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序一·让生命和灵魂饱满起来 

 

2012年,我从十一学校初二年级直升至四年制高一年级,亲身经历了从有行政班到没有行政班、从有班主任到没有班主任的变化,自己的成长线正好嵌入十一重要变化的历史中。

十一学校的选课走班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蕴含一所学校追求的气质。

这种气质悄无声息,但渗透到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生命和灵魂仿佛都因此饱满起来。它培养的“十一学子”遵循规则,但也创立新的规则;坦荡接受外在的荣誉,但失去这些也不改初心;不追求被人理解,但却有厚重的、承担性的爱。

选课走班带来的自由之可贵从来不在于它硬件上的齐备和无拘无束的氛围,而在于它所要求的勇敢与真诚:在不断的反省和自我约束中,理性的人必须勇敢地向深藏心中的困惑发出挑战,又必须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慌乱、纠结、挫败、失落、起伏。

它培养我们直面那些可能颠覆人生之基的种种处境,终仍选择等待与期望,仍保有热切、勇气、冷静、从容;它要求我们倾听内心真实的呼唤,尽全力不让它们成为虚幻的浮光掠影,并终领悟一种深刻的德行。

方圆十一,思方行圆,既“特别理想”,又“非常现实”。或许,这便是选课走班的写照。它就像清澈而温润的光,让未来的我们能在形形色色的纷扰中,咬着牙走过很长的一段路。

谢安琪

北京十一学校2016届毕业生

 

序二·在选择中,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在北京十一学校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光。我在这里学习、成长,沉淀并蜕变。

记得进入高一开始选课时,我就被理科的高层课程所吸引,于是数学、物理、化学我都选择了理科课程的层级。但是,一年之后,我渐渐感到,高难度的数理课程并不适合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从容和热爱。相比自己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幸福感受,在“时事深度评论课”上的如鱼得水,我发现自己更喜爱阅读,擅长总结与归纳,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在文史类课程中有更多的兴趣与天赋。

那段时间,我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兴趣与特长而兴奋不已,但是,我也很纠结:如果由理工科方向转到人文社科方向,这就意味着一场前途未卜的长跑比赛,别人早已出发,而我又返回了起跑线。

十一学校一直鼓励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潜能,成为好的自己。在与年级咨询师、导师多次交流后,我确信转向文科方向学习,是我的“正确的选项”。

此后,我主动和老师探讨、制定了课程计划和自学计划,力求以快的速度、的效率学习,以赶上正常的学习进度。“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让我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我既可以在许多教学班以旁听者的身份听课,也可以在自习课时间请老师对我进行个别化辅导。此外,我还选择自学了不少课程。我自己规划学习进度,以合适自己的方式攻克学习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审视、剖析、割舍,重新认识自己。

2015年参加高考时,面对“深入灵魂的热爱”的作文题,我非常感慨。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如此。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我们都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不仅热爱结果,更要热爱过程。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过程,才有可能爆发出真正的潜力,获得向往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具有选择的自由”才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