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迭代》

 

“未来10年,50%的人将失业。”

 

 

 

01

 

未来10年,50% 的人将要失业。这句话是李开复说的。

 

看《奇葩大会》,李开复的出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他说你们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每一次搜索引擎的结果,都是人工智能推算出来的。它会根据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来决定下一次在你面前呈现的画面。

 

你们每一次的择偶,它会知道你更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媒婆都要失业了。这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力量。

 

他过去两年所有的投资,都是机器人管理。因为机器人可以分析所有的股票走势,它每天读新闻,读财报,然后来判断今天该买该卖的股票是哪一支。

 

李开复得过癌症,他当时用的药,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医疗进步很快,不是每个医生都能每天去读各种学术期刊论文,来学的治疗方式。所以未来把人工智能做成医疗助手,它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做判断和诊断。

 

一辆车96%的时间都是停着的。如果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软件,当你需要出门时,一辆小车就开来了。你还有必要买车吗?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无人驾驶技术。

 

他认为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这些事情,人工智能都会比人做得更好。

 

以后都失业了谁会取代你的工作呢?就是人工智能。

 

看完李开复的话,你可能不相信。

 

其实,都用不着等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我们所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都面临着随时失业的可能。

 

02

 

很多年前有一场面试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那时我负责诺基亚公司运营商业务,我需要招一些有经验的大客户经理。有一份简历吸引了我,应聘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大。

 

学历非常完美,工作经历也很惊艳。份工作是Compaq(康柏,美国当年PC大公司),第二份工作是北美电信。

 

这两家公司,有些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因为都早已倒闭。但是在当年是的外资公司。他的这份简历“亮瞎”了我的眼,我迫不及待地约见了他。

 

他侃侃而谈。谈到后,我问他:“你对来我们公司发展有什么要求吗?”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企业不要倒闭。”

 

我不禁哑然:“你为什么会担心这个?”他说:“因为我待过的企业,都倒闭了。我不得不从头来过。”

 

我当时想,那是你运气不好,我们这种企业不会倒闭的。由于种种原因,我终没有招他进来,否则他进来也恐怕难逃被裁的命运。

 

我毕业后没多久就加入了诺基亚,亲眼见证了它的起步和腾飞。诺基亚辉煌的时候,曾经连续三四年蝉联手机市场No.1的地位,而且是的,遥遥领先于市场第二位。

 

身处在业绩如此厉害的企业里,怎么会相信企业有衰落的一天?2010年是诺基亚的时刻,占领中国市场40%的份额。但是,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下滑不可逆转地发生了。

 

我后来跳槽去了其他公司,我离开时,诺基亚仍然有35%的市场份额。我当时只是单纯地认为,这家企业只不过辉煌不再而已。

 

但是,两年后,仅仅是两年的时间,诺基亚就被主流市场给抛弃了。

 

诺基亚手机让我联想到那个应聘者的经历。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靠得住的,你靠得住的人是你自己。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

 

(01)

 

朋友圈里,在转柴静的一篇文章:《当一个人被诬陷嫖娼之后》。

 

内容说,有个女孩,离家出走,跑到了火车站。遇到坏人,被坏人控制。坏人找女孩的校长,让校长担保给他贷款。校长拒绝,坏人怒了。

 

坏人强迫女孩诬告校长嫖娼,并威胁说:敢不听话,就把你扔海里喂鱼!

 

女孩真的这么做了,于是校长被拘留了42 天,后因证据不足,放了,但也丢了工作。

 

此后校长花了14 年的时间,替自己洗白冤屈。

 

在这个过程中,陷害他的坏人、诬告他的女孩、抓他的警察,都不吭一声。

 

后来柴静见到已经做了妈妈的女孩,询问当年旧事。女孩说:当初我年龄小不懂事,给他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希望他以后幸福。

 

——但校长不肯原谅他的学生,说:十几年来,她只需要写一封信来,

 

就可以澄清一切,你十几岁不知道这事的轻重,二十多岁还不知道吗?

 

警察早就忘了校长的模样,对此无动于衷。

 

陷害校长的坏人变老了,满脸的阴鸷,没有伤感,也没有悔恨,更没有对校长的丝毫歉意。

 

整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冷漠。

 

(02)

 

女演员孙菲菲自曝,她在拍戏时遭到剧组人员殴打,一拳打在脸上,把她打倒,爬起来又一拳打倒,再爬起来再打倒。

 

她的女助理是个小姑娘,赶紧拍照取证,也被打倒在地,然后三个大汉并排坐在她身上……

 

她要报案,要找证人。可是在场的人,全都慢慢摇头:不知道,没有看见……

 

事件现场,所有人保持沉默。

 

这就叫沉默的大多数。

 

对此,孙菲菲困惑地说:我发现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说“不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时的目击证人啊!而且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为什么都不说呢?

 

是呀,大家为什么不说呢?

 

(03)

 

我们是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围观者。

 

许多人都遇到过,当我们需要现场的人出来说句话,听到的往往是沉默。当我们请求目击者说出他们所看到的,得到的回答,只有摇头,摇头,再摇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何止是目击者,校长被诬嫖娼事件中,抓他的警察忘却了这件事,诬告他的女孩十几年不发一言,陷害他的坏人,对他的遭遇更是无感。

 

——但其实,我们所遭遇的,并非是人心冷漠,而是对人性的隔膜与无知。

 

(04)

 

对人性太过于缺乏了解,就会陷入孤独无助的状态。对人性的疏离,让我们在群体规则上裹足不前。当我们想帮助别人时,发现缺乏一个支持我们的环境。而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又会遭遇大面积的沉默。

 

——简单说,此两起事件及我们的日常,所遭遇的不是人心冷漠,而是人性中那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阴寒:

 

恐惧!

 

——你掌握了一个人心中的恐惧,你就主宰了这个人!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说“不”的重要性

 

俄罗斯,看到愚蠢的东西你就说它愚蠢,看到混蛋你就说他是个混蛋。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女孩,并和她相处愉快,那你就直言相告好了,不管她是你的朋友、陌生人,还是五分钟前你刚在大街上碰见的任何人。

2009 年,我将所有财产打包出售或封存,离开家前往拉丁美洲。此时我那小小的恋爱咨询博客已经有了些流量,而实际上我也通过卖pdf 和网上课程赚了些钱。未来几年的大部分时间,我计划到国外生活,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并利用亚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生活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对于一个数码游民和二十五岁的冒险者来说,这正是我的梦想和我想要的生活。这听起来是个诱人而又勇敢的计划,但驱使我选择流浪生涯的价值观并非全都是健康的。当然,其中有些值得称道——渴望观察外面的世界,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充满好奇心,追求传统的冒险生涯等。但我知道在这一切的背后还隐藏着某个糟糕的价值观——一种隐隐约约的羞愧感。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这点,也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但坦率地讲,当我完全平静下来,并诚实地面对自己时,我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青少年时期的“实质性创伤”和二十岁出头时的特权意识给我带来了一大堆承诺问题。过去数年中,我一直在对十几岁时的缺憾和社交焦虑做过度补偿,结果让我觉得,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去见任何人,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可以和任何人交往。因此,我为何非要把承诺交给某一个人、某一个社会群体、某一个城市,甚或某一种文化呢?如果我能够均等地体验这一切,那么我就理应全都去体验,不是吗?

胸怀周游世界的宏伟梦想,我在国家与海洋之间来回穿梭,玩起了环球跳房游戏。这个游戏一玩就是五年。我游历了五十五个国家,交了数十位朋友,并将无数恋人揽入怀中——每一个都迅速被另一个所取代。其中一些在我乘坐一个航班到下一个国家的途中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一种神奇、梦幻和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肤浅的刺激。我以此来麻醉自己潜在的痛苦。这一切看似如此深刻,但又毫无意义。我人生中的教训和个性形成都来自于这一时期,但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我目前定居纽约,有房子、家具、电动汽车和妻子。这没什么值得炫耀或令人兴奋的,但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在经历了多年的亢奋和刺激后,我从冒险生涯中得出的教训是:自由本身并无多大意义。自由给人创造了机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但它本身并不一定具有意义。终,想要过上重要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方法是通过拒绝一些选项来缩小自由度,承诺对一个地方、一种信念或一个人负责。

 

我是在漫漫旅途中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的。对于生活中一些看似令人向往的行为,有时浸淫其中才会明白,它们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我的旅行生涯便是如此。当我到达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和第五十五个国家时,我开始认识到,尽管这些经历令人兴奋,也十分美妙,但没有什么恒久的意义。当朋友们纷纷回国定居、结婚、买房,筹办感兴趣的公司或从政时,我却在一个又一个的刺激中苦苦挣扎。2011 年,我旅行到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我发现那里的食物糟透了,天气也糟透了(五月份大雪纷飞,这不开玩笑吗?),然而我却很喜欢这里,它是我喜欢的旅程之一。这里没有虚情假意、阿谀奉承和温婉的礼貌用语。你不必对陌生人微笑,也不必假装喜欢你不喜欢的任何东西。在俄罗斯,看到愚蠢的东西你就说它愚蠢,看到混蛋你就说他是个混蛋。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女孩,并和她相处愉快,那你就直言相告好了,不管她是你的朋友、陌生人,还是五分钟前你刚在大街上碰见的任何人。

 

刚来的周,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约一个俄罗斯女孩到一家咖啡厅见面。她坐在那儿好笑地看了我足足三分钟,然后告诉我,我刚才说的话很愚蠢。我听了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但她那样说并无恶意,就像是在描述一些常见的事实,如那天天气如何,或她的鞋子尺码多少,但我还是很震惊。毕竟在西方,这样的直言不讳是被视为严重失礼的,尤其是你刚遇见的人说出来的。因此,我那在西方娇生惯养的心灵感受到了全面冲击,多年来未曾有过的不安全感浮上心头。但几周后,我慢慢习惯了这种俄罗斯式的坦率,就像慢慢习惯了午夜日落和像冰水一样随取随用的伏特加酒一样。然后我开始欣赏它的真面目:毫不掩饰地纯粹表达,真正意义上的诚实,不带任何前提和附加条件地沟通和交流,既没有任何不明动机,没有商业推销,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狂妄企图。

令人不解的是,在经过了多年的旅行后,反而是这个不像美国的地方让我首次体验到了一种特殊风格的自由——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思想感受,而不必担心会带来什么影响。这种特殊的自由是通过接受拒绝获得的。作为一个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寻找畅快表达机会的人,我深深地为之陶醉,就像喝了我从未喝过的棒的伏特加酒一样,这首先是由于我生活中的情感压抑,其次是后来精心建构的不真实的自信表现。在圣彼得堡的时光转瞬即逝,直到月底我仍不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