了北京开往天津的高铁,一路追着云跑,终于在武清逮到了这片神奇的糙面云,而他追上的这片云,也是我们国内首次记录到的典型糙面云。如今,计云已经练就了看云预测天气的本领,终于不用在野外拍虫子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成落汤鸡了。而他说,观云“功用”是小事,享受其中变化万千的美丽才真正让人幸福。

次见计云是在咖啡馆,对他的年轻帅气印象深刻,不一会儿他女朋友(现在已是妻子)走进来,又着实让我惊艳了一番,面对这样一对金童玉女般的人物,我差点儿把采访主题忘了,闲扯了半天才想起来问:“看云,抬起头来就能看,这事儿有什么讲究吗?”计云立即正襟危坐:“看云可以很随便,但我习惯称之为观云,有观察在里面就不一样了。”

计云告诉我,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云彩的观察、猜测、辩证、利用,始终沿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线伴随人类左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寿。古籍中,观云是占卜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云和其他天象一起,常被指为自然灾害、政权更迭和战争的先兆。人们按照经验主义,将一些云彩的出现与一些天气变化联系起来,进而利用云彩作为先兆来趋利避害。有很多关于天气的地方性农谚,确实是比较准确的。比如,北京民谚“丝云连三天,必有风雨现”,说的是卷云连续出现并覆盖天空,预示着将要变天。据他近年来的实际观察,这一民谚的准确率几乎为100%。这是由于卷云出现时间较长并慢慢增厚,在温带地区一般是暖锋来临的前兆,暖锋过境,自然要变天。如果当年忽必烈会观云,就不会两次都在远征日本的海上遇到台风全军覆没,历史就改写了。如今的天气预报中我们会频繁地听到“卫星云图”这个词,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你说的观云在农业和军事上很有用,似乎离生活有点远?”我小心翼翼地打断他。“观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呀,不信你看‘祥云’。”计云接着说。祥云不只是奥运火炬,类似图样至少周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纵贯3000 年历史,每朝每代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祥云是什么呢?按照近代科学分类法,这样一团团飘逸且带有小尾巴的云朵无疑是卷云。在对云朵的审美上,中西方是出奇一致的。西方世界也认为卷云是漂亮的一种云,卷云的丝缕状结构无比飘逸,在蓝天衬托下,诱发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情感。

那么,不同的云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分类的呢?计云耐心解释。云的形成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大量的水汽加上空气冷却,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条件——凝结核。如果空气是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汽分子就无从依附。单个水汽分子之间相互合并的能力在一般气温条件下是很小的,它们

相碰后往往又分开。即使聚合起来形成细小的水滴,也因为水汽分子很小,其形成的水滴也很微小,就会迅速被蒸发掉。不过,大气中是含有大量微小粒子的,如盐粒、烟粒、尘埃等,它们在水汽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起着凝结的核心作用,也就是气象专用术语里的凝结核。当充足的水汽、使空气冷却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核三者皆备时,云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而学些云的分类知识,其实也很有趣。

在气象观测中,根据云底高度和云的基本外形特征,将云分成高云、中云和低云,再将高云分为卷层云和卷积云 ;中云分为高层云、高积云;低云分为层云、层积云、雨层云等十个属, 再根据云的外形特色、排列情况、透光程度、附从云,及是否从其他云演变而来等,分为更细的类别。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计云为大家推荐英国人加文·普雷特- 平尼的《宇宙的答案云知道》一书,他于2004 年成立了世界上个赏云协会,这本书以云的十大分类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云朵变化的科学原理。不过对于刚入门的观云者来说,这本书有点深奥,那么不如从张超夫妇与王辰合著的《云与大气现象》入手,这本书介绍了114 种云和大气现象,每一种云都有精彩图片、形态描述和识别要点,看图识云就容易并且有趣多了。计云也为此书贡献了不少云彩的照片。

对我来说,观云,现阶段就是“躺在草坪上懒洋洋地看云彩”。计云说,这样的家伙各国各地各个时代每天都有。而真正具有博物学家之心的观云者,如果恰好又是个画家,则其成果往往会体现在其作品中,如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背景的浓积云、莫奈《打伞的女人》天空中那消散中的高积云,都源于平素里细致入微的观察。邻国日本在博物学的道路上,远远领先于我们,包括云彩在内的自然科学知识,常常被漫画家用线条和网点所展现出来。比如,翻开《机器猫》各卷,只要是出现傍晚、夕阳的场景,大多画了一种很狭长的长椭圆形的云彩,这就是科学上的“向晚性层积云”。这种云是由于日落时分,气温降低,大气中上下对流减弱,云层由垂直发展(变厚)转为水平发展(变长变薄),它基本只出现在傍晚,而再去看《机器猫》中的其他时间场景,作者是没画过这种云的。计云问我:“有没有一种莫名的敬仰油然而生?”我连连点头。他说相比起来,中国的自然教育是严重缺失的。他带过一些自然观察亲子班,发现经常接受自然教育的孩子在视野、敏捷度和逻辑思维方面远远领先于同龄的不太接触自然的孩子。所以,观云也是培养自然观察意识的一个特别好的途径,对其他类别的观察也可以触类旁通。

那么怎样成为一名观云者呢?如果你对云产生了兴趣,恭喜你,你已经有了一名观云者的心。自此,你会下意识地、时不时地抬头仰望蓝天,甚至开始埋怨家里某个方位没有窗户;飞机上的时间对你来说不再是无聊的睡觉,那些舷窗外的云朵随着900km/h 的速度不断变幻着种类,即使阳光刺眼你也舍不得拉下挡板;渐渐地,你会发现生活中一些零散的时光碎片被观云完全地利用和拼凑起来,使得你在等待、交通、运动、休闲、旅行当中,多了一项饶有趣味的收集性爱好。很快,你

能够看到一些不寻常的云朵、罕见的天象,这些现象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一生只能看到一次到两次”,然而因为你的有心,每年都能见到好几次颇为壮观的天空奇景。可是我看见奇异的云朵,却不认识怎么办?”我看着计云向我展示的壮观的云朵照片,为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有点着急。“作为观云者,你会自然地想要把看到的不认识、不确定,或蔚为壮观的景象记录下来吧?”计云不紧不慢地说,“将拍摄到的图片分享出来,是进行交流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必要手段。”

在新浪微博上,有许多关于观云和云中天象的话题,如“大天文”“云图鉴”“中国好云图”“中国冰晕通讯”“北京天象记录”等,不妨搜索以上字眼,就会发现已经有数千位观云者结成互粉网络,每个人都有一双渴望发现的眼睛,会将看到的关于云彩和天象的问题、图片“@”其中的观云达人。每天这样的“@”都有几条甚至几十条之多,任何一个拍到精彩云图或奇异天象照片的微博基本都不会被遗漏。朋友之间可以组成交流群体,同一地区的观云者之间通过微信群时时互相通报,更能避免你错过任何一次美好的天象。比如,目前北京的观云爱好者自发建立运行的有“北京天象时时互报与讨论”微信群。融入大集体以后,你可要做好“时刻警惕着,接到通报放下工作赶紧冲到窗边”的心理准备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观云者,会为云拍照是一个基本技能。这是个举起手机就能拍的读图时代,不过不是所有手机都有很好的拍摄效果,所以认真的观云者应该配备一台数码相机,且为了满足拍摄远处(或微小)与近处(或巨大)的云彩,镜头应该拥有较大的变焦范围。拍摄云天,要尽量将地景包括进来,不要只是仰拍云在天空中的特写,这样做,配合拍摄时的焦距数可以辅助判断云的大小、距离、高度,这对于某些相似云种的正确鉴定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无法当场判断种类的云,应当至少连续间隔记录其随后半小时内的形态变化,这样一组照片要比一张孤立的照片,更能提供准确鉴定云种及判断其发展状态的信息。有些云种在早晨或(和)傍晚更容易出现,即使只是普通的云种,其在晨曦或暮色的渲染下,拍出的照片也会比大中午拍的更有视觉欣赏价值。所以关于云的大片,大多是晨昏时分拍摄的。

计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火车迷,跟我聊观云的过程中,总是不知不觉又扯上几句火车,于是在告别之前,我决定问一个他肯定特别喜欢的问题:“坐火车的时候有什么观云技巧?”果然他很兴奋:“太有啦,观云要特别善于利用交通工具,我飞机、火车和你一块儿说。坐飞机看云可以看到很多种类,宏伟壮观,像云的博物馆;坐火车看云则能追踪云的发展变化,像在阅读一本有趣的小说。坐飞机观云选座要选在前面几排靠窗的位置,后面几排次之,主要是为了避开机翼。但从后排窗口拍照会因为发动机热气扰动,拍摄画面中总有模糊的地方。如果以拍摄云彩美图为主,一定要坐在顺光方向;而如果以目睹罕见天象为主,就要坐在逆光方向,提前值机选座很重要。而火车适合特别悠闲地观云,绿皮车的车窗可以打开,效果更好。青藏线是观云路线,沿途没有电线和树木的遮挡,可以看到非常壮美的景象。如果坐火车拍云,适合选择上行路线,即始发车辆,而不是返程车辆,因为这时候的车窗玻璃还比较干净。”

据计云透露,他喜欢站在车厢连接处拍云,因为那里的玻璃面积大,他往往一站就是一路。如果你哪次坐火车看见一个高挑帅气的男青年站在车厢连接处一直对着天上拍照,那你很可能是邂逅他了。

出门时,我掏出墨镜,计云说:“随身携带墨镜,恭喜你,又离合格的观云者近了一步。戴上墨镜能够观察靠近太阳的云和某些大气光学现象,既能保护眼睛,又可以看到更多被阳光所淹没的细节,比如虹彩。”我抬头看了看天,这一刻居然万里无云。

 

 

荐书

《云与大气现象》,每一种云都有简洁明确的识别要点和精美图片,此外还有云的谚语口诀,用以通过观云推测和判断天气变化状况。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书中讲述了风起云涌的科学原理、朵朵白云的趣闻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