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论哲学与智慧

一 知识的基础无法解释

一切知识和学问的基础都是无法解释的东西。每一种说明解释经过或多或少的中间阶段,后总要归结到这个无法解释的东西上。这就如测水深度的铅锤一样,它接触到的海底有时候深一点儿,有时候浅一点儿,但总要到达海底。研究这个无法解释的东西,就创造了形而上学。

二 意志直接和间接的追求

意志支配理智,而现实效用支配意志,认清这一点就会发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个别事物。但对从事艺术和科学工作的智慧和为自身原因而活动的智慧而言,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事物的种、属、类以及事物的观念。即使是雕刻家,在他刻画个体时,也希望自己刻画的是观念和类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意志直接追求的是个别事物,因为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经验的实在。相反,概念、种、类只能成为意志的间接追求对象。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不了解普遍真理,也是为什么天才总会忽略和不重视个别事物。对天才来说,勉强关注那些构成现实生活内容的个别具体事物,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三 哲学思考的条件

进行哲学思考有两个必要条件:,必须有勇气面对任何问题;第二,对任何似乎理所当然的事物都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把它当作问题。后,如果真要进行哲学思考,我们的心灵还需要真正地解脱,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追求特殊的目标或目的,不应受意志的引诱,而是要完全沉浸在知觉世界及自身意识传达的信息中。

四 诗人与哲学家

诗人以生活、人的性格以及人所处的环境来表现想象,他把这些内容生动化,并让观赏者的思想尽可能地被这些东西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诗人能够吸引贤愚不等的各色人物。但是,哲学家所表现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思想,同时,哲学家也希望读者能尽可能地像自己一样思考,这就是哲学作品的读者很少的原因。这样看来,诗人可与献花者相比,而哲学家则可与提取花的精华的工匠相比。

五 解读哲学

哲学有一个古怪而没有价值的定义:一种只含有概念的科学。甚至连康德也这样认为。但是任何一个概念的全部性质,都是从知觉知识而来,这是一切知见真正无穷的根源,因此真正的哲学不能只由抽象概念构成,而应该基于内在和外在的观察与经验。过去哲学家的哲学观点都不是综合实验与概念而得出的,我们这个时代的诡辩家,诸如费希特、谢林,尤其是黑格尔以及伦理学方面的施莱尔马赫,他们的思考方式也是一样。其实哲学的根源也应该与艺术和诗歌的类似,是对现实世界的知觉的理解。哲学不是代数学,不论理性在其中应占据多么主要的地位,它都不应成为一种冷酷的事业。哲学家应该把整个人,包括他的感情和理智都投进去。魏文那基思 2 说得对:“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

六 怀疑论者

如果只能表达得诡谲精微,你只会成为怀疑论者而不是哲学家,不过这两者都是有用而必需的。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就像议会中的反对党,无法产生像数学那样的自明的证据。

七 理性命令

所谓理性命令是我们给某种命题的命名,这种命题,我们不必研究就可以认定它是真实的,同时因为我们自己很相信这种命题,所以我们也很难对这种命题做严格的考验,毕竟如果进行考验,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怀疑它们了。

我们完全信赖这种命题,因为当我们次开始有所表达和思考时,就连续地说到它们,它们已深植于我们内心,所以我们时常出于习惯地想到它们,这种习惯和思想本身一样久远,我们无法把它们分开。

……

论心理

一 生命的意志

构成每一种生物核心的生命意志,在高等动物即聪明的动物身上表现得明显,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动物身上清楚地看到生命意志的本质。可是在比较低等的动物身上,生命意志就不会那么明显,意志客观化的程度也比较低。反过来说,在比动物高级的人类身上出现了理性,这表明人类能够缜密思考,因而也就有装假掩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快就会给意志蒙上一层障幕。所以,在人类身上,意志只有在情绪和激情爆发时才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哪一种激情表现出来都会激发信心,也因为如此,激情才是诗人创作和演员表演的主要题材。我们对猫、狗、猴子等的喜爱,也是由于它们所有的行为都天真无邪,而这让我们感到愉快。

二 习惯

我们受习惯力量影响做的许多事情,有赖于我们天生的永恒不变的特性,因此在相同环境下,我们所做的事往往都是一样,即使做一百次,也和次做时的感觉一样。另一方面,真正的习惯力量从惰性而来,这种惰性想使理智和意志在做选择时避免费力、困难和危险,因此我们今天还在做和昨天甚至更久以前一样的事情。

可是,这个问题的真相隐藏在更深一层,因而我们要用一种比初步印象更为特殊的方式来了解它。

对完全受机械原因影响的物体来说,它可以被称为惰性力量,而对受刺激动机影响的物体来说,它则是习惯力量。纯粹基于习惯而从事的活动的确没有任何特殊动机,这就是我们从事这些活动时没有确确实实进行思考的原因。任何习惯的活动只在次进行时才有动机,这个动机的后效构成现在的习惯,习惯足以使这种活动连续不停地发生,就像物体被推动以后,只要没有阻力,就会连续运动而无须再去推动一样。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动物,动物所受的训练可以说就是一种故意培养的习惯。马匹不受人驱策也会被动地继续拉车,这是初用鞭子迫使它拉车的条件反射,就像根据惰性定律产生的习惯一样,这种动作也会不断持续下去。这里所说的例子不只是比喻而已,它们遵循同样的运动法则,却因为是不同阶段的客观化意志,所以也就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

三 突降的好运

突然来临的好运容易使人丧命,因为快乐和不快乐只是我们所需和所得两者之间的比率问题而已。而相反的,对于自己拥有或确知将要拥有的财富,我们不会有任何额外的感觉。一切快乐都是消极性的,它只是暂时抑止了痛苦,而痛苦或不幸却是积极性的,能被直接感觉到。

如果拥有财富或确知有希望拥有财富,我们的需求会立刻增加,如此一来,我们拥有更多财富的希望和要求就更强烈。而如果长久的不幸使我们精神萎靡,需求减少到限度,于是我们就会缺乏接受突然来临的好运的能力,因为它与现存的需求不符。如果好运在此时到来,它带给人的刺激会明显加强,人的精神会因遭到重击而损坏,严重的甚至会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