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薪水少不要紧,重点是不能比同事低

我们从先前的案例可知,本质上相同的事物,只不过呈现的方式不同,就能给人截然不同的印象。在我们思考某件事情是否公平时,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问题45

有一天你开车出门旅行,途中必须加油。你把车开进A加油站,看到下列告示:“每升29元,如果用信用卡付款则每升要加付1元的手续费。”

返程时油箱又空了,你把车开进B加油站,看到下列告示:“每升30元,如果用现金付款则可以享受每升1元的折扣。”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汽油价格的表示方式?换言之,你认为哪一种汽油价格的表示方式比较公平?

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B加油站吧。

问题46

假设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联手设计了一款特殊的(没有辨识气温的感应器)饮料自动售卖机。因为天气炎热的时候喝冷饮的人多,所以可乐的价格可以设得比平时稍高一点。

天气炎热的时候,可口可乐的售价为24元(售卖机的电费比较贵);天气凉爽的时候,可口可乐的售价为20元。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售价一样,只不过在天气凉爽的时候,特别标示20元是折扣价”。

你觉得哪一种可乐的价格表示方式比较好?

大家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百事可乐。

卡纳曼和研究同仁通过诸多实验发现,经济交易的公平与否不仅取决于客观数值,还受到比较、正当化、诱发动机、呈现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对于自己薪资的满意程度不止取决于薪水金额的高低,还有与同事比较的结果。工作中这一众所皆知的有趣现象的形成原因就在于此。

比起自己拿多少工资,人们更在意与别人相比时,自己的是高了还是低了。因此,公司在计算员工薪资、奖金或津贴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认为,“社会比较”对于人的决策影响重大。他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我们的社会生活并非基于有利的立场,而是基于相对有利的立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社会学家加里·朗西曼(Garry Runciman)便列举了丰富的实例来说明这种现象。朗西曼认为,在20世纪,员工想要调升薪资的动机并非出于的不平等感,而是相对的不平等感。

例如,某种工种的工人(矿工、铁道工人等)待遇突然改善得好过其他工种的工人(铺砖工人、机械工人等),后者就会强烈要求资方改善他们的待遇,要与前者达到相同的水平。

美国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家马克斯·巴泽曼(Max Bazerman)为验证我们刚才提到的现象,以自己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

问题47

A.甲公司愿意给你支付年薪100万元。大家都知道,该公司支付给社会新鲜人(指那些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年薪为100万元。

B.乙公司愿意给你支付年薪120万元。大家都知道,该公司支付给社会新鲜人的年薪为130万元。

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结果,在32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当中,有22人选择了甲公司,只有10人选择了乙公司。

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乙公司提供的年薪显然比甲公司高,但乙公司给你的年薪比其他同为社会新鲜人的同事低,你可能会觉得乙公司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其他同事,以后把自己分派到比较差的岗位上的概率更大,那还不如不去。换句话说,工资少一点无妨,重要的是公司看重自己。

 

 

找出自相矛盾的答案

请先看看下列问题(即使看起来不切实际)。

问题48

从以下两项中选择一项:

A.赢得2500元。

B.赢得和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等明星亲吻的机会。

你会选择哪一项?

问题49

抽奖的中奖概率为1%,可供选择的抽奖内容为:

A.赢得2500元。

B.赢得和乔治·克鲁尼、安吉丽娜·朱莉等明星亲吻的机会。

你会选择哪一项?

芝加哥大学决策研究中心的尤瓦·罗登斯杰克(Yuval Rottenstreich)和奚恺元以这两道问题测试学生。大部分(70%)学生在“问题48”中选择A,可是在“问题49”中多数(65%)人却选择了B

这样的实验结果显然违背了合理决策的原则。按照合理决策原则,如果本来的偏好是选X而不选Y,那么应该也是选择有1%的机会赢得X,而不是有1%的机会赢得Y。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大部分人可能是这样盘算的:不想为了一时的快乐而牺牲稳当的收益,因此在“问题48”中选择拿现金。然而,假如金额不高,中奖概率又只有1%,那也不必太在意金钱,不如趁机赌一把,选择和梦寐以求的明星亲吻的抽奖机会。要是真有机会吻到明星,也可以向亲朋好友炫耀一辈子。

接下来,再看看情况比较糟的另外两道问题。

问题50

从以下两项中选择一项:

A.损失700元。

B.接受会带来短暂痛苦的电击实验(对健康无害)。

你会选择哪一项?

问题51

抽签的中签概率为99%,可供选择的抽签内容为:

A.损失700元。

B.接受会带来短暂痛苦的电击实验(对健康无害)。

你会选择哪一项?

由结果可知,在“问题50”中大多数人为了回避不愉快的电击体验,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付钱。然而在“问题51”中,大多数人为了不想损失700元,宁愿选择抽可能会接受电击实验的签。

大家应该已经看出,这并不符合合理决策的原则。如果本来的偏好是选X而不选Y(宁愿付钱,回避电击),应该也会倾向选择有99%的概率抽中X的签,而不是有99%的概率抽中Y的签。

一般人心里会这样想:没有人能强迫自己接受电击实验,如果花点钱就能消灾,当然毫不犹豫。所以在“问题50”中,大家宁可选择支付700元,而“问题51”的答案恰恰相反。损失700元的概率很高,而且没有丁点儿赚头,谁想抽这种签?不如选择抽可能不必接受电击实验的签。

也就是说,碰到可能会损失金钱的情况,大家只会想到赔钱的概率很高;碰到接受电击实验的情况,大家却期待有机会可以逃过一劫。

这两组问题清楚地呈现了决策的矛盾。在“问题49”中,1%的低中奖概率让诱人的体验(亲吻)显得更诱人,让不令人激动的体验(赢得一点奖金)显得更不起眼。“问题51”的情况恰恰相反,99%的高中签概率对原本可怕的体验(接受电击)影响不大,却使得原本不令人伤神的后果(付一点钱)显得比较严重。

为了得到明确的结果,把乔治·克鲁尼、安吉丽娜·朱莉和电击实验放到合理的天平上对比,是一项很巧妙的实验。自古以来,情感与理智互不相容,这并非偶然。大家都以为两者互不相干,然而棘手的是情感与理智并存于人的心中,彼此的距离也不像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那么遥远。

扰乱理智的因素不是只有情感,情绪的干扰更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