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无印良品的全球化战略

向世界传播“Compact Life”

 

“感觉良好的生活”是无印良品追求的目标。

现在,偕同“Compact Life”这一模式,无印良品再次向世界发声。

 

“良品计划”着手运营的无印良品国际化拓展正高速推进。截止2011年2月,海外事业的销售额已经占总额的11.6%(基于合并报表)。这一数据在短短5年内急剧上升,截止2016年2月,海外事业的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35.5%。

就店铺数量来看,无印良品已经进入26个国家及区域,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再过几年,海外店铺的数量就会超过日本国内店铺的数量。无印良品正名副其实地转变为一个全球化品牌。

为对应这样的变化,无印良品现在强势推出的便是“Compact Life”这一概念。以无印良品擅长的收纳领域为主轴,建议人们灵活运用那些可以调整生活、不过度设计且具有通用性的商品群,实现简单又舒畅的生活。

1980年诞生的无印良品始终在提倡的并非“这样才好”,而是“这样就好”这种有所克制地进行优选的思考方式。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放弃。通过重新审视材质、节省生产工序、简化包装等一系列合理且适度的商品开发,将“这样就好”当中的“就”的水平提升,以实现丰富的生活。这是存在于无印良品这一品牌根基中的思想。

也就是说,抱持不放弃的态度、充满自信的“这样就好”的生活方式,正是该公司一直以来传达的“感觉良好的生活”。

“感觉良好的生活”的背后,有充满自信的“这样就好”理念作为支撑,而这二者共通的前提,则是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这需要生活者在体验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时,能够依据自身所拥有的经验对其必要性进行判断。而近几年,这一阶层人群在新兴国家也达到了一定数量,开始崭露头角。面对这样的人群,为了将“感觉良好的生活”以更易懂的语言、更易于向世界传播,所选择的关键词则是“Compact Life”。

 

确立具体的方式

聚焦于“Compact Life”这一概念的直接契机,是无印良品在中国香港地区展开的活动。为了商品开发而活用的“Observation”这一对生活者进行“观察”的手法开始向海外拓展,在2014年11月首先在中国香港地区得以实施。那时,由日本公司派去的6人,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分公司的职员4人参加了这一项目,分为两组在4天内对20个香港地区的普通家庭进行了“观察”。

结果让大家明白了一件事。“在被称为‘兔子小屋’的日本狭窄居住空间内,为了让人们能够拥有感觉良好的生活,无印良品可谓绞尽脑汁。而这种状况在中国香港地区如出一辙。”(生活杂货部企划设计室室长矢野直子)。土地面积狭小而人口众多的中国香港地区,居住状况比日本更严酷。每个家庭都是物品满溢的状态。

其实,差不多同一时期在英国伦敦也有类似的发现。无印良品得到当地大学生的协助,实施了观察项目,并将该项目与学生们的毕业创作相关联。结果,“选择如何在狭小空间内高效地收纳物品这一题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矢野)。在伦敦,同样出于经济原因,选择居住在狭小合租屋的年轻人居多,让他们头疼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

追根溯源,无印良品的强项便在于让有效收纳成为可能的“模块设计”。家具或杂货都按照相互间不会形成障碍、可以整齐放置在一起的尺寸进行制作。如何才能实现简洁的居住环境?在日本孕育出的实现感觉良好的生活的技能,在全世界的大型都市都是通用的—从这一发现出发,无印良品便决定将“感觉良好的生活”翻译为“Compact Life”,向全世界进行推广。

无印良品式的生活整理术,已经被作为具体方法提供给客户,它分为4个步骤(参考pp.14~15)。首先,从满溢的物品中挑选出真正必要的(Stage 1);其次,考量有效收纳这些物品的

“容器”(Stage 2);再次,确定易懂的规则将物品收起来(Stage 3);后则是在整理完的简约空间内,放入自己喜爱的物品或表现个性的物品(Stage 4)。这便是无印良品提议的实现“Compact Life”的步骤。

 
 

尝试MUJI派的空间翻新

 

 “MUJI COMPACT LIFE IN HONGKONG”展会对Compact Life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无印良品认为,以“收纳”为核心的生活提案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家里散乱一团,或者必要的东西一时找不到,等等,解决这些令人感觉不好的问题,不正是无印良品的价值所在吗?就这样,工作人员的意见得到了统一。

另外,“这个项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香港地区家具搭配顾问的整体水平”(无印良品家具搭配顾问新井亨)。当地的无印良品工作人员在翻新对象的家庭成员与日本工作人员之间搭起了桥梁,让彼此得以沟通无碍,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Compact Life’的技巧很好地共享给了当地的工作人员”(新井)。

翻新后的房间与之前的房间完全不同,以简洁的形象重新焕发光彩。当地的杂志也对此大量登载,这对无印良品的形象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附脚床垫:即使外观保持不变,内容物也在不断进化 

 

无印良品的长销商品,在不可见的地方持续进化。

即便顾客没有留意到,也会不断打磨基础款商品。

这恰恰是无印良品之所以为无印良品的关键所在。

 

无印良品众多商品的共同点在于,没有多余的功能,摈弃华美的设计,只萃取真正必要的本质。看透本质的“眼力”,就成为了“Micro Consideration”,即关注细微之处的细微视角。切实地打磨基础款商品并不断改善开发手段,才能彰显无印良品特色。拥有人气的各种长销商品,便是来自于“Micro Consideration”。

附脚床垫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睡与坐的舒适度,以及维护的简便性,对不可见的部分反复进行改良。

 
   

1991年初发售时,床垫内部弹簧采用的是联结式弹簧结构(bonnel spring),整张床垫全都分布着蛇筒形钢丝,将各个弹簧水平方向联结在一起。因为弹簧都联结在一起,因此某个地方所受到的力会广泛分散到别处。如此,便可使用较少的弹簧数量,价格也可以降得比较低。床架是木制的,床垫与床脚是一体的,不可分解。一如名称所示,是“附脚的床垫”
 

2002年,改为与普通床铺相同的构造,床垫、床脚、床架可以相互分离拆解。如此一来,床垫可以双面使用,床垫和床脚也可以更换。2005年追加投入市场的是采用了独立式樽型弹簧(pocket coil)的床垫。将弹簧装在一个个无纺布袋筒中,相互之间密合排列。

相对于联结式弹簧结构以“面”支撑身体的方式,独立式樽型弹簧床垫则是用一个个独立的弹簧,以“点”支撑身体。由于联结式弹簧结构是横向联结在一起的,如果两人同时躺在床上,其中一人睡觉时翻身的话,那旁边睡觉的人也会感到晃动。

而独立式樽型弹簧床垫的弹簧相互独立,不太会将这种晃动横向传送出去。但是,要将弹簧之间毫无缝隙地进行排列,所需的弹簧个数就达到了原来的两倍以上,价格自然也就更高,这成了一个大难题。于是,为了配合顾客的用途和预算,无印良品将这两种床垫都列为销售商品供人选择。在这些方面,无印良品也始终贯彻着生活者的视角。

改良还在持续进行。2006年对独立式樽型弹簧进行了改良,将床垫外围部分的弹簧改为更硬质的弹簧。因为有不少顾客不仅把床垫作为寝具,也将其作为沙发,这样的改良使得人们坐在床垫一端,也不会陷下太多。

2008年则将弹簧的硬度分为三段式,外围用硬度较高的弹簧,内侧用较软的弹簧,腰部部分还另外嵌入了中硬度弹簧,使弹簧形成了“日”字型的排列方式。睡觉时弹簧可以支撑背脊部分,防止腰部过于下陷,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2011年,床套变更成了可水洗纺织品。之前的床套里衬是在纤维棉上贴缝无纺布,这次改良则将无纺布改为化纤布料,一般家庭便能将床套放入洗衣机清洗。

 

采用钢制床架的大幅改良

接着,在2014年的时候,实行了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将之前的木制床架改为钢制床架。由此,床架变得更薄,在不改变整体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将联结式弹簧结构的高度增加1厘米。尽管仅仅是1厘米,却大大地改善了睡眠的舒适度。

另一方面,独立式樽型弹簧床则在床垫与床架之间腰部的位置增加了横向的弹簧木板(木架),提高了弹性。到了2015年,这种弹簧木板则不再局限于腰部位置,而是运用于床垫整体,进一步提高了睡眠的舒适度。

同时,床套也更容易清洗了。床套虽然在2011年便改为可水洗面料,但配装方式没有改变,依旧是用床架这一面的一整圈魔术贴与床套底部的魔术贴相黏合。这样要装卸床套就非常花力气,对女性而言是件困难的事情。改良时将魔术贴改为了带状魔术贴,固定在床套的16个地方,并且可以卷绕在钢制床架上固定,操作起来变得简便得多。

改为钢制床架后,床脚的安装也更加牢固了,这使得自选床脚成为了可能,于是店里提供了3种长度的木质床脚,床下空间高度分为12厘米、20厘米、26厘米。如果使用26厘米款,便可在床架下方放入无印良品出品的高度24厘米的树脂制衣服收纳盒,将床下空间灵活运用为收纳空间。

2014年的改良同时伴随着生产结构的变革。一直以来,从床套到床架都在同一家工厂制造、组装。然而,由于采用了钢制床架,需要增加一个从未有过的焊接工序。这就不得不对生产环节进行分解,无印良品也借此机会对整体生产工程进行了审视,并将床套的缝制、弹簧垫的制造、床架的焊接都交由擅长该领域的工厂分担。

就这样,尽管经历了多次改良,1991年早发售的产品从外观上看起来基本与现在的产品没有区别。再次购入附脚床垫的顾客也有很多,与很久之前购买的产品放置在一起,也丝毫不觉异样。基础款商品之所以能让人们安心使用,便在于这个“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