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原始森林手记

 

 

原始森林中的写字台

三宝鸟嘎——叫了一声,粗粝响亮,吓我一跳。随即惊喜:生平次看见这种鸟!

它俗称老鸹翠,国外叫佛法僧。个头比松鸦略大,一身绿莹莹的羽衣,像个小胖墩坐在高高的枯树枝上,展翅飞翔时喜欢兜圈子,飞行轨迹上下起伏颠荡,兜抄捕捉蚱蜢、金龟子、蜻蜓等大型飞行昆虫。这时,可看到它的双翼下面各有一个鲜明的半月形雪白羽斑。

在河边长大的孩子会在那里找到无尽的童年乐趣。已经不年轻的我也一样,在原始森林里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次”:

采摘山野菜季节,在鸟鸣阵阵的河边找柳蒿芽,次见一只柳串(黄腰柳莺)狂追另一只(男追女)。两只小鸟在树丛间闪电般穿梭,那种快闪疾掠令人眼花缭乱。女柳串被追急了,不辨东西南北,突然从我的两腿间嗖地掠过。狂热的男柳串衔尾疾追,欲火攻心,当然也紧跟着穿裆而过。年轻时踢足球曾被对方前锋带球穿裆,哄笑声中登时羞怒交加。这回被小鸟穿裆,唯有傻乐。

还有一天,跟踪拍摄一对绿头鸭,被这小两口引到鸳鸯的地盘,次近距离看见长着弯弯的白色过眼线、总是笑眯眯的鸳鸯妈妈,带领一群黄茸茸的小毛团,欢快地觅食嬉戏。

一连三天等在老倒木旁边,次等来包网鬼笔戴着盔形帽的菌柄,从土豆似的“卵”里慢慢拱出,一袭白绉纱般菌网裙怯怯颤颤展开,精致娇美得令人惊叹。

藏在灌木丛中的吹树鸡叫叫,次把对岸保护妻小的雄性花尾榛鸡(俗名树鸡)激怒,它长距离滑翔过河,落在我身边的树上,梗脖侧目,颏下有一撮小黑胡,像个气鼓鼓的小拳击手,四处搜寻前来挑衅的对手。

在蛇谷入口,次被一条胳膊那么粗的棕黑绵蛇吓得不轻,它刚出蛰不久,正在石头上晒太阳。相处一段时间,发现这种无毒蛇性情和善,甚至允许我轻轻抚摸。它眼睛覆盖一层蓝薄膜,透过这层膜,可看见大而黑的瞳孔周围,环绕一圈细密小金点组成的金环。

细雨中在河畔漫步,对岸的原始林中突然响起刚——刚——的可怖恶声,是大公狍的恫吓声:快滚开!我亦吼叫作答,它马上回应。于是,次和狍子你一声我一声对吼,后我羞愧地败下阵来。

秋雨过后,次在一棵椴树倒木上采到20余斤冻蘑(亚侧耳),老大一堆。跑到路边向一伙采蘑人借个背篓,才把这堆蘑菇背回家。

有一天正骑在大倒木上吃午饭,忽然一只巴掌大的小猫头鹰悄无声息地飞来,落在面前的小树上,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看。天哪,棒槌鸟(红角鸮)!我麻溜放下保温杯抓起相机,哆哆嗦嗦调准焦距正欲按快门,人家却倏忽而去。放下相机刚端起保温杯,又一只棒槌鸟飞来落在小树上;放下保温杯又抓起相机,人家又倏忽而去。

冬天在大雪中跋涉5小时,在一棵老树上的树洞口,次发现一小堆黄澄澄油亮亮的五灵脂米,这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也是我苦苦寻找两年的鼯鼠科小飞鼠的粪便……

还有,还有次:次在大冬天,目睹长尾粉红雀把身子浸在浅水中溅水洗浴;次认识山芍药鲜红欲滴的果实;次听到小杜鹃悠扬如箫,富于音韵的歌鸣;次抓起紫貂臭得要命的新鲜粪便用鼻子闻味,判断它过去多久;次认识比黄豆粒还小的隆纹黑蛋巢菌,巢中还有蛋(孢子),我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长久地欣赏它们的精巧之美;次屏住呼吸观看一窝白鹡鸰的蛋,然后轻手轻脚离去;次凌晨两点多起床,到大树下偷听头顶上一只灰背鸫如醉如痴的歌唱,歌声终于打动了一位小美女,俩人开始追逐交配……

还有,还有次:次在河边的原始林中,找到一张生平满意的写字台。一棵直径1.5米的大青杨的旧伐根圆盘当桌面,4截短原木轱辘摆在四周当凳子,旁边立一根4尺高的原木,绑上一把灰色遮阳伞,短树杈上挂着我心爱的望远镜和数码相机。曾有几个山里人把这里当成打尖的地方(有丢弃的垃圾),他们离开后,我找到了这里。每次来到这儿,都心存幸运和感激之情:这里有世界上纯净的蓝天与星空,空气与河流;有时百鸟合唱,有时万籁无声;有时花香扑鼻,有时落叶纷纷;夏天有花栗鼠在旁边偷看我写字,冬天有紫貂在桌面的积雪中打转……

多少人曾幻想在一座小岛或湖畔或海边或野外独处思考写作,寻找一份脱俗的安宁。写《无界之地》的美国女作家玛丽·奥斯汀拥有一个树上工作台。我想,在中国作家们当中,我拥有一张牛的原始林写字台。

我的近邻就是那只三宝鸟。每天早上它瞥见我沿小河匆匆走来,便以鸟类的方式气恼而无奈地跟我打个招呼:嘎——它谈情说爱肯定不是这种声音,鸟儿们都这样,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声方法。不过我也回报了它:一天中午,它在西边发出极不寻常的叫声,和母鸡下蛋的调门一模一样,嘎嘎嘎——嘎!急切不安并不断重复,传达出愤怒和驱赶之意。少顷,从东、南两个方向,也响起同样的大叫,它把同伙都招来了。我四处张望,原来,在它领地中央的一棵大枯树上,落着一只灰脸鹰。这家伙是鸟世界中的捕猎者,没有天敌。难怪它稳稳当当端坐在枯枝上,根本没把领地主人的抗议当回事儿。

三宝鸟产蛋迟,亦属晚成鸟,这只鹰八成惦记正在孵卵的雌鸟或刚出壳的雏鸟呢。人进入自然界本应奉行不打扰和不干涉原则,但我欠三宝鸟一个大人情,人家已经容忍我进入它的地盘,现在邻居有难,这个忙不能不帮。于是我站起身,也学着母鸡下蛋的调门嘎嘎大叫。四面楚歌的灰脸鹰马上升空,直线飞离。

鹰的眼风何等犀利,早已瞟见人影。短短30年间,长白山猛禽数量比过去下降一半,人可怕,啥坏事都干。这个印记已深深镂刻在它们的遗传基因当中,代代相传。

我的林中写字台附近还有哪些远亲近邻呢?

5月的一天,我带着帐篷,从写字台处上行200步,在我喜爱的散步小道旁边的林中湖畔,隐蔽观察了一天。

刚到湖边,立刻瞥见水中有鸟影,举起望远镜看去,天哪,竟然是一只雌性中华秋沙鸭!这种野鸭在全球约1100对,我国约250对,在长白山约100对,实属王冠上的宝贝疙瘩。

在保护区内外有11处中华秋沙鸭的繁殖地(没有一处得到保护)。没想到,今年有一对在蛇谷中筑巢安家。此鸭极机警,我刚露头,它已转身往河曲隐蔽处游去。15时许,它带领一群幼鸭出来,噗噗噗搅水觅食。它的子女应该是长白山所有的鸭类子女中早出壳的。此种野鸭和鸳鸯一样,在距地近十米高的枯树洞中筑巢。幼鸭属早成鸟,出壳后在亲鸟的殷殷呼唤中,从高高的树洞边纵身跳下。

我根本不敢拍照,只伸头看一眼便缩回来,生怕打扰这户人家。不巧的是,天上出现三只大,两雄一雌,在空中久久盘旋翻飞,纠缠相斗,还叽叽叽怒叫。立刻压得百鸟无声,纷纷躲藏。人家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也乐得观赏它们的空中表演。

顺便说一句,我的写字台北边的悬崖上,有一处黑鹳的旧巢残迹。20年前,我在赵正阶先生的《长白山鸟类志》中,曾读到过对这个黑鹳巢的描述,早就心向往之。等到2005年次看见这个旧巢时,由于当地在悬崖下修电站引水渠,黑鹳早已在25年前受惊吓离去……

一对鸳鸯和4只雄绿头鸭先后现身;蓝色的三宝鸟在大树上呆坐;两三只白腰草鹬整日忙碌;三五只高山鼠兔出来嚼青草,其中有一只发现了我,马上嘌嘌嘌大叫,发出斥骂声;棕黑绵蛇和极北蝰9点钟出来晒太阳,都是老熟人,前者有蜕皮征兆;四声杜鹃到处流窜;各种小鸟都在忙碌,14点左右开始大声鸣叫。

湖中三种水禽的叫声各有特点,绿头鸭清脆响亮,有股子狂野不羁的味道;秋沙鸭粗浊喑哑一些,亦显出十足的野性;鸳鸯怕羞似的哦儿——哦儿——发声,声音柔弱而娇怯,音量也低。有只公绿头鸭胆大,竟然在午后逆光条件下,从我面前顺流而下,还扭颈侧头一直盯着我看,呷呷呷大叫,似在告诉同伴:这儿有绿色的大怪物!它是去年出生的一岁小公鸭,每只公鸭都有个性,连沼泽山雀都如此。它不是眼神不济而是胆大包天,距我只有5米左右,双目鼓凸晶亮,闪闪发光。

秋沙鸭一家黄昏前又出来觅食,显然在湖对岸的草丛中有藏身处。母鸳鸯胆子比公鸳鸯大,径直往我这边游过来,好奇地观察我。公鸳鸯是个尽职的护花使者,一直用身体遮挡妻子。从上游漂来一个白色物体,它马上护送妻子藏在树荫下,自己大胆地游过去,试探性地啄上两啄。确定无危险后,才给妻子发信号,叫它出来一起觅食。少顷,那白色物体漂到我面前,原来是只白色塑料袋。25年前,我在苏州园林次看见圈养的鸳鸯,脏兮兮的个头不大。4年前,在鸭绿江的碧水中第二次看见它,由于未调好焦距,望远镜中出现一团金黄黄的物体……待调好焦距后,一只绝顶美丽的雄鸳鸯在阳光绿波的衬映下,雪白、橙红、炭黑、紫栗、铜绿、金黄、亮褐七彩生辉,三根初级飞羽撑开一扇金帆,形似古希腊竖琴。冷眼看去,还以为一片彩虹落在碧波之上。我当即被这绝美造物震撼得目瞪口呆,刹那间热泪盈眶……

没想到一泓碧水养育了这么多鲜活美妙的生物。唉,有一伙人在此搞承包,名曰原始林漂流,可这里是保护区呀!这种一家发财,众多野生动物遭殃的日子从61日即将开始。去年,在这一带密林中生活的一只大雕鸮,被喧闹的漂流人群吓跑,被迫迁往下游居民区附近。它夜出捕食时翅膀刮在电线上,伤重身亡。它是森林中的鸮类之一,体长近70厘米。猫头鹰是夜行性鸟类,可是它再怎么耳聪目明,也无法适应居民区架设的各种空中设施。今年重回此地,在附近生活的三只狍子、六只以上的花尾榛鸡已杳无踪影,昨天还发现一只松鸦的尸体,它们都被盗猎者杀害了。去年12月底,我发现过一个捕捉花尾榛鸡的陷阱,还迎头撞见两个怀里明显揣着猎物的人。街里的许多饭店可以点清炖榛鸡,180元一大盘。我亲眼见过,盘中盛放着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扬全国的吉菜中也列入了飞龙菜肴。哈尔滨至少有5家大酒店,在20世纪80年代专烹飞龙宴,冷热菜肴13道,其中热菜赫然有飞龙酒锅、扒熊掌松仁、红烧犴鼻、松茸,冷盘有鲑鱼子、鹿丝冬笋、银耳冰糖雪蛤,一共六道用受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烹制的菜肴。

飞龙(花尾榛鸡),由满语裴耶楞古转音而来。14世纪初即为岁贡之特产,现在已成有钱人的口中美食。在长白山的这两年,我耳闻目睹很多人把长白山保护区当成摇钱树,大搞所谓的旅游开发,在保护区砍倒1400棵大树盖五星级别墅;铲光珍稀的温泉瓶尔小草建温泉广场;在小天池放鱼苗,想把小天池变成养鱼池。这些鱼苗大吃珍稀的两栖动物极北小鲵、爪鲵和东北小鲵的卵,竟长到2.4斤重;砍光近500亩人工林,兴建占用1500亩以上林地的国家早已明令禁止兴建的高尔夫球场;当地还屡屡发生猎熊事件,每年吃掉和贩卖成吨的熊掌……

我只是一介书生,除了向有关部门举报之外,只能祈愿我写长白山原始林的文章不会成为后的绝唱。

 

大熊出蛰(一)

时间:200634

向导:旺起林场林政员 陈龙和

地点:吉林市丰满区旺起林场黑瞎子圈

 

向导小陈在前面带路,惊起了一只花栗鼠。它有些消瘦,远不如秋天圆肥,跑起来轻盈利落,速度非常快。看来,近几天是具有冬眠习性的花栗鼠的出蛰日。三月底,它们该进入喧闹的发情期了。花栗鼠又叫金花鼠、花鼠,俗名有五道眉、花狸棒子、豹鼠、臊闹子。后一个俗名是缘自它们在发情期互相尖叫追逐,在林子里闹闹吵吵而得名。这个来自民间的土名形象生动,令人叹服。不过,花栗鼠在秋天时的鸣叫真好听,溜溜溜溜——圆润、平和,透出一种丰衣足食的满足感,宛如一曲美妙的鸟歌。每次听见这种歌鸣,我都会上当,不由得到处撒目,寻找唱歌鸟影,结果总能看到一只花栗鼠安安稳稳蹲坐在大树下,气定神闲地高唱那首告别秋天的歌。

远处矗立着灰蒙蒙的摩天岭,它是吉林地区的山峰,海拔1300米。再过几天,冬眠的熊也该醒来了。我知道,在这个地区的偏僻山林里,零零星星残存着十几头熊。便问向导,过去此地有没有棕熊?向导小陈指着高大的摩天岭说,20年前的一个五一节,爷爷带着全家七口人登上了摩天岭峰顶。在的一处悬崖下面,他们碰见了一头大熊。它的冬巢是个石仓,在悬崖的宽大石缝里。由于地处林线以上,温度很低,它醒得相当晚,五月初才出蛰。观察熊留下的痕迹,看见这家伙使出蛮力扳倒了一棵足有小缸腿粗的百年老桦树留下的断桩,当时正美滋滋地大喝甘美清凉的桦树汁,结果被喧闹的人声给吓跑了。

爷爷年轻时曾经是个猎手,伸手量了量地上宽大的新鲜熊掌印,竟有小盆那么大!他脸色都变了,这么大的脚印,这熊至少有七百斤,肯定是个十分危险的公棕熊。他急忙带着全家人从另一条小路慌慌张张跑下山。

小陈至今仍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幸亏熊先看见人,这时候一般没危险,要是人先看见熊,就可能要出大事。

熊冬眠前自动清空肠道,整个冬天肠子都瘪瘪的,只在直肠末端留一截干粪条堵住肛门口,防止冬天寒气从肛门袭入。这有点像古人死后入殓前在肛门处堵上一个“屁塞”,防止人的真魂从此洞溜走。不过熊的屁塞比人的屁塞更实用。因此,熊冬眠苏醒后干的件事——必定要痛饮一顿泉水或春正液旺的鲜桦树汁,通润肠道并顺便把那截堵门——冬天的屁塞泡软排出。在针叶林深处冬眠的熊,醒来找不到泉水或桦树,就去找粗壮的高龄冷杉。春天的冷杉树脂分泌旺盛,在树干表皮流动时,常常形成一个个充满树脂的包瘤,有的树脂包大如脸盆。熊喜欢拍开这种树脂包,舔食松香扑鼻的黏树脂。有人见过母熊出蛰后,带领幼仔一起来舔食松树油脂。完成了通润肠道这个必要过程,熊的整个消化道功能即可恢复正常。然后它再去采挖山胡萝卜、桔梗、毛卷莲、白马肉和百合属植物等新鲜多汁的根部块茎大吃一顿。

熊的冬眠期从11月上旬开始,来年4月中下旬结束,五个半月左右。摩天岭的这头大棕熊,为了防备在冬眠中被猎人掏仓,真是费尽了心机,特意把冬眠的巢穴选在了当地峰的悬崖间,安安稳稳大睡近5个多月才醒来。熊冬眠的巢穴叫“仓”,土话把熊冬眠叫“蹲仓”。有树仓、地仓、石仓等各种巢穴。熊大都利用大空筒子树蹲仓,石仓较少见,跑到林线以上的山顶蹲仓的更少见。足见当年的酷猎把熊逼到了什么份儿上!

棕熊在东北属珍稀动物,数量远比黑熊少得多,一个地区平均有8~10头黑熊才有一头棕熊。长白山保护区及周边的林场约有30头黑熊,棕熊不足3头。由于少年时在山上看见过小棕熊崽子,我心里一直深藏着一份对棕熊的牵挂。20多年来,只要有机会,便到处打听棕熊的消息。然而,听到的大多是猎杀故事。今天听到的这段棕熊旧事,好歹是一次人与熊的偶然遭遇,不是猎事。使我一整天都感到情绪振奋,格外高兴。然而,野生棕熊在东北地区灭绝乃至在我国灭绝,只是个时间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猎杀屡禁不止;另一个是持续不断地开发,人为干扰日益加重,导致它们的栖息地大面积消失。更何况由于棕熊数量太少,它们找不到配偶或已经开始近亲交配,棕熊正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大熊出蛰(二)

时间:20081031

讲述人:捡松塔老人

地点:长白山保护区北坡寒葱沟

 

如果森林中偶遇一个山里人,我一定想尽办法跟他聊天。递烟是免不了的,有时还为这种偶遇处心积虑地准备一两听啤酒。本人不喝酒,但山里人大都嗜酒如命,根本抵挡不住罐装啤酒的诱惑。

为什么呢?

因为置身于山林中,人格外单纯和坦诚;因为两个人搭伴走山路不觉累;因为山里人会骄傲地向城里人讲述森林里的种种神奇事情……依我的经验,山里人将从他一生行走山林所亲身经历的众多故事中,挑选出精彩的那个,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这类故事属蕴藏在民间的故事精品,往往可直接写进作品里头。

今天在寒葱沟见5只灰腹灰雀,个个吃得圆滚滚的准备过冬。有一年没见到灰雀了,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时,听见嘎嘎嘎嘎——清脆嘹亮的黑啄木鸟叫声,它在招呼同伴呢。沿小路继续前行,忽听有动物踩踏落叶的声响。扭头去看,一头大公狍正在斜坡上大步奔窜,直入下面的灌木丛中。这声响与松鼠在落叶层上迅跑的声音不同;和人踩踏落叶行走的声音也不同。松鼠的奔窜哗哗哗一路急响,而人太笨拙且脚步重,不但踩得落叶哗哗响,还嘁里咔嚓刮碰树木枝条,有时还磕磕绊绊踢在树茬子上。狍子不愧山林中的疾行者,声音不大,只唰啦啦一声启动声响,接着四蹄利利索索踩在落叶层上,大步流星,发出一串嚓嚓嚓的轻响,同时伴有轻微的枝条刮掠拂过身体皮毛的声音。它跑动的声儿不大却快捷如风,出现得突然,消失得迅速。等我想起身上挂着相机这回事时,人家已成功地隐身于树林深处。

说来可怜,来长白山两年,几乎天天上山,这是第三次看见狍子的身影。保护区现在只剩下20余只马鹿,被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搞原始林漂流、林下参养殖、养林蛙创收、打松子、采野菜、采蘑菇、抓蛤蟆等人类活动压缩到只有1/6的一小块区域。狍子的命运更惨,一直有盗猎者猎杀它们。这几天我在寒葱沟保护区一侧已经听到三声枪响,不是打狍子就是打野猪。

归途中,忽然从路边树林里走出一人,看打扮听谈吐,知道是个老跑山的。主动递烟并邀他结伴同行。此人果然如我所愿,刚把话题扯到熊身上,他马上讲出一个与熊遭遇的故事:

今年春天采牛毛广(桂皮紫萁)的时候,他独自一人沿寒葱沟坡上那条道往山里走,走了有10里路的时候,迎面来了一头黑熊,人和熊走了个顶头碰。熊发现前面有人,仰脖朝天,用鼻子在空中晃来晃去闻味儿。

“谁在下风头?”我插话。

“熊在下风头。”他答。

“你带饭了吗?”我又问。

“带了,带的面包和火腿肠。”

“熊闻着香东西了。后来呢?”

后来,后来熊人立而起,盯着人一个劲儿张望。而后四肢着地,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向人步步靠近。这是个三百来斤的黑大汉,十分雄悍,走路却悄无声息。

人只好往回走,有熊拦路,只有自认倒霉,空着两手回家转。没想到,熊一步一颠地跟了上来。

见熊在身后紧跟不放,他不由得加快脚步疾走。回头看看熊,它也加快速度,步步紧跟。疾行十多分钟,熊始终跟在他身后不到20步的地方,既不加速撵上来,也没有落后一步。老跑山的身上都带刀,而且研磨得锋利无比。他从腰间挂着的刀鞘里抽出那柄尺把长的利刃并放慢脚步。奇怪的是,熊抬头看了看人,也犹犹豫豫放缓脚步,而且眼睛一直看着人。人快它也快,人慢它也慢,人若停下它也不动。就这样,这头熊一直在人身后跟随走了大约一小时。

我们住的镇子海拔780米,进寒葱沟一路上坡,估计他走到海拔1000米处遇熊。熊冬眠要进入密林深处安身,大概在海拔千米处,睡到4月中下旬或5月初才结束冬眠。采牛毛广的季节是5月上旬。所以,这头熊刚从休眠中醒来没多久,正饥肠辘辘四处觅食,急欲填饱肚子。嗅到面包和火腿肠香喷喷的气味,饥饿的人都会垂涎三尺,更别说熊了。熊的嗅觉灵敏度超过狗6倍之多,它感受到的美味刺激该有多么强烈啊!

熊跟人一样,各具不同性格。我敢说,这头熊绝不是个愣头儿青,而是一个行事小心,甚至有些胆小,年龄不大,阅历尚浅,大约三四岁的熊。这个岁数的熊,相当于人类10岁左右(熊的寿命约25岁),虽然个头不小,却还是个年少懵懂、刚离开妈妈照料、独自谋生的小儿郎。

熊在用长久跟随的行为方式向人乞食。这位老兄只消把食品留给熊,一切麻烦顷刻化解。但他不了解熊的意图,只想逃跑,而且连吓带累,浑身大汗淋漓,把厚绒衣都溻透了。

身后的熊仍旧不依不饶,步步紧逼,口中还发出昂——昂——的低吼。看样子,它有些不耐烦或不高兴了。

跑山人精神高度紧张,觉得浑身无力,几乎迈不动步。死逼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空塑料袋子,双手哆嗦着把塑料袋绑在路边的树枝上。

一阵微风拂过,干瘪的塑料袋里灌满空气,鼓胀如球,在风中左右摇摆。

熊走到塑料袋跟前停下脚步,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个十分古怪,挡住自己去路的东西。

塑料袋随风摇晃着,发出刺鼻的陌生气味。

这是一头生活在深山里的熊,从未见过人类社会制造和丢弃的各种垃圾。它害怕了,深深地呼吸,颈后鬃毛耸起,双耳向后贴伏,摆开戒备架势。

吐噜噜——打一个愤懑的、颇具威胁意味的响鼻。

那圆滚滚的白东西满不在乎,依然摇摇摆摆,只不过幅度稍微大了一点。

熊用力跺脚低吼,试探着向前迈步。

那东西还是老样子,依旧在那里摇摆,没有一丁点儿退却的意思。

万般无奈,熊调头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