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照亮列国之光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源自多种因素,其中之一是它创造了这样一种文化——鼓励其国民挑战权威,提出新的问题,以及藐视成规。诸如胆大妄为、义务兵役制度、知名学府、充满智慧的大政府、自然资源匮乏及多元化等因素汇聚而成的民族特性,可以解释以色列这样一个弹丸之国,是如何成为科技强国的。但是以色列所做的不仅仅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方便了生活,许多以色列企业终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开始询问许多创新者原因何在,得到的答案千差万别。他们常说自己的一个家庭成员激励了自己:母亲、父亲或配偶。但随着我的深入挖掘,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把自己的动力归因于以色列或犹太文化。救护摩托车ambucycle)的发明者和联合救护United  Hatzalah)组织创始人伊莱·毕尔解释说,他父亲总是强调“做个正直的人和做好事”的重要性。他早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就是陪父亲去美国筹款,帮助苏联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这些人在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被准许离开苏联。

      “谷物茧”(Grain Cocoon)的创造者什洛莫·纳瓦罗相信,“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进行一场革命,做造福他人的事情的精神”。他记得自己在出生地土耳其的犹太学校上学和作为犹太复国主义青年运动的成员时,学习过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急救绷带的发明人伯纳德·巴尔纳坦从他的父母那里学到了如何做善事,他们都是大屠杀的幸存者。

      我意识到在以色列所发生的事情,是一个更广泛的无意识过程的一部分,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而遍及全国。里姆·尤尼斯是以色列的由阿拉伯人开办的高科技公司阿尔法欧米加(Alpha Omega)的联合创始人,她对这个概念的表达或许是到位的“这来自我父亲,我所上的学校以及与犹太人之间的交往”她说“犹太文化透过渗透膜传播了进来

      犹太人的新教徒工作伦理

      自中世纪以来,或许可能在更早以前,犹太人一日三次背诵一段称为“阿类依努”(Aleinu)(这是我们的义务)的祷告词。这段祷告对我们的训导之一就是修缮世界。我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伙伴,我们共同承担着在世界各地传播道德

      和正义的责任。编纂于公元2 世纪的拉比教义的经典主体《密西拿》(Mishnah),引用“提控欧拉姆”(tikkun olam)(修缮世界)达十次,它要求给那些潜在的弱势群体提供额外保护,以修缮世界。而先知以赛亚也号召犹太人民充当“照亮列国之光”(42:6)。

      犹太的《先祖伦理》(Pirkei Avot)也非常强调帮助别人的犹太使命。这是公元2 世纪和3 世纪的拉比们汇编的道德教义,意思是“我们父辈的篇章”。其中著名的两句格言是塔方拉比说的“完成这项任务虽非你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你也不可置身事外”,和希勒尔拉比所说的“我不为己,谁人为我?我只为己,又算何物?若非现在,更待何时

      也许所有犹太教义的中心思想,都是提升世俗之事,将其转化为神圣之物。任何一次小小的进食之前,或是当一个人上洗手间的时候,又或是在欢乐或悲哀的场合——人们都会虔诚地背诵赞美上帝和他各种造物的特殊祝福之词。紧接在安息日之后,人们点燃蜡烛,赞颂宇宙之主宰,以辨神圣与世俗、光明与黑暗。

      在犹太传统中,这一思想被称为“照亮列国”,它是先知以赛亚先做出的指令。它的实际意思也就是承担修缮世界的责任,或从事“提控欧拉姆”(tikkun olam)。“毫无疑问‘提控欧拉姆’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耶路撒冷的拉比,同时也是前爱尔兰首席拉比和美国犹太委员会的国际宗教间谅解事务主任的大卫·罗森说。

      影响力的犹太哲学家之一摩西·本·迈蒙拉比(俗称“迈蒙尼德”或“拉姆巴姆”)有一句名言说道,从事慈善事业有八个层次——其中层次是做善事不留名,层次则是不情愿地去做。同样地,推动这本书所介绍的各位以色列创新者的动机层次也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赚钱,另一些则主要是为了做善事。但他们当中的每个人实际上都做了善事,并对无数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以色列定位“并非一个人人皆圣人或行善者的国家”,但正如尤西·瓦尔迪在我们前往汉普顿途中凝视着大西洋向我温和地解释的那样,犹太文化孕育了“一个寻求更高层次意义的民族”。

      以色列的开国元勋们受到了这些宗教教义的启发。其中的首要人物是大卫·本古里安,该国首任总理,以色列版的乔治·华盛顿。他在1948年宣布以色列建国时这样说道“我们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我们的和平之手及发出睦邻友好之邀,并呼吁他们与在自己土地上定居的独立自主的犹太人民建立合作和互助的纽带,以色列国愿意尽其所能,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发展做出共同努力”。乃至刻在以色列国徽上的烛台menorah)——圣经上的七枝灯台——也彰显了以色列作为照亮列国之光的愿望。

     这位老人的话今天听起来可能显得有点讽刺或挖苦的意味,尤其是当我们已经知道战争期间将会发生些什么(今天在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暴力依旧)。但本古里安当时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话是犹太人悠久的传统愿望的一部分。

      1896年,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赫茨尔在规划现代犹太国愿景时触及了这个思想。他的题为《犹太国》(Der Judenstaat)的论文的中心议题,涉及争取社会变革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无论我们试图(在犹太人的国家)为我们自己争取什么利益”他写道“都将大大有益于全人类的福祉”若干年后,赫茨尔在他的乌托邦式的小说《新故乡》(Altneuland)(这部小说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现代政治上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文件)中呼应了这种观点“一旦我亲眼看见了我的国民,犹太人的救赎,我也希望为非洲人民的救赎出一份力”。

      自建国以来的70年里,以色列面临了巨大挑战:它几乎每十年打一场战争,曾面对外交和经济孤立,人口大幅度增长,因为该国已经从世界各地接收了数百万人。一直以来,以色列备受责难,特别是在对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方面。但是,即便有其种种缺陷,这个年轻的国家仍继续在政治、经济和道德方面发挥着领导作用,辐射范围远超其狭小的国界。

      对犹太社区的许多人来说,修缮世界意味着做好事,拯救环境,参与社会活动。正如那种在早期定居者当中扎根的新教工作伦理在美国文化中现在已经根深蒂固那样,以色列的开国元勋们——以及他们的历史先辈的话语和远见——深深地影响了该国的多民族社会。对于本书介绍的以色列人来说——其中包括有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的医生、科学家、农学家、植物学家和工程师——修缮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目标。以色列改善世界之举,是由一个又一个人、一项又一项创新的故事逐渐累积而成的马赛克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