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课本上给宋词下的定义都是错的?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国古代诗歌的两个高峰是唐诗与宋词,就像很多人都会背“床前明月光”一样,很多中国人也会背“明月几时有”,可是你知道吗?课本上关于宋词的定义其实很不准确,甚至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呢?

翻开课本,对宋词的定义一般是这样的:“宋词是一种能够和乐歌唱的诗歌。”这个定义看上去没问题,其实非常不严谨。

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诗词都是能够和乐歌唱的。我国古代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305 首先秦诗歌,这些诗歌其实都是可以歌唱的。汉代的时候朝廷设立了一个管理诗歌的机构——乐府,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与音乐有关的机构。所以汉朝的诗歌基本上也是可以演唱的。到了唐代,诗人们写的诗也可以配乐演唱。在《给孩子读唐诗》里,我曾经讲过“旗亭画壁”的故事。说的是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位诗人到旗亭游玩,正好遇见一群乐工和歌女演唱他们三人的作品,说明当时诗人们的作品都是能够演唱的。

只不过由于中国古代记谱方式不发达,又没有录音机,所以大部分古代音乐都失传了。

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唐诗的这些诗歌都能配乐演唱,那么, “宋词是一种能够和乐歌唱的诗歌”这个定义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像我们如果给人下定义,不能说“人是一种能够呼吸的动物”一样。

那么,宋词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它跟汉代诗歌、唐诗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奥妙就在宋词使用的音乐上。

唐代之前,我国的音乐主要有以下几种:

种是雅乐,就是宫廷宗庙祭祀用的音乐,这种音乐庄严华贵、豪华典雅,老百姓却不喜欢;第二种是清商乐,也就是民间流行的音乐,如果说雅乐是“阳春白雪”,清商乐就可以说是“下里巴人”了;第三种是法曲,指的是宗教音乐,主要指佛教音乐。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南北朝的时候迅速发展,佛教传入的过程中,与佛教有关的很多文化,如文学、建筑、雕刻、音乐等也随之一起传了进来。

在隋朝的时候,又有一种音乐从现在的中亚以及新疆地区传了过来,古代把这些地方都称为“胡地”,意思是胡人的地盘,而这种音乐也就被称为“胡乐”。

胡乐传进来之后和以前的清商乐、法曲等音乐相融合,诞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燕乐也叫宴乐,顾名思义,就是酒宴上演奏助兴的音乐。这种音乐诞生后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间成为达官贵人们喜欢的音乐。

有了新的音乐,过去的老词显然就不再适合了,于是,一种配合宴乐的新的诗歌就产生了,时间是在公元7 世纪,也就是我国的隋唐时期。所以,我们经常说的宋词,其实源头应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只不过,那时候的词还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无数文学家的共同努力,到了宋代,词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宋词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与唐诗并肩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