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从麦子说起    关中各县,皆有可夸耀的以麦面做的小吃,各有特色,异彩 纷呈,不可替代。蒲城的名小吃,首推蒸馍,就是馒头。西府如 乾县、宝鸡一带,新媳妇过门,要给族人擀面条,显示她在娘家 的厨艺教养。擀面的动作、擀成面的厚薄、切得细不细、均匀不 均匀,调汤调得味道合适不合适,等等。蒲城人考新媳妇,看她 蒸馍的手艺。     蒲城人到外地吃馒头,觉得这里的不能吃、那里的不能尝, 显得非常难伺候。一般人知道蒲城馒头好的,招待蒲城人吃饭, 主食上馒头,会特别谦虚地叮咛一句:“咱这儿的馍没你们蒲城 的蒸馍好!”    蒲城所产的麦子质量好,做法又讲究功夫。近些年蒲城又恢 复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传统,到外地看亲友,送蒸馍当点心。 我从老家蒲城回深圳,带两箱蒸馍,分赠给同事。    麦子在中国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可为之证,如“我行

其野,..其麦”(《.风•载驰》),再如“爰采麦矣?之北矣”(《.风•桑

中》),可见中原地区早就有麦子种植。    孔子的学生宓不齐(子贱),在鲁国的城邑单父(今山东菏 泽单县)当单父宰,主持单父的工作。齐国攻打鲁国,单父将成 为战场。当时正值麦子黄熟时,可是,政府下令关闭城门,任何 人不得外出,以免齐兵乘势攻入城中。经常遭受战争侵扰的人慢 慢地就皮了,警惕性放松了,眼看城外的麦子将熟,老百姓就推 举那些年长辈分高的人为代表,去政府沟通。父老代表见了“政 府发言人”宓子,说:“麦子熟了,敌军还远着呢,让老百姓出 城收割,能抢回多少是多少,一来老百姓得到好处;二来这些粮 食就不会落入敌人的手中了(且不资寇)。”话说得非常中肯,听 上去有道理。但是,几次来沟通,宓子都没有答应。后来,齐国 的军队打过来,到了单父扎营,准备打仗。老百姓这时候被武装 起来打仗,再也不能出外收麦了。    当时鲁国主政上卿季孙氏非常生气,派人拿着“红头文件” 专程去通报批评宓子。宓子听完了上级的申斥批评,皱着眉头 说:“今年因为战争,没有收到麦,明年可以再种嘛。现在战争 时期,时局这么乱,老百姓出城乱收麦子,必然胡乱抢收,闹出 许多是非诉讼不说,许多平常不劳动的人也会趁机外出收麦,这 样一来,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就很喜欢经常有战争、闹乱子,这样他

们可以趁乱胡来。现在单县一年损失了收成,对整个鲁国来说,影响

不大。但是,如果放任民众趁乱胡来,浑水摸鱼,养成这种侥幸心理,

成为不劳而获的‘幸民’,那对国家的伤害必然很大,人心思幸,放弃

法度规则,没有是非善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复的。”季孙氏听了

这话,非常震撼,他羞愧地说:“哪儿有个地缝哟,让老夫赶紧钻进去。”     后世有人评价宓子的做法和解释,说他显得很迂阔,也有人 说其胸怀和眼光持世甚远。我选择后者。其实,当此危难之时, 有宓子那种镇定的人是罕见的。大概宓子认为战争的胜负都不重 要,人心乱才是重要的;战败亡国可能都不重要,亡天下即人心 里没有了是非,才是真正的亡了。     自古有本富末富之分,而幸民以侥幸奸诈致富,称奸富, 下等。宋朝苏辙也说过:“侥幸得财,非民之福。”故从前各朝 代,士大夫进谏匡正世风、重整法纪者,无不建言杜绝幸门。今 天这样说,已经显得很迂阔了??     宓子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不要脸了,要钱有什么用?      自古以来,幸民恰与幸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