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别吵了”,用手足相亲去化解冲突的幸福教养

 

      你觉得独生子女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发展会有差别吗?过去不少人认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暴露在大人的世界中,可能会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力;反观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从小就必须学会分享,对提高未来的社交技巧是有帮助的。但真是如此吗?家庭手足之间的关系,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家庭问题常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但研究发现,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孩子间会互相支持,形成保护伞,家庭问题造成的影响就会减少。近期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兄弟姐妹的数量与其离婚率成反比,推测这也是手足间会互相支持的缘故。

      哥哥姐姐在家中常会扮演教导弟弟、妹妹的角色,能将复杂困难的事情简单化表达,因此到了学龄阶段,哥哥姐姐往往会发展出较佳的语言能力和体会他人想法的能力。

      由于手足之间一定会有冲突产生,令他们有独特的机会去发展了解他人情绪和观点的能力,并学习处理生气和解决冲突,因此研究发现,身为弟弟、妹妹的孩子,他们对于他人的感受想法总是较敏感,往往能发展出较佳的社交技巧与正向的同辈关系。

      当然,这其中有正向影响也会有负向影响。如果兄长、姐姐本身是有侵略行为的,那么年幼的弟弟、妹妹也会容易产生品行不端等问题。手足冲突在所难免,但如果父母亲一直未能有效处理,这些孩子长大后,也比较容易滋长暴力倾向。

 

      手足的地位,是孩子人生中个社会地位

      在家中的排序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根据研究,不同排序孩子的特征如下:

一、排行老大

      排行老大的孩子,常扮演领导、指导、照顾和帮手的角色,特别是相差四岁以上的孩子,姐姐往往成为小老师、小保姆,哥哥则成为模范,可激发弟弟、妹妹的能力。不过,因为老二相比于老三、老四先得到较多的关注,所以对于老二的敌意通常较老三、老四来得深,所幸这样的手足冲突只要爸爸妈妈处理得当,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老大的人格特质比较重视成就取向、沟通能力佳、爱支配人、展现较高的自我概念,但容易焦虑,在同辈间不像老二、老三般受欢迎。老大通常较有领导者特质,偏好较高或较有权力的位置,为了维持这个位置,他们也会努力变得聪明。这些特质可直接推断老大的模仿学习对象是家中大人。

二、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一般来讲,他们很多特质会像老大,因为他们大多数的学习模仿互动对象都是成人,所以,相较其他有手足的孩子,往往发展较快、较早熟,智力也相对高;至于成就部分,研究尚未一致认为排序和成就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认为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欠缺手足,会造成他们比较孤独、自私等特质。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有进一步说明,这个迷思已经被研究推翻了。其实,这其中的重点还是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学业失败容忍力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人际问题解决态度也明显劣于非独生子女,不过独生子女所感受到的父母保护行为则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三、排行中间

      排行中间的孩子,不受大人关注,因此不如老大重视成就,他们转而追求同辈,找到自己的价值。他们较善于模仿、追随,通常也比较友善、快乐、处事淡定,某些方面会比较早熟。

四、排行小

      排行小的孩子,在游戏中常模仿兄姐的语言、表现,因此较会模仿同辈,但不太会重视成就,反倒是喜欢引起注意力,喜欢依赖他人解决问题,智力表现也稍弱。不过由于排行小得到了许多的爱和关注,容易学习到分享的意义,所以,往往发展出较友善与较温暖的人格及高自尊特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大声反驳:“我长大也没这样!”没错,这是因为影响孩子发展的原因可归咎于许多层面,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环境,所以,上述特征并非,但有助于父母分析不同排行的孩子的心理。例如,研究发现,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社交技巧的确比独生子女好;但后续的追踪调查也发现,到了青春期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状况就没有多大差距了!

 

      手足间无法事事公平,调停需关键五招

家里有超过一个小孩的家庭,教养方面的挑战乃父母的关爱、注意力被分散,以及冲突的处理。建议爸爸妈妈可以这么做:

一、不要完全禁止冲突,要公平处理

    别怕手足间有冲突产生,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就是要从中学习如何解决冲突,所以,爸妈别太早介入,观察一下他们的处理方式即可。如果大的总是让小的,爸妈应该提醒小的:“哥哥每次都会让你,他对你真的好啊!现在他好想要这个东西,你是否也该尊重他一下呢?”这样的方法,会让总是认为你偏爱弟弟、妹妹的老大,感受到你的爱;此外,别以为排行小的孩子还小不用罚,有时候惩罚还是有必要的!

二、每个孩子都要有和爸妈独处的机会

     就算是学龄前的孩子,也希望能多和妈妈相处,只是妈妈总被弟弟、妹妹占据,所以,爸爸或其他家人在此时就变得相当重要。如果其他家人能轮流给予孩子亲情的温暖,将有利于孩子发展更多正向情绪和社交能力。

三、减少无意间的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先天气质不同,不该拿出来比较讨论,父母不妨分析孩子的优势、劣势,多赞美优势部分,用优势去带动劣势,而不是用比较的方式去激励孩子的劣势,否则很有可能带来反效果。

在教导时,也要提醒孩子善用同理心,提醒他在批评手足的缺点时,对方也会很难过,应该点到为止。

四、调配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

      一旦有手足,父母关注孩子课业的时间必定变少或被瓜分中断,所以,排定时间表很重要,要分清轻重缓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跟家长分享生活的点滴。但有些孩子因不善言辞,容易被爸爸、妈妈忽略。如果爸爸、妈妈能安排好时间表,主动关心孩子的交友、学习状态及心事,孩子通过捣乱获得长辈关注的行为也会减少。

五、手足年龄差距大,别让小的恃宠而骄

      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距大,老大其实会有独生子女的特质,因此在教养上,要注意前面所提的,别让老大过度在乎大人眼中的成就,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发展。也别让小的过度依赖,这样会降低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大因为心智比较成熟,其实更在意爸妈有没有关心自己的生活及心情。父母千万别训练老大去照顾年纪很小的手足,过度溺爱小的孩子。

     ·妈妈们,不是你不够好,是你太累了

 

     “每天喊每天吼,怎么可能不累!”“如果轻声细语喊得动,谁想当疯婆子?”这是百万妈妈的心声。每天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环境中,妈妈容易产生的个念头就是:“一直会认为自己是个很差的妈妈。”总觉得自己一直是以没效率的方法在教孩子,才会让孩子屡劝不听,无理取闹。

 

      没人天生就会当妈,请停止自责的负能量

 

      当局者迷,许多妈妈迷失在教养的分岔路上,让自己心中产生许多暗黑的想法,而且越想越挫折。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我不觉得是你不会当妈妈。

一、你只看到自己差,以及别人好的那一面

    你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教得好,是这样吗?我经常觉得,这是人“爱比较”的天性,因为妈妈没看到别家小孩也有不好教的时候,只是大家都把好看的拿出来,放在社交媒体上。

二、扮演多重角色,一心多用,任谁都无法完美兼顾

      你既想当好妈妈,又想当好太太,结果什么都做不好。别神经了!一个人的脑袋有限、时间有限,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很完美?这种角色,只会在连续剧里出现。

三、别怀疑了,拿出管教的勇气

    或许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孩子太严格了?但为人父母者,对的事,就该教,你又不是跟孩子说“我再也不爱你了!”这种会伤害他的话。为了孩子好,大方向掌握好,该教就要教,别弄到人格快要分裂。

四、教养就像跑马拉松,选手都要休息再上

    人生的任何比赛只要尽力就好!你不是一直都在这样教孩子吗?孩子的教养,比超级马拉松还要长、还要远,中间不是更应该有喘息喝口水的机会吗?所以希望你,尽力就好,别忘了途中休息之后,再继续上路。如果你没人帮忙,不能喘息,那不完美更是理所当然,所以并不是“你不会当妈妈”,而是要“放下当超人妈妈”的念头。

五、育儿这件事,本来就没有使用说明书

    你有很强的挫折感,是因为你教的是孩子,没有标准作业程序,也没有使用手册可以看。每个孩子的气质各异,每天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今天明明可以这样教,明天又变不听话,这是一份比当总统或市长都要难的工作,有人跟你交接吗?有人教你如何当好妈妈吗?Never

六、别让路人甲的声音打击心中教养的坚持

      叫有意见的人来带带孩子吧!他们可能半天就投降了。如果对方真的成功了,那你就愿赌服输。不然,杂七杂八的声音,都是嘴炮,或只是一堆育儿的幻想!!用讲的,谁不会?就算是根据从前的育儿经验,但恐怕细节上已不可考了。

      而且,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鬼灵精怪百倍,环境又不同,按照以前的方式养,很困难吧!

      你怎么被这种不可考、随口说说的话,弄到怀疑自己呢?放过自己,听听就好吧!

七、谁说孩子带不好都是你的错?

      如果孩子有了一堆坏习惯,或偶尔生病,就是你没带好,没有教好,没有注意好营养?孩子又不只是母亲一个人的,周遭那么多人在影响他,难道你会教他坏的、不教他好的?孩子自己不会学吗?孩子生病、感冒,为何就是你没保护好?医生的孩子,还不是照样会生病、会感冒,还不是照样要吃药?

      到底是要煮得多好吃?像厨师一样吗?那是人家的工作!你只是一个妈妈,不是只有练到神一样的厨艺,孩子才会乖乖吃饭。你难道不觉得,有时看了食谱,努力地做了一顿饭菜,孩子却不赏脸,自己更难过,不是吗?会不会煮,跟会不会当妈妈,也没有关系吧!何必这么想不开呢?

八、你是身兼父职的“伪单亲妈妈”?那压力当然很大!

    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伪单亲”,妈妈常常一个人孤军奋斗,容易变得胡思乱想、情绪化,既要扮白脸又要扮黑脸,后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其实何必想这么多呢?

 

      情绪就像一面镜子:妈妈开心,孩子才开心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脾气会跟大人越来越像,不管是生气或开心的样子,都像大人的翻版。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更多开心的妈妈,因为唯有开心的妈妈,才能教出开心的孩子。如果你一直否定自己,会让自己的压力很大,甚至影响自己教养的大方向。

      至于妈妈要变得开心,在育儿路上,请先转变观念。我觉得下面这些观念是妈妈得先告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