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

 

没有出口的亲密关系就如同一潭死水

 

 

 

 

生活在没有出口的亲密关系中,于是她的世界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死水,总是要发臭的。

 

甘肃有个妈妈杀死了四个孩子,然后自杀。

这种惊悚的新闻总是能刷屏。因为它总是和我们预期的亲密关系有着巨大的反差。我们预设的世界是这样的:既然是亲密关系,我们就要相亲相爱,这才是人间正道。

 

一个姑娘,来自缺爱的家庭。

厌弃彼此的人为什么非要凑合在一起?也许因为这个世界太无聊,的消遣就是各种吐槽和恶毒,才让他们觉得活着吧。

可是,苦了这孩子。

她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离开这样的家。她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永远不要像妈妈那样不得不依附于男人,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她要好工作,也要好男人,她找了一个看上去忠诚可靠的男人嫁了。很多人都说,你们不般配,他好丑。她说,可是他有你们不懂的温柔。

然后就是10年让人艳羡的婚姻。

这个男人可以整晚让她把腿放在他身上,可以让她枕着他的胳膊睡。

他们曾经患难与共。在他遭人陷害、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她赴汤蹈火,殚精竭虑;在他出车祸以后,她在病房彻夜守候,悉心照料;她永远都是那么照顾他那可怜的自尊心,从未对他说半个“不”字。

可是这样的感情,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覆。他眼都不眨一下地离开了她,爱上了一个交际花,比她各个方面都差了一个档次。

她深受羞辱,一是他出轨,一是他选择了这样的出轨对象。

她不明白,10年的夫妻感情,那么多年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依,都不如一时欢愉的诱惑。一个人可以在前一晚说今生你是我的爱,第二天就跟你说,这些年其实和你在一起都是煎熬。

然后呢?

当然是离婚。

她独立照料儿子长大,不再相信爱情,只相信血缘之爱。

儿子曾抱着哭泣的她说:“没关系,有我呢,妈妈,这辈子由我来照顾你吧!”一个9岁的孩子可以说这样的话。

但19岁的时候,他却跟她说:“你就是一个控制狂,我的人生这么悲惨,都是因为你!”

她的父母抛弃了她,她的丈夫抛弃了她,现在轮到她的儿子了。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公理?她还能指望谁呢?

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分成三个阶段。

个阶段,她努力用自己的成绩试图唤回父母脸上的笑容,可是失败了,父母沉浸在他们的痛苦中,不介意把她当炮灰,甚至会迁怒于她。

第二个阶段,她努力经营一段婚姻,还是失败了,她的丈夫瞬间撕毁了对她来说那么珍贵的情感,把它扔到泔水桶里。

第三个阶段,她以为可信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但这个孩子还是白眼狼一样把她后的希望撕碎了。

 

亲密关系有两种:

● 有出口的亲密关系。

● 没有出口的亲密关系。

这个姑娘的一生,都生活在没有出口的亲密关系中,于是她的世界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死水,总是要发臭的。

出口是什么?

你把人生所有的核心需要都放在一个人身上,还是自己承担一部分,同时由不同的人来承担其他的部分?

如果是前者,那么你的世界就没有出口;如果是后者,你的人生就是有出口的。是否有出口,决定了你的亲密关系的结局。

 

我们对爱的认识,有两个层次:

● 婴儿层次—我没有爱,爱是别人给我的。

● 成人层次—我有爱的一半,另一半是可以通过和别人一起创造而完成的。

如果你内在是婴儿,那么你的所有重要资源都由父母供给,你一旦被抛弃,就会拼命去寻找下一个供养者。

这个姑娘的一生,可以叫作“寻找供养者”的一生。换句话就是,寄生虫寻找宿主的一生。她的人生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找一个可以永远喂她奶吃的人。她没有能力自己捕猎。

于是,她的出口是封闭的,她找到一个人,就拼命地吸吮对方,或者让对方吸吮自己,也就是:你和我,都是彼此的,就是全世界。

这是她努力解决过去创伤的方法:自创一个伊甸园,一个大乳房,这样,她就可以拒绝外面的可怕世界了。

这个姑娘也许会反驳,说:“我才没有向这些人索取呢!都是我的父母、我的前夫和我的儿子拼命向我索取!他们才是寄生虫。”那么,为什么要任由他们吸你的血呢?

 

地铁上,一个女生向另外一个女生传授可怕的操控术:我要照顾他到连拉冰箱门的力气都没有,这样他就没法离开我了。

我们任由对方这样使用我们,目的只有一个:你不许离开我。但是,一切都像《魔戒》这样的美国大片一样,如果你想创建一个完美的纯净的世界,那么邪恶总会降临。

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是由两种力量组成的。一种是生的力量,就如我们的白天万物生长;一种是死的力量,如夜晚,万物肃杀。一种是让我们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一种是让我们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爱,有满足,也有亏空;恨,有释放,也有压抑。

人如果不想服从这样生生灭灭的规律,就会试图去创造一个非自然的世界。什么样的人试图和天道对抗呢?受过太多创伤、生活在井底的人。

 

这个姑娘就是一个例子。她过去生活的环境,让她早早就得出了一种三观:这个世界是邪恶的;我是无法抵御这些邪恶的;如果找不到供养者,我不如去死。

在这种三观的指导下,她走入“自我验证”的体系当中。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出轨的男人,身边的姐妹们都是重灾区,她如何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可怕的。

一次次的情感创伤会真实地提醒她,有希望才是一种愚蠢和傻天真。而如果用上各种情感操控,会让她感觉到自己多么的强大。

但事实上,她只是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世界,就像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有它能看到的那部分天空而已。

她想把所有的丑恶都锁在外面的时候,她的世界就会成为脏的地方。为了永远拥有这个男人,她总是要小心设防、步步为营,让这个男人不断依附于她。一开始这个男人会感觉到在如此强大的“妈妈”面前是何等幸福,但享受到这一切之后,他开始想另外一件事:我的自我呢?这一切都来自我老婆,我作为一个男人的事业、成就和自尊心在哪里?

同样,她的儿子也会想: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也想要变成强大的男人。

融合和分化,就像生和死一样,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两大需要。

 

如果我们在融合的过程中受过伤害,就会非常害怕分化,就像这个姑娘,她害怕的就是分离,因为她从未从分离中获益。

如果我们在分化的过程中受过伤害,就会非常害怕融合,就像是她身边的这两个男人,他们可以在融合中获益,但在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孱弱如螳臂当车。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本能地把所有的受挫感都扔在这个“的妈妈”这里。

在融合的世界里,是不允许有任何攻击、任何邪恶存在的,所以在这个封闭中存在的生物,都已经无法真正适应充满细菌的外界了。

融合的世界无法容纳日益分离的需要,于是所有原始的恨都会由此诞生。

这个姑娘因为无法消化对父母的恨意,所以试图用爱来扑灭恨的火苗,试图生活在远离恨意的世界,来逃避恨意对她的纠缠,但终她发现,恨意就像是死神一样无法逃避。

她身边的这两个男人,无法消化过多的爱,因为过多的爱让他们无法找到自我,所以他们就用恨来拒绝爱,用恶毒的方式逼退对方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能喘一口气。

或者说,他们隐约能感觉到爱的背后有一种恶意,有一种恨意。这种恨意就是:为什么你们不能像我爱你们一样来爱我?或者是:当我这么爱你们以后,你们就必须爱我;你们不能离开我,不能抛弃我,你们必须也像我爱你们一样没有自我地爱我!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三场爱,才能真正体验到真爱。

场爱的剧目叫作幻想:我们会对自己说,缺哪儿补哪儿,找个爱我的人,我就可以痊愈了。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我打不过你,我先折服,等我将来找到好人,我就可以打败你了。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会遇到贵人,帮自己打败命运这个后娘。

第二场爱的剧目叫作幻灭:原来找不到人来给我补偿啊,所以我先忍着,以后找人给我补亏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没天理啊,所谓的贵人,其实也是老巫婆啊!这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是继续找一个人给我整个世界呢,还是要进入现实的世界让自己学会捕猎的能力呢?

第三场爱的剧目叫作重生:我要找个对的人,来帮我提升消化痛苦的能力。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我开始完成对世界的哀悼,开始学会如何在现实世界中生存,而非继续搭建自己的幻想之塔。

我们需要幻想,因为我们需要生命这粒苦药的糖衣;我们需要幻灭,因为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才是天道;我们需要重生,就是真正地寻找一个消化痛苦的容器来帮自己痊愈,跳出方寸天地,看到更大的世界。

 

往往在第三阶段,很多人才会寻求心理咨询。这个时候,我会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内在小孩”。很多人会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在旷野里流浪了很多年,却无人理睬。

我问来访者:你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了,什么感觉?

他们一般都会这样说:我很厌恶,我想远离他,我很讨厌他……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为什么所有人都会离开你?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么讨厌,你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讨厌自己。

当年,你必须讨厌那样的自己,才能活下来,因为你没有能力抱着那样的你,你必须忘掉如此可怜的自己,披上各种华丽的外衣,才能活下去。终,你变成了你讨厌的父母的样子,就像他们对待你一样,对待你自己。

如果你无法靠近自己、驱逐内在的自我,那么你在外在如何寻求他人靠近,这不是缘木求鱼吗?你的人生就会变成一场场骗局,因为真相是:你拒绝爱自己。

当真正有那么一瞬间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时,我们的光辉会在那一刻绽放。一个人的改变,就从那一瞬间开始。

我们的一生,是说服自己爱自己的一生,而不是说服别人爱自己的一生。

在那一刻,我们才能开始欣赏人生所有的不幸、所有的恶毒、所有的恨意。我们才会明白,所有的善意都来自满足,所有的恶意都来自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