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追溯先祖

张謇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书生,在自己功成名就时,他本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地炫耀一番,但他经过细致考察和整理家族的历史,实事求是地根据有限材料,追溯到了平凡的祖先。不过张謇没有像某些名门望族那样,依据蛛丝马迹或是一个简单的姓氏就将自己家族的历史追溯到三皇五帝,以强调家族系出皇族名门的历史渊源,相反,张謇以一介书生一贯的严谨治学风范和朴实唯物的历史观念作为出发点,依据可靠的史料,将自己家族的历史追溯到了元朝末年。按照他的看法,家族历史想要再往前延伸,再远如若没有史料依据,那也就无从说起所谓的“认祖归宗”。

看看当时人的看法,如果自家能有一个显赫的祖先,或是成为某个祖先的分支,那就可以让自己的宗族在社会上立稳脚跟,得到神圣祖先的庇护。但依据张謇的一番家谱考察,张氏一族实际上能追溯到早的一代是江南常熟县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名门祖辈的荫泽可以炫耀。元朝末年,据说当时有一个叫作张建(字惟贤)的人,为了躲避兵荒马乱,从苏南常熟土竹山渡江来到了通州金沙场,而这个人,正是张氏迁往南通一族的始迁先祖。后来这一族人丁逐渐兴旺,子孙也就四处散居开来,张氏宗族于是分出了很多支脉,按照张謇的说法,渐渐就弄不清楚了。

张謇家族祖上真正有据可考的,只能从第十一世祖开始。但由于历史久远,按照目前张氏家谱中有据可查的真实资料来看,只大概知道第十二世张元臣,第十三世张文奎,更为翔实的生活历史只能从第十四世张朝彦开始。根据张謇的记录,他的父亲张彭年是第十五世,而张謇则是张氏一族的第十六世,张謇的独子张孝若是第十七世,此后子孙后代因为年代很近,世袭脉络,资料就十分翔实了。张氏祖上,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一直以来他们应该过的是那种中国为朴实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说,好几代人都是靠种田度日,这是大多数默默无闻的农耕者的生活常态。

根据张謇对其祖籍的考察,他的祖父张朝彦自然也是出生于农耕之家,不同之处则是到了张朝彦这一辈,凭借辛勤耕作,家境竟已略微富足,积攒了些许田宅。幼年的张朝彦曾在母亲姚氏的鼓励下,读过几年书。不过世事难料,张朝彦9岁时,父亲就早早过世,尽管如此,母亲依旧坚持供他读书。可是好景不长,在私塾里读书读到16岁时,张朝彦从村塾被紧急召回家中,原因是姚氏病危。不久之后,母亲去世,张朝彦成为孤儿。至此,年纪轻轻的他,孑然一身,世上再无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十分惨痛的遭遇。毫无疑问,悲痛之余的他此后也就无心挂念读书之事,人生将要何去何从?暂无更多想法。张謇曾在自述时谈到父辈们成长的境况,感慨道:余家自先君子少孤中落。也就是说,自祖父张朝彦开始,这个农耕之家从未有过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