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精彩语录:

1.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总是符合之前的设想,不时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许多宇宙现象被一个一个地挖掘出来,关于它们的解释也层出不穷,不同的解释往往会互相碰撞,推动真理的发展。用合理的方法验证不同的解释,找出其中为合理的一个,这是我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归根到底,验证才是科学研究的关键。要想鉴定一项理论的科学实效性,首先要看它是否可以被验证,它的内容要么被证实、要么被推翻,这也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3.真理永远是相对的,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新发现不断地冲击着我们,一次次地向我们证明, 宇宙远比我们了解的要复杂和广袤。
4.天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伴随着宇宙边界的拓宽,有时科学研究只是在可感知的范围内,细化我们对宇宙及其天体的理解。就像我们之前所说,宇宙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丰富。
5.人类越过了海格力斯之柱,在此之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但我们依然无从得知世界的边界,亦没有理由认为我们距离边界已经相差无几。

 
试读:
关于时间,古罗马的圣奥古斯丁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论断:只要你不问起,我便知晓;你若问起,我便不知晓。关于空间, 在历史上,尤其是爱因斯坦在提出时空上的广义相对论,以及普朗克 将此理论变形并将人们引入按比例计算的量子化世界之前,人类的思索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那时人们对空间的概念仅停留在肉眼可见的维度。受欧几里得理论的限制,人们认为空间存在于每个人的骨骼中,是固有的;空间可以通过感官被即刻感知,如手的抓握和人体的运动,以及视觉的穿透力,等等。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穿梭于不同形态的地理环境:他们翻山过海,开阔视野;他们仰望天空,尽管当时的天空对他们来说尚且遥不可及,但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天空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本书的写成,旨在帮助读者还原人类在思想发展史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过程,并对此形成一种深刻认识,即:空间的度量,也就是我们说的“世界”。世界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系统地展示自己超乎想象的宏大。它比我们之前所认知的更为高远。对空间度量的探索过程,就像在参观一所大房子时偶然发现了隐藏在挂毯下的大门:一旦大门被打开,一间不为人知的崭新的侧室便映入眼帘;之后沿着楼梯,还会发现同样不为人知的空间;zui后,人们来到一扇窗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幕发生了,他们看到房子周围楼宇林立,而之前,从来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如此等等。
  人类对世界边界的探索经历了成百上千年。人类迁徙跋涉,足迹遍布全世界,但却从来不标记路线,不清楚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不论哪一代人,地球的空间都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当时所活动的区域。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沿着同样的航线,走着同样的道路,去发掘同样的土地,而后便将路线遗忘。人们对于距离和地形的思考、空间的感知可以追溯到至少一万年前。无知的远古人类生活在蓝天下却不知其所为何物。后来他们慢慢地、断断续续地开始对自己活动的空间以及遥远的陆地或者天空形成了zui初的意识。这就有了以探测空间为目的的探险:人们或者在陆地上观察游历,或者观测天空的变化。就在几百年前,这种探测成了专门的学科,对陆地的探测称为“地理学”,对天空的探测则称为“宇宙学”。科学的理论,甚至是定理和科学体系,就这样在人类的幻想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