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烟袋斜街旧影图卷》导言

 

烟袋斜街位于鼓楼之西南,什刹海之东。街道短而窄,因其斜而得名。北京城之街道,多为直街,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虽然斜街并不多见,但是斜街的优势远非直街可比,便捷也。烟袋斜街东口在鼓楼前街,西口在什刹海前海和后海的连接处,正对着银锭桥。从鼓楼到什刹海,从什刹海东岸到西岸,走烟袋斜街都是捷径。捷径带来人气,人气带来生意。尽管它长不到三百米,宽仅五六米,却是北京古老而负盛名的商业街之一。

斜街在元、明时已经出现并开始热闹,而烟袋之名似在清末才有。或因街道形状像烟袋而得名,或因有商铺经营烟业且为宫中清理烟袋而得名。元朝时,钟鼓楼地区为大都的地理中心。通惠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后一段,直达积水潭。积水潭是南北漕运的终点码头,周边地区便成为全城兴旺的市场,同时元代很多官府衙门也设在附近。明朝因为重修城墙,城市中心南移,漕运船只不再进入北京城内。尽管积水潭失去了其漕运终点的功能,商业中心南移却使得烟袋斜街商势不减,酒楼饭庄盛极一时,达官贵人、商人士子宴游于此。至清朝,什刹海地区出现了诸多官府衙门、王公府第。烟袋斜街介于钟鼓楼与地安门商业区之间,在清末出现了多家饭庄、酒楼、茶馆等,人潮涌动,尤为繁华。

辛亥革命后,清朝权贵失去了往日的特权,常以变卖家产古玩维生,烟袋斜街又因挂货铺和古玩店出名。古玩店竟有六家之多,跻身于二十余家酒楼饭庄之间,与服装店、染坊、理发馆、澡堂、油盐店、菜店、书店、弹棉花铺子、豆腐坊、书画装裱铺、出卖文房四宝的店铺为邻。卖包子、火烧、炸虾、红薯的小店以及各式北京小吃的摊贩也为烟袋斜街增添了无比的热闹。借助于新交通体系提供的便利,民国时期的烟袋斜街变做了新成风气的“旧京传统”的集中展示地。

何大齐先生的长卷展现给我们民国时的烟袋斜街,栩栩如生的描绘带我们回到八十多年前。斜街历经北京城数百年的历史,保有不同时代的痕迹与风味。它既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结果,也承载着这段历史,使它得以留存与延续。一条街道和一个城市的底蕴在其历史积淀,在其沧桑变迁,在其为生活在此间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所用、所有,由他们不断地创造。这就是烟袋斜街的文化、历史所教给我们的。

 

董玥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