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永恒的回归

“帝国终将衰亡”,法国历史学家杜罗瑟尔如是说。本书接下来的20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除了历史仍在延续的帝国(美国,但它能算得上是一个帝国吗?)以及已经开启新的历史的帝国(中国,也许还有俄罗斯),从23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开始,到19世纪殖民帝国的建立为止,没有一个帝国幸存下来。在本书中,我们将首次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帝国的衰亡史,带领读者在历时近2500年的世界历史中漫步。

帝国与帝国之间的差异之大远甚于它们的相似之处,以至于我们无法推导出一套体系来考量每个帝国的命运。像人类一样,这些帝国首先是结局相似。但除了同样衰亡的结局外,我们很难再找出一个足够明确的定义去描述如此之多、来自同一个家族的后裔们。

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帝国定义为一个群体及其政治对其他的一些群体、政体(也许没有)、政权、行政区划、部落、种族、文化进行统治的结果。一些帝国拥有固定的领土,而另一些帝国的疆域则不确定,边界线也一直在变化,如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已出色地完成了其历史重建工作;一些帝国在陆地上扩张势力,另一些则在海上发展壮大;有工业帝国、金融帝国或是新兴科技帝国;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所执导的电影《教父》中,主角之一不还将黑手党比作罗马帝国吗?也许黑手党就是效仿罗马帝国?事实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犯罪帝国,如今它们有可能是强大的帝国了。帝国的概念很灵活:只有当它被赋予一种特定的统治模式(不同的群体围绕在一个权力中心周围,考虑到帝国疆域的辽阔,该权力中心的指令传达需依凭一种间接、分散式的管理模式),或是当人们将它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其他政治体制(如城邦,或是后来的民族国家)加以对比时,帝国才具有实在的内涵。从更广义上来说,法语中“帝国”(empir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mperium,意为权力,即中世纪的“统治权”(souveraineté parfaite),拥有这项权力的人能够制定法律,而不受其他规则的束缚。皇帝即众王之王,12、13世纪,法国皇帝的皇位缺乏有力的保障,为了确保其皇权的独立性,当时的皇帝命令他的法律顾问称其为“王国的皇帝”,并宣称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须向任何人汇报,他只承认上帝的权力高于自己。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帝国,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相距甚远,它们在形式上也各不相同。有些帝国的机构组织趋向统一化,如罗马帝国和拿破仑帝国(尽管十分短暂);有些趋向联邦的组织形式,如阿兹特克帝国;有些采用了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如奥匈帝国;还有一些帝国的组织形式则很复杂,如奥斯曼帝国。这些帝国对自身合法性的诉求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从以宗教为名到为了摧毁敌对国家(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三世之间的战争);从以“教化”为目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包括之后的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帝国,它们也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到为了建立一个符合宗教法则(如伊斯兰教)或是非宗教预言(如马列主义之于苏联)的政治秩序。

帝国的寿命给与此相关的所有比较都泼了一盆冷水: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的帝国都只存在了十几年,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其历史从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3座城邦1428年结成同盟开始算起,至1521年被西班牙灭亡)、查理曼帝国也不过近百年,西班牙帝国3个世纪,由穆罕默德后人所建立的帝国存在了4个世纪(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后灭亡),罗马帝国5个世纪,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8个世纪,拜占庭帝国绵延近千年。至于拥有2200年历史的“华夏帝国”,正如丹尼埃尔·叶利谢耶夫告诉我们的那样,至少有“9条命”!没有人知道帝国何时会灭亡,它的建造者更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帝国也是如此,原以为会绵延千年,却在建立7年后崩塌。

在对比各帝国消失之际所处的形势时,尤其需要谨慎:拜占庭帝国在灭亡前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9世纪初经历了一段“慢性萎靡期”;查理曼帝国因继承风波遭受了巨大的打击;1918年,奥匈帝国在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俄国在1917年爆发革命;蒙古帝国因内部分裂而消亡,1991年的苏联也同样如此。这些帝国常常在战争中消失,但在和平年代也同样可能解体;有时,它们的结局平和,少有遗憾,如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结局却不堪,回想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时,于其追随者而言真如同世界末日

帝国衰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以至于在整理分析之后,不可能从中找出某些固定不变的因素,更不可能找到能够警示我们不再犯历史错误的普遍规则。

如果说帝国是一个有组织的或职责分明的国家实体,那么有时正是它的组织模式导致了它的衰落。如果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在近乎冷漠的环境中走向灭亡,这难道不是因为帝国自身变得愈来愈不可靠,以致在面对其内部各个自称罗马皇室继承者的成员国时,帝国的政府机构,除了负责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外,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当然,这并不是造成它灭亡的原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梦在其身后不久就破灭,这难道不是因为这位征服者逝世过早,还没来得及考虑其帝国的组织规划?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不合理的政治管理出发,去研究奥斯曼帝国或蒙古帝国的“结局是如何开始的”?除了继承者之间的战争,查理曼帝国的失败难道不是由于法兰克文化和罗曼文化之间无法融合?

一个帝国的衰落同样有可能是因为先天不足,甚至有时帝国自身也对此一无所知。帝国的内在平衡确保了它的稳定,而人口问题则可能破坏这种平衡:西班牙、日本、英国、法国的人口增长太过缓慢,以致无法继续巩固其权威;而随着宗主国的衰落,有时也是在宗主国移民的帮助下,殖民地独立的梦想愈加触手可及。

各种各样的政治、历史、种族、宗教、文化为什么能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当中留存下来,尤其是殖民帝国?如果帝国很少去统一或减少这些差异,那么其平衡只能是暂时的,永远有崩塌的危险。通常,如此多不同的利益想要和平共处,必须要依靠皇权(如今我们趋向于将其美化)的权威与暴力。

…………

也不要认为统治整个帝国的物质条件不重要,不要忽视交通工具、陆路及水路交通,抑或官方通行语言的选择。如果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将一项命令从埃布罗河传递到波罗的海,那么查理大帝如何能在其帝国上下树立权威?成吉思汗的“游牧”帝国又怎么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组织?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蒙特祖玛如何能统治阿兹特克帝国?尽管他的领土比不上占地330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帝国,但要知道,在其帝国内可是连马匹和道路都没有。而横跨三大洲的西班牙帝国又如何能维护自身的长久统一呢?

除了这些内部原因外,如何让帝国周边的势力接受也是一个难题。帝国存在本身就对周边势力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疆域太过广阔,拥有太多的资源,抑或相反,过于贫穷,无法自给自足……被包围在惧怕它或是觊觎其财富和权力的周边联盟当中,帝国不得不吞并邻国,将它们纳入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抑或使其消失。帝国需要靠征服来获得生存,就像拿破仑所说的那样:

“我的权力来自我的荣耀,而我的荣耀则来自我所取得的胜利”,一天,他向秘书布里昂说道,“我的权威如果不再来自荣耀和新的胜利,它便会衰落。战争造就了我,也只有战争能让我一直保持自我。”

和平于他而言是通过战争—永无止境的战争来实现的。然而,为损害弱小国家或敌对帝国周边的利益而发起的征战却什么也解决不了。战争过后需要弥补,但发起战争的人却并不总能意识到这一点。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没有善待那些曾经支持他们的人,后众叛亲离,还眼睁睁看着那些受过他们恩惠的人加入反对自己的联盟当中。归根结底,一个强国如果试图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势必激起越来越多的反抗,而且这些反抗终都会获得胜利。与此相关的例子很多,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西班牙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也不要忘记那个在东条英机统治下的狂热的日本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