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陪伴好的状态,是彼此身心安宁

在我们上一本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的读者见面会上,一位读者问:“你们这么积极地思考育儿问题,那么对虎妈、虎爸现象怎么看?”

虎妈、虎爸?那是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十几年的育儿生活,大部分时间,其实我们都是在勤奋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发展自己,尽力成为更理想的自我,余下的时间,就是慢慢地陪着孩子,努力做温和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享受那些柔软的小时光。

·动手打造生活的美好质感·

端午节,我们会备上粽叶和糯米,带孩子包粽子;元宵节,我们会炒花生仁、炒核桃仁、炒芝麻,自己包上一顿传统五仁汤圆;我们甚至还自己炒过油豆沙馅,带孩子用木雕的月饼模子,打出几块硬梆梆的家常丑月饼;我们还在冬至日酿米酒,在过大节时煮肉、炸小时候常吃的炸货……

跟着爸爸妈妈做这些,孩子们每次都兴致勃勃,一边帮忙,一边问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也瞅准机会,把小时候的年节规矩、姥姥奶奶家的趣事给孩子们详细解说一番。小儿子还常常把家里自己做东西的事儿写进作文,去跟老师和同学分享。

朋友圈里,这么做的不止我们一家,我们有一位超能主妇朋友,每年送亲朋好友的月饼都是自己做。另外一位朋友,二十几岁时就去了美国,包的粽子居然像我们小时候老人包得那么美观,真心妈妈问她怎么学的,她说网上有好多教程啊,多练习练习就会了。

确实,只要用心,这些原来的小手艺,都不难学。难的是,忙碌的爸爸妈妈们有带孩子动手过节、让孩子体验这些传统生活之美的用心。

现在物质丰盛,生活便利,孩子们可以到玩儿款的电子产品、国外刚刚上线的游戏;想吃粽子,点几个按钮,全中国好品牌的粽子就飞奔而来;不想做饭,各式外卖分分钟送到。

但我们觉得,即使生活在物质丰富便利的时代,我们的孩子还是常常缺失一些特别珍贵的东西:

期待和惊喜——物质太易得到,期待就没有了意义,惊喜就降低了价值;

对生活的日常观摩——大人忙碌,生活就难免粗疏;孩子的时间被兴趣班、辅导班慢慢占据,也没了看大人慢慢地、好好地过日子的兴致;

自己动手的乐趣——孩子们确实在上各种各样的DIY 班,以培养动手能力,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自己动手的经验,能享受到多少自己动手的乐趣?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事的体验——孩子忙学习,大人忙孩子,大人孩子一起做事、边做边聊的体验,对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

带孩子包粽子、做汤圆、打月饼,常常被归为让孩子了解、体验传统文化,其实我们并不太关心这些,孩子通过学校课程、各种媒体、自己的阅读,了解这些粗浅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不困难。

我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可以从中体验生活细节之处的美好质感——制作家常食物的细致、手做食物出锅的香气、粽叶为糯米染上清香的过程、全家一起做事的乐趣、爸爸妈妈对日常生活的点滴用心。

我们也乐于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和他们一起享受这种细节之处的质感和“奢侈”,让他们懂得,生活中不止有外卖,有的电子产品,有网,有游戏,有各种各样唾手可得的便利,还有用心,有美,有细节之处的美好质感。这些,才是生活中不易得到的东西。

·坚持一些温柔小事情·

我们在千聊的网上直播课程开播那天,吃过晚饭,真心爸妈和两个孩子打招呼:“等会儿九点钟时,爸爸妈妈要做个直播,你们有事的话,就晚点来找我们。”

然后两个孩子就各自关好房门,安安静静地去写作业了。

直播结束,听到大人在走动了,小儿子从房间里欢快地跑出来:“妈妈,妈妈,你来一下!”“有事需要妈妈帮忙吗?”“没有,我学了个新魔术,表演给你看。”花了一分钟时间,给妈妈表演了魔术,得到了妈妈的惊喜和称赞,小儿子心满意足:“没事了,等会儿帮我给作业签个字就行啦!”

妈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得了个看魔术表演的小奖励,心里也美滋滋的。

大儿子十五岁,已经是青春期小伙子,不再像弟弟这样,喜欢经常给爸爸妈妈一点小惊喜、时不时哼着歌在家里蹦蹦跳跳,但他还是非常乐于保持从小到大的一些小习惯,比如从来不瓮声瓮气地喊“爸”“妈”,总是叫“爸爸”“妈妈”,并且在爸爸偶尔出差的时候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

大多数时候,两个孩子都安静平和、心满意足,真心爸妈也是一样,并且经常感慨:“喜欢看孩子们心满意足的样子了!”

为了让自己做心满意足的爸爸妈妈,让孩子做心满意足的宝贝,我们特别在意坚持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柔软小事。

每天一家人一起吃饭。一周七天,有六个晚上以上,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除了每周一次的外出聚餐,饭都是由妈妈做,尽量每一餐都有两个孩子各自爱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