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关于语文高考备考应试

凡为考试,皆有技巧,掌握一些复习应考的窍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高一高二重在练好语言文字扎实的内功心法,那么高三老师就会传授给我们各种武功套路,这就是我们的备考应试法宝。

1

谈谈语文复习方法

关于语文学习,我们前面从阅读和作文上谈了很多很多,好比达·芬奇画鸡蛋,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内功修炼之道。高一高二时候老师决然不谈高考,任你天马行空。但是一到高三,画风就陡然改变!高三对语文复习提出了新要求:

,适应学习节奏变快。这个时候好能够在短时间内摸透老师的授课思路,不仅要跟上节奏,而且要信任老师的本领,偏文的同学更要保持的谦虚,好好听语文老师的课。想必很多学校都是把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安排在高三,我们学校亦然。高一高二练好语文内功,高三如虎添翼,将老师传授的法宝顺利地用于考试,那种感觉真是棒极了!

第二,保证基础的背诵过关。这是跟上语文老师上课节奏的根本的要求,也看基本功。如果以前背诵都过关,那么恭喜你,这时你会身轻如燕。如果以前内功不扎实,高三也能给你追赶的机会,但是这需要你牺牲其他精力,这就要求更加科学地安排时间。强烈建议高二暑假熟练背完所有考纲诗文,毕竟暑假背还是比较轻松的。考纲中要求记诵的文章是有限的,要排好计划将这些还不能背诵的文章在高三学期全部背完,不要拖到高考前。过来人都明白,高考前心神是不定的,那时候去复习已经会背的东西还行,但再去想把不会背的背诵下来,多半记不住了。

第三,刷题重要,总结模式更重要,考场定住心神完全理解文本则是重中之重。基本上每位老师都会传授答题技巧,这些套路自己能主动熟练掌握固然好,不会就要善于活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并不是鼓励不思考,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仍然不得其解时得到高人指点,往往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就是说学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去指点他的,这是老师方面;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愤”了就赶紧去找老师“启”,而不要被动耗时等待。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考指挥棒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判断分析、掌握欣赏方法。其实标准答案也是老师千辛万苦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总比我们自己的答案精炼简洁、要点齐全又切中要害。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类答题语言,总结答题方向,可以使我们在答题中思路明确,格式规范,避免要点混乱,词不达意的问题。

第四,保持持续的阅读习惯与读语文试卷同等重要。有些同学会觉得,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根本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其实做题太累的时候,就可以去读书。不仅放松心情舒缓大脑,还可获得新知。另外,每一套语文模考题、真题本身也可以拿来当作好的阅读材料。各区教研员精挑细选的文章,在质量上有保障,就算考题奇葩,文章本身也有可观之处。所以有必要妥善保管语文试卷,每隔两个月将试卷装订起来,耐心阅读试卷,包括文章、题目、自己的答案、课堂的笔记思路、正确答案等。

第五,作文谨慎从容,按套路出牌。作文虽说重在积累,但现场路子一定要对。还有就是需要继续阅读报纸杂志,根据我们同学的经验说,他们每周保持一个半小时的阅读,从《文汇报》《南方周末》到康德、萨特,外加各种外文小说,积累生活素材激发情感共鸣,这是在文章平稳中追求立意深刻新颖的好手段。我高三坚持看康德,一方面兴趣所在,另一方面暗示自己作文要兼具崇高感与优美感,我很喜欢康德的美学思想,不喜欢平淡如水的寡淡文章,但我明白文采首先要建立在冷淡而坚毅的寡淡文章之上。不过,高考现场作文重要的还是八股段式以及老师讲的逻辑和立意等写作方法,这些听上去无聊,实际上却字字如金!跟着这个节奏,我好多同学真是眼看着成绩往上蹿。作文谨慎而从容,想不得高分也难。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语文高考上阵之前看的东西很重要,参见《围城》里面方鸿渐归国首秀演讲出丑,不难看出头一天看过的东西很容易翻到脑海前面。如果看了些“不三不四”的内容,高考作文就比较危险啦。那一周一定要强迫自己不看手机,至少不看乱七八糟的内容。直到高考前夜我还在加紧作文练习,这对保证67日上午考场上的作文手感起到了暖场作用。

 

2

高考语文备考要诀

内功练得再好,终还是要懂得怎样把内力输送出来。这需要掌握语文备考要诀。

首先,潜心观理,摸清套路。语文现代文和数学解答题大体相似。数学解答题有着稳定的结构和固定的套路,语文现代文答题亦如此。虽然文本有不稳定性,高三厚厚的卷子中总有那么几篇或搞笑、或深沉的文章,但大部分的文章其实都有很强的结构性和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现代文选文,可以概括为“出偏入正”,无论具体的东西写的是什么,主体思想其实并不复杂。不会出现读不懂的情况,但常常会有“读不清”的状况。所谓读不清,就是自以为自己看明白了,但其实忽略了很多细节,乃至于对主体思想的把握出现了偏差。

第二,琢磨题型,掌握套路。相较于十年之前的文章取材,现在考试的文本在深度上有所下降,在规范性上有所上升,这对于考生大有帮助,意味着语文题目更加可以稳定地学习,掌握技巧,取得高分。十年之前的文章抒情性较大,我还记得有一篇《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散芜的抒情笔调中,文段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断裂感又比较强,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确实有点难为考生,需要定住心神,对文本采取远距离的总观。但现在,基本不需要这种文学层面的远观,文本的紧凑性明显加强,一篇文章只考一个思想或感情点,只要谦虚谨慎,就可以把握住主体。建议可以常常拿出2010年上海高考题《笔墨的超越》来做练习。这一篇文本以及题目难度颇高,需要花大量时间琢磨文本、琢磨题型。如果能够理解本篇的精髓,大约是真正掌握了套路之所在。

第三,多做题目,运用套路。虽说套路重要,其实理解文本更为基础。这种理解,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人对于究竟有没有“看懂”文本还是有一些感觉的。没有真正掌握,总觉得做起来怪怪的。而如果真的读懂,那么运用套路则会得心应手。这种玄乎的感觉,只能留给大家高三一年多做题目慢慢琢磨。一般来说,数学做多少题,语文就要做多少题。并且,一定要自批!哪怕有些题目偏怪,也要严格按照答案来做。因为各地模考卷的思路和当年高考思路有着密切关系。可以明显看出,2016年各地的重点在于文本分析,而2017年各地的重点则已经转向文本的赏析,大幅度增加了4分、5分的大型赏析题。高考数学压轴题后一问8分,而两篇现代文后的赏析/分析大题加在一起也有8 ~ 9分,不可不慎!而且相对于前面的题,后压轴的分析题反而更加笨重不灵活,更好用套路。

第四,标准答案,有效背诵。建议语文所有的标准答案都直接写在卷子上,以防资料散落,不要使用错题本和便签(这和数学英语完全不同,后面章节还会提到)。对于阅读理解,我的经验是:认真做题,认真批改。批自己的题目时候,只要求意思一致即可,但如果发现意思都不一致,则坚决用红笔把答案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自己的答案,字写得不好不要紧;但如果是红笔抄的标准答案,字不好,就完全看不下去。另外,可以用蓝色的笔在试卷上划分标准答案的层次,即在句子上方轻轻画一笔。往后复习的时候,就按照划分的层次来整理答题思路。对于层次特别清晰、回答特别完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标准答案,可以尝试着背诵,十分有效果。比如找一篇典型的咏物诗,之前上海春考语文有明代的一首咏竹诗,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第五,高考真题,滚瓜烂熟。我不建议后阶段再接触语文高考真题,好在进入高三的时候就自己有心地准备语文高考卷(这个和数学、英语不同,后面章节还会说到其他科目高考真题的使用时间)。近三年的语文高考卷(包括春考题),一定要做到滚瓜烂熟,每道题目都要解构完成,所有的答案都必须了然于心。高考卷毕竟是名师关在“小黑屋”里拼命出的题,选文质量和“自圆其说”的程度要远胜模考,需要拿出的认真程度来对待。

和阅读理解答题套路一样,高考作文也有很强的套路性,而且这并不难学会,熟练掌握一两种思路结构即可,相信各校毕业班老师都会传授:思路结构朴实为好,例子也不必选择特别花哨的,倘若能够巧妙地运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为上上策。另外,如何将素材灵活准确地运用也是有套路的。对于议论文来说,一个明晰的结构是成功的开端,这要求我们在认真审题之后构建大致的提纲和框架,确定立意之后,明确文章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用哪些素材。常见的分论点有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比、先破后立等,都需要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不断揣摩,终形成自己的方法。

并列式也是我们一般常说的横式论证,层层递进我们俗称纵向论证。高考作文建议从正面来进行立意比较好。比如201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为“如何评价他人”,可以正面从对尊重生活的多样性等进行肯定。因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并不是要培养一代愤青,总归是要以培养懂真善美能明辨是非的纯正三观的人才为主要目的。

记得黑格尔说过,“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感谢高三整整一年的刷题,我从各种现代文阅读的解题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情感体验:在人文传记中认识了历史苍苍波涛下平凡而善良的人;在其他类型的古文中,看到了古人的精深思维以及闲适态度;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无处不成景,无处不含情。在厚厚一叠试卷的缝隙之中,也许语文以一种蹁跹的姿势悄然来到身旁,有文字,即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