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推荐序一 愿意思考的有心人总会有所收获 
北京四中语文教师 杨志刚 
一提到写作,很多孩子便大挠其头,狗吃刺猬——无法下嘴,以为这是一件极难完成的事。但如果盼到了一场久违的雪,撒着欢儿跑出去玩,估计还没等回到家,路上就发“朋友圈”晒感悟了。其实,写作与发“朋友圈”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正如本书的作者叶老所说,写作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感通”。而且,“朋友圈”里的文字也有高下之分。有一个转发量极大的“朋友圈”这样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这就比“下雪啦,北京好美啊”要耐人寻味得多了。“一下雪”三字含着一个假设,大多日子里,北京都是一座喧嚣的现代都市,让人审美疲劳;而“北平”二字,更是一下子将读者拉进了一种难以穷尽的境界,启发出有关“岁月”“厚重”“沉静”等的诸多联想。所以,叶老虽说“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但又强调其为“极严正的事”:“写什么”可顺随己意,但“怎么写”,绝不能信笔乱涂,努力为之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可能你会质疑:发“朋友圈”容易,为记录的都是喜闻乐见的身边生活,而作文题目,总觉得离自己太遥远,所以无话可说。有如此疑问,大概是因为你对“身边生活”理解得比较狭隘的缘故。据我了解,目前多数的作文题目还是努力去贴近学生身边生活的。2015 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之一为“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这题目不贴近你身边的生活?要知道,“身边”可以是物理概念,也可以是心理概念。阅读所及的范畴,当然也算“身边”。至少,你在课文里遇到过项羽(《鸿门宴》)、曹操(《短歌行》)、岳飞(《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天祥(《过零丁洋》)这几位英雄吧。当然,如果你的眼界仅限于教材中的一两篇课文,对这个题目可能就没有太多可说的了。课文只是老师教会你如何去“精读”的“例子”,自己主动寻找书籍去“泛读”,才是写好文章的正途。可能你会反驳:我对英雄不感兴趣,所以对这个题目无话可说。你对英雄不感兴趣,你对《王者荣耀》(一款网络游戏)或许感兴趣吧。 好,那我们就来谈谈《王者荣耀》。《王者荣耀》里有一个英雄就叫“项羽”,你是否关注过他的台词呢?他总在呼号:力拔山兮气盖世!破釜沉舟!灭了他们!将这混乱的时代,拉回正轨!霸王本色!天不容我,我必逆天。玩过游戏后,你是否有过如下追问或思考——项羽唱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是豪情万丈还是郁愤满怀?项羽“破釜沉舟”这场战役,到底要“灭了”谁?项羽“将这混乱的时代”“拉回正轨”了吗?到底什么才是“正轨”?项羽为什么自称“西楚霸王”,而不自称“大楚皇帝”?项羽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不容我”,你认同吗?……如果想解答这些问题,你该找来《史记·项羽本纪》仔细读读。如果想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史记》记录“楚汉相争”关键人物的传记也应该略加涉猎。比如《高祖本纪》《陈涉世家》《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张耳陈馀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等等。退一步讲,如果你觉得这些文献都是古文,理解起来有难度,那读一读白话译本也可以的。再退一步讲,听听《百家讲坛》的《英雄项羽》,看看电影《王的盛宴》,也是好的。可见,即便只是玩个游戏,如果你是那愿意思考的有心人,也会有所收获。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通过游戏去获取阅读兴趣与线索,而是劝你去多阅读多感悟多积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储备。如果你已经长成大孩子了,对读书还没有兴趣,还没有学会用心去体验和思考生活,那你确实应该努力了,世间唯有闲散消沉到无可奈何的人才会放弃自己。 上面的话是我对写作的一点意见,以引出叶老《给孩子的写作课》这本书。写作是什么,如何去写作,怎样能写好,叶老会在书里精细地告诉你。如果你能从中收获一二,便已经很好。如果收获多多,那自然更好了。另外,此书还辟有“和教师谈写作”一章,这对于教师如何辅导写作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2018 年4 月于北京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