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印度世界遗产之旅
1.科纳克太阳神庙
科纳克太阳神庙位于孟加拉湾附近的科纳克,据说是由13世纪的羯陵伽国王那罗辛诃•提婆建造的。它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地之一,并于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太阳神庙是为了祭祀太阳神所建造的,整座神庙被设计成太阳神苏利耶的战车形状,有12对车轮和7匹拉车的神马作为装饰,表现了太阳神勇往直前不可阻挡的气势。太阳神苏利耶是印度神话中主要的太阳神,他是天父神特尤斯之子,被尊为神圣的活力给予者,可以激发凡人的理解力,也可以呼风唤雨,支配运动与静止的一切。
整座神庙长约260米,宽约160米,朝向东北方。神庙里有三尊神像,分别代表早晨、中午和黄昏的太阳。神庙入口处由两尊巨大的雕像把守,雕像上面是一只威猛的雄狮扑在大象身上,大象的下面压着一个人。据说雄狮和大象象征着金钱与权势,这个雕像表现的意思就是如果人贪恋金钱与权势,就会落得被猛兽吃掉的下场。神庙四周布满了数千幅图案和雕像,有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等造型,反映出有关天、神、人的各种境界和场景,包括音乐、舞蹈、情爱、狩猎、战争、宫廷生活,例如国王骑在大象的背上,仆人撑着遮阳伞;战士们拿着刀剑盾牌,赶着大象和马去作战;鹿被猎人追赶或是被射杀在森林中,等等。神庙墙壁底下雕刻有1450 多只形态不同的大象;中间的墙壁上还雕刻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比如狮首象身、狮首人身的怪物,住在海底半人半蛇的蛇神等等。神庙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人体雕像,栩栩如生又富有动感,雕像每一寸肌肉都收缩得恰到好处,这也从侧面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人体解剖的深度理解。
尽管因为数百年的人为和自然破坏,整个太阳神庙的主体建筑已经倒塌,但神庙精美的建筑雕刻和装饰,以及宏伟的外形、完美的比例仍然使其成为印度著名的旅游和宗教胜地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去参观。

2.阿旃陀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群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相传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辛勤智慧的古印度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整个石窟群长约500米,共29个洞窟呈镰刀形展开在悬崖上,气势壮观。石窟群的洞壁上刻有精美的壁画,壁画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历史和几个印度的王室生活,栩栩如生,并于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旃陀”一词源于梵语,意为“无想”。阿旃陀石窟群是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历经700多年的修建才变成如今的模样,它作为佛教徒的礼拜圣地将近9个世纪,后来突然被废弃,直到1819年再次被发现。 石窟群的每个石窟大小不一,一般是方形的,内部装饰差别很大,有的简单,有的富丽,有的还带有门廊。据说,在鼎盛时期,这里曾居住了上百位僧人。
 阿旃陀石窟群从建筑形式上基本分为“支提窟”与“毗诃罗窟”两类。第9、第10、第19和第26窟为支提窟,其余25座皆为毗诃罗窟。支提窟意为塔庙,当中安置有舍利塔,由天然岩石雕凿而成,内殿四周还建有石柱。毗诃罗窟则是僧侣的住所,内部陈设简单,有石床、石枕和佛龛。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群中为人们瞩目的艺术,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壁画的画面上出现的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说明,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在当时已出现世俗化倾向。画中所描绘的众多的妇女形象,体态丰满、姿势优雅、形象高贵典雅,反映了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思想。壁画依时代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壁画构图多为横幅长条形,人物造型、表现技法较之同时代的其他遗迹中的佛教艺术,有明显的进步。中期壁画正值笈多王朝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画面构图壮阔繁密,布局紧凑和谐,画风沉着老练,色彩典丽,富有抒情趣味,能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和意境的表达,其中描绘的妇女,均风姿绰约、优雅动人。到了晚期,壁画创作在艺术上更臻完善。此时壁画构图宏大庄重、整体感强、线条稳健、色彩绚丽、讲究透视,画面景物立体感有所加强,人物装饰更加华美。
阿旃陀石窟群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融三者于一体。它虽然取材于佛教故事,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壁画和雕刻的高超艺术性,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3.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亚穆纳河畔,相传始建于1556年,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君主胡马雍及其皇妃的陵园。胡马雍陵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也是印度的座花园陵寝,著名的泰姬陵就是按此仿造的。它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座陵园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长约2千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内景色优美,棕榈、丝柏纵横成行,芳草如茵,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胡马雍和皇后的石棺安放在寝宫正中,两侧宫室放着莫卧儿王朝5个帝王的石棺。
陵园大门用灰石建造,是一个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表面用大理石和红砂石镶嵌构成了绚丽的图案。陵墓四面对称,建在一个约7米高的石基上,四周有4座大门,门楣上方呈圆弧形,线条柔和;陵墓的四壁是分上下两层排列整齐的小拱门,陵墓顶部中央有优雅的半球形白色大理石圆顶。整个工程色彩红白相衬,拱门大小错落,圆顶主次有序,上下高低适宜,前后进退自如,左右疏密结合,简单明了,古朴大方,既有波斯韵味,又有印度风格。
通常人们认为胡马雍陵受波斯艺术的影响,不过其底层平面图是印度的风格,它的外表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也是印度的风格,而没有波斯建筑师所惯用的彩色砖装饰。整个陵园给人一种威严、宏伟而又端庄明丽的感觉,它和整个莫卧儿时期的建筑一样,是伊斯兰教建筑的简朴和印度教建筑的繁华的巧妙融合。

4.简塔•曼塔天文台
简塔•曼塔天文台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普尔,相传是18世纪初由斋普尔城的缔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建造的,是印度重要、全面、保存也完好的古天文台,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是莫卧尔王朝负盛名的大臣,不仅是那个年代伟大的政治家、武士和学者,还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建筑师。他对天文学和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引进了古希腊的很多几何学和天文学著作,并修建了天文学图书馆,这也解答了他为何有能力建造出如此精准的天文台。
简塔•曼塔天文台主体由14个几何仪器组成,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收集。 它是现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古天文台之一,各种观测仪器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在这里,可看到两个圆形的、距今有近300年历史的日晷,精致得根本不像是年代久远的仪器。天文台内有12个三角形的小建筑,代表12个星座,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很准确、科学,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
天文台内还设有经纬仪、子午线仪,以及用于预测月蚀的仪器等,可利用日照和投影,推算时间和宇宙星体的位置。以前每年雨季前的月圆之日,当地人会在天文台汇集,通过这些仪器推测当年的雨量,以此预测出庄稼收成,此天文台也是城中非常重要的一处建筑。
简塔•曼塔天文台为用肉眼进行天文观测而设计,其建筑和装置都采用了不少创新设计。它展现了印度莫卧儿时代末期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探究天文学的能力以及古印度人惊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