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五章  中医养生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开创了中医。中医的发展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子午流注”讲的都是人要顺应自然,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而恢复健康。中医不像西医那么深研病理、起效迅速,而是从整体上调节人的体质,效果缓慢而持久。

中医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调养,防患于未然。吕氏春秋》将中医定义为生生之道”——提升生命力的道理中医养生就是提高人自身康复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延缓衰老效果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秘诀

 

中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托名黄帝所做,实为历代医家所言。《黄帝内经》将健康长寿的秘密归纳成三句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不要吃得过饥过饱;规律睡眠、不要熬夜;适当运动,不要过于劳累。

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并不容易做到。

现代人常因加班错过饭点而忍饥挨饿,酒宴之中又大吃大喝损伤脾胃。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养好了脾胃,水谷精微才能源源不绝地化育为人体的气血,才能拥有健康的体格。

熬夜是现代生活的通病。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晚上11:00到次晨3:00是肝经旺盛之时,也是肝脏的排毒时间。如果经常熬夜损伤肝脏,会导致人体代谢失常、毒素累积,终引起癌症等疾病!

城市中的白领们要么整天在电脑前端坐不动,要么为了工作四处奔波,能够做到适当运动实属不易。如何运动才是适当的呢?通常的说法是每天运动一小时,这一小时的运动要让心跳、呼吸达到一定的频率,肌肉的力量也有所增强。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加上良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坚固基石。如果说养生还有更高的境界,就是在细节上更加完善,把“顺应自然”这个理念做到极致。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把从立春到大寒的二十四个节气用口诀的方式串联起来,让人瞬间经历了寒来暑往的一度年华。事实上,古人是多么从容地感受着时光变迁。就拿立春为例,这十五天的节气又被均分成三候。一候东风解冻”,大地冰雪消融;二候蜇虫始振”,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到水面上游动,水面上还没完全融化的碎冰如同被鱼儿驮着一般。这种对于季节的感受,远比从日历和天气预报中来得生动鲜明。

每一个节气有着各自的养生方法。比如立春要注意护肝,肝气是自然生长条达的,不需要特别的进补,不妨多吃新鲜的蔬菜、少吃些肉食(春天也是动物们繁衍生息的季节)。作息时间上睡早起,这里说的晚睡只是比冬季睡眠时间略晚,不应晚于11:00。春寒料峭容易受凉,要“春捂秋冻”,保暖防风。春天的气候变化也容易诱发心理疾患,要力戒暴怒忧郁,经常到大自然走走,使心胸开阔愉悦。

中国人对于时令食品的喜爱让节气文化增添了趣味和欢乐。立春的时候要“咬春”,吃萝卜、春卷,还有葱、蒜、椒、姜、芥调和的五辛盘。韭黄、荸荠、菠菜、春笋、芦蒿、蕨菜、枸杞叶、马兰头、冬枣、胡柚、番石榴……这些时令蔬果使立春充满了清新的滋味。我曾经写过《早餐Time——妈妈的二十四节气早餐书》,搜罗各个节气的当季美食。大自然好像是策划好了一样,夏天提供清热解暑的瓜果,秋天收获生津润肺的梨子、百合,冬天则是滋补的干果、蘑菇上市的季节。如果我们经常关心节气知识,会感觉四季有情,天地温柔地养育着人类。

 

进补的时机和方法

 

年轻人就像春天的花朵,生长发育旺盛,用不着特别的进补。中年人和老年人就好比秋冬季节的大树,有枝叶飘零的忧患。这时候应该想办法多给点儿养料,让身体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男女的发育周期不一样,进补也有早晚。女子七岁肾气盛,头发长长,牙齿更换;二七任脉通,月事已下,能够生育;三七肾气均,智齿长出;四七筋骨坚,到达强壮的;五七阳明脉衰,面部开始枯槁;六七三阳脉衰,头发变白,身体虚弱;七七任脉虚,身体枯槁,不能生育。古人看重生育能力,以至女性四十九岁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男子逢八计算,发育较晚,衰老较慢。五八才“肾气衰”,八八之后不能生育。中医认为,男子四十岁、女子三十五岁左右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补,可延缓衰老。

进补的时机好在立冬之后,此时白雪皑皑、万物封藏,人体也进入休养的时期,把营养精华纳入脏腑之中。这时吃补品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确实身体虚弱,在其它的季节也可以吃补品,只是要遵守“虚才要补,不虚不补”的原则。

    中医把虚症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等类型。气虚者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应多吃健脾益气的鲫鱼、大枣、胡萝卜等食物;血虚者脸色苍白、手足麻木,应多吃补血的猪肝、鸡蛋、黑木耳等食物;阴虚者心烦口渴、失眠盗汗,应多吃滋阴的鸭肉、莲藕、百合等食物;阳虚者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应多吃壮阳的羊肉、鸡肉、大葱等食物。通常中年人以补脾为主,多吃健脾益气的黄鳝、黄豆、山药、莲子、牛蒡南瓜花菜等食物。老年人以补肾为主,多吃补肾的黑豆黑米、香菇、核桃、黑芝麻、黑木耳、乌骨鸡等食物。各人体质不同,好在中医指导下进补。食补是安全的进补,老少皆宜。如果觉得效果还不够显著,可以适当地加上药补。

 

常见补药之疗效

 

中医认为可以补肾、延年不老的补药有上百种,以下就一些常见的补药进行介绍。枸杞被誉为抗衰老圣药,拥有很多美好传说。相传某个村庄有一口水井,井边生长枸杞,成熟后落入井中。村民们日日饮用此井水,面色红润、耳聪目明。枸杞性格温和,药食两用。它生精补髓、滋阴补肾、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对眼病、心脑血管病、肿瘤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过,购买枸杞一定要注意品质,如果被染色、被蚊蝇叮咬过,湿乎乎的散发出酒味,那就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黄芪是常用的补气的药材。中医认为人源于元气,气聚而成形,气散则复归于太虚。黄芪是补气圣药,怎能不抗衰老?和人参的大补元气不同,黄芪温补气虚,可避免体虚无力、语音低微、经常感冒的症状。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胆碱、苦味素、甜菜碱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抗菌作用

灵芝被称为还魂草,祥云一般的外形十分美丽。野生的灵芝比较珍稀,人工培育的灵芝同样具有保健价值,它可以抗癌,保肝解毒、镇静安神,保护心血管值得一提的是,灵芝和蔬菜水果一样,还是新鲜的疗效好,所谓千年灵芝早已木质化,失去药效。

《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何首乌的功效是治疗白发早生、脱发。不过,它对肝脏有一定损伤,不宜长期服用。

胡椒般大小的五味子初尝微甜带酸,接着又苦又辣,然后是一股咸的余味。中医认为,五味子滋养五脏,兼具补精、气、神三大功效,还能强肝、增进细胞排毒能力、提高记忆力及力。相传古时候猎人狩猎之前必服五味子以强身补气

当归是补血的药材,传说有妇人思念丈夫,心血耗尽,化为此药。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对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的病人疗效很好。

川芎和丹参是扩张血管的中药。老年人经常会有冠心病之类血管阻塞的毛病,扩张血管的药材可以缓解胸闷、头昏的不适感。

地黄、茯苓、黄精都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它们颜色偏黄,在五行中对应脾脏,有健脾的效果。六味地黄丸是常见的中成药,滋阴补肾,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各种肾虚的症状。

紫河车和淫羊藿是抗衰老中药的奇葩。紫河车是人的胎盘,含有雌激素类物质,能激活人体细胞再生,改善老年人的外貌和步态。相传它是慈禧太后的养颜秘方。淫羊藿含有雄激素类物质,促进男性生殖能力,这在古人看来就是回春的征兆。

上述中药尽管有效,也不是人人皆宜,要根据体质来选择。“是药三分毒”,即便是温和的补药,也难保没有任何副作用,采用中药进补之前应该咨询中医,合理用药。

 

不可尽信的中药方剂

 

我对中医的理念基本认同,对中药一直心有余悸。几年前,我在正规的三甲中医院挂专家号开了乌发的中药,药是颗粒状的,冲泡即可,有种令人作呕的怪味。坚持吃了一段时间,实在难以下咽,就吃吃停停,结果乌发的效果没有看到, 却引发胃炎。之前使用中药的体验则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我的同事——一位免疫学教授谈到中药,说不少中药提取液注入动物体内马上引起各种免疫排斥反应。中药成分太复杂了,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种成分,哪些对人体有益,哪些对人体有害?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对中药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一些毒性较强的中药如马钱子、天南星、草乌被严格限制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要求写明不良反应及禁忌事项。一些抽检不合格、掺杂掺假染色、增重、硫磺熏蒸中药饮片被查封。这些行为从长远来看是对中医药的保护。我们很需要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从古老的中药药方中去伪存真,找到真正发挥药效的成分,对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做到精准用药。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中药偏方,还是不要相信为好。偏方之所以成为偏方,不能堂堂正正列于药典,就因为它时灵时不灵,对少数人有用,对大多数人无效。试问有谁愿意成为验证偏方的小白鼠呢?对于味道怪异、苦涩的中药,尤其应该提高警惕。味觉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苦味通常是对有毒物质的警报。味蕾上有30余种感受不同苦味的受体,分别对不同种类的毒素起反应。当我们觉察到苦味而皱起眉头,那是味蕾在表示抗议:“这是有毒的!”带有清淡苦味的茶叶、啤酒、苦瓜、苦菊(茶叶中的咖啡因就是有功有过的物质)一定程度上解热降火、清心醒脑,可以适量食用,但不能多吃。

中医除了药剂,还有敷贴、按摩、气功导引等治病、养生的方法。相传有个简单的美容方法就是每天睡前摈除杂念,趴在床上磕三个头,将气血导引到面部,久而久之面若桃花。这类比较安全易行的方法可以尝试。针灸有一定创伤,要谨慎对待。刮痧、拔火罐缺乏科学依据,个人不建议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