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墨西哥的世界遗产之旅
1.乌斯马尔古镇
乌斯马尔古镇又被称为乌斯马尔古城,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始建于公元700年左右,并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5世纪开始,玛雅人不断向北迁移,终在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建造了乌斯马尔城,开始复兴玛雅文化。
“乌斯马尔”在玛雅语中意为“三次修建之地”。古镇中现存的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也确实验证了乌斯马尔曾经历了多次的重建与修葺,让人们能从侧面看出这座古镇昔日是如何地繁华。据考证,在7世纪时,乌斯马尔古镇中就有约两万五千人,成为当时玛雅人商业与政治的重地,也是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城市。10世纪,古镇在受到托尔特克人不断的侵袭后,逐渐衰落,直至15世纪末被废弃。
乌斯马尔古镇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整座古镇按照玛雅文化的传统,将重要的建筑物都建在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是南神殿、鸽子宫,以及一个由4座建筑围成的广场。
古镇中有名也是的建筑就是“魔法师金字塔”,该塔高达30多米。虽然在传说中,它是由一位魔法师在一夜之间建成的,但其实一共经历了300多年的不断修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其中大规模的重建就经历了5次。不同于其他玛雅金字塔,“魔法师金字塔”的塔基呈椭圆形,同样经过玛雅人精密的设计,在每年夏至的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正好笼罩金字塔西侧的所有台阶,令人惊叹。
总督府则是古城中的建筑,长约98米,宽约12米,由下层高台中央的宽阔台阶可以进入宫内。总督府外墙上布满了精美的装饰,这些装饰由雕有图案的石块拼成的羽蛇神面具和其他面具组成。而这些重复了150余次的面具,做工以及模样竟然分毫不差,不得不让人赞叹当时的工艺水平。
古镇中还散布着许多壮观的建筑,其中一些建筑的名字是由西班牙人所起的,因此与建筑的本来用途和意义并不相符,例如四方修道院,其名字来源于西班牙的女修道院,但它的实际作用则是一个类似于学校的场所。
在现存的玛雅文明遗迹中,乌斯马尔古镇以其建筑艺术的严谨布局、高超技巧、宏大气势和精美细节著称。这些建筑向人们展示了玛雅人高超的艺术与文化水平,成为代表古玛雅文明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

2.奇妙的“蝴蝶谷”
墨西哥“蝴蝶谷”即黑脉金斑蝶生态保护区,又被人们戏称为黑脉金斑蝶的“冬宫”。该山谷面积约为560平方千米,每到冬季,会有数以千万计的黑脉金斑蝶在此休憩,场面十分壮观。2008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黑脉金斑蝶俗称“帝王蝶”,是全球的蝴蝶之一,成虫翅膀上有显眼的橙色及黑色斑纹,十分鲜艳,它们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南太平洋等地区。黑脉金斑蝶是地球上的迁徙型蝴蝶,生活在北美洲的它们每年都会前往南美洲的墨西哥过冬。从11月开始,黑脉金斑蝶就会花费5个月的时间穿越加拿大和美国,飞行约5000千米来到这片温暖如春的山谷,但一只黑脉金斑蝶的寿命平均只有9个月,这就意味着没有一只黑脉金斑蝶可以顺利地再次回到北方的家乡。所以,它们会在迁徙的途中产卵繁衍后代然后死去,而下一代的黑脉金斑蝶继续飞回。但过不了多久,新出生的黑脉金斑蝶又会再次出发前往墨西哥过冬。但是关于黑脉金斑蝶为何会如此大规模统一迁徙,又是什么指引了它们前进的方向,至今仍旧是个谜。
成千上万的黑脉金斑蝶聚集在这一小片山谷中,那时甚至连树木都变成了金黄色,树枝也会被压弯。天气稍暖时,会有大量的黑脉金斑蝶在山谷中飞舞,堪称自然界的奇观。
虽然黑脉金斑蝶数量众多,但是墨西哥仍旧为它们提供了极好的保护。为了不打扰它们过冬,开放的蝴蝶谷仅是整个保护区的一部分,并且政府颁布法规,严禁游客捕捉蝴蝶,就算是死亡的蝴蝶也不可以随意捡拾。整座山谷有几十家售卖纪念品的商店,却没有一家贩卖真的蝴蝶标本,只有一些蝴蝶模样的玩偶、木雕出售,可见墨西哥有多重视这片蝴蝶谷。待春天来临黑脉金斑蝶飞走时,整个山谷也将关闭修养。

3.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1300年间,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圣弗兰西斯科山中,曾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虽然如今这个民族已经消亡,但却为世界留下了一份艺术的瑰宝,那就是“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这些岩画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岩画通常比其他的岩画要大得多,描绘的物品种类也较丰富,其中刻画了非常多的动物,主要有驼鹿、美洲狮、野兔等,还有鸟类和海洋生物。岩画的颜料主要通过当地的矿产资源获取,由红、白、黑等颜色构成,画面通常用白色画边框,再填充其他颜色的颜料作画。令人奇怪的是,岩画上许多人或动物身上都被白色的箭或是矛射中,有的人身上甚至插满了几十支箭。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在表达当时人们狩猎成功的喜悦和祝愿,也有人认为这是在描绘一场惨烈的战争,或是一种巫术仪式。更神奇的是,这些岩画往往画在人不容易触及的地方,例如山洞的顶部,或是凌空伸出的、下临几百米深谷的悬崖上,这也许意味着绘制这些岩画的行为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比作品本身的内容更加重要。
由于当地十分干燥,又鲜有人迹,所以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些岩画上描绘着人类和许多种动物,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些作品显示出当时这个民族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也成为了这个民族存在过的见证。那这个神秘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又消失无踪了呢?史学家们经过研究后推测,这些遗址主要诞生于1500-500年前,在那个时期的圣弗兰西斯,居住着一群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人,他们一度人丁兴旺,创造了短暂的繁荣。后来,可能是由于瘟疫爆发或是气候变化,导致狩猎资源减少,总之由于一个无法克服的原因,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大举迁移,文化也随之断代。由于此处偏僻,直至19世纪这些岩画才被世人所关注。如今,此处已经有200多处岩画被发现,人们发现岩画分布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关于它们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这些岩画的内容、大小、准确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庞大的数量,都使得它们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4.路易斯•巴拉干故居
路易斯•巴拉干是墨西哥20世纪有名的精通庭园景观设计的建筑师,1902年出生于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的一处牧场之中。他的建筑充满想象又表现力超凡,一经面世就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而他自己的住宅则是他秀的作品之一,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路易斯的住宅位于墨西哥城郊一条宽阔的街道上,整体采用了墨西哥传统的内向式庭院风格,但是路易斯却将住宅墙壁漆成了彩色,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色调变化来表现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住宅主体主要分为两层,附带了一个私人花园。住宅内部的空间被隔断划分为许多区域,随着阳光的游移,会出现独特的光影效果。所有的房间都有一扇面向花园的巨大窗户,墙面有拉毛的质感,与轻巧出挑的木质楼梯形成强烈的反差。路易斯对色彩的运用也是简单而细致,住宅门厅的楼梯处是黄色和白色,给人轻快温和的感觉;窗口上方设置一幅金箔装饰,把日光反射成温暖的金黄色;而楼梯井下方的一处洋红色墙面,又使整个房间的色调微微泛红;书房和工作室铺着黄色的地板,餐厅的地板又变成洋红色,整个房间就是一个光与色的容器,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个住宅也在“自发”地变幻,可以说每时每刻、每一寸空间都在发生着宜人的变幻。
整个住宅体现着路易斯•巴拉干极简主义的建筑风格,他用一堵白墙,一个巨型水池,或是一棵大树,就能创造出极其宜人的环境,再用颜色和阳光为它们披上可以变幻的外衣。他所用的建筑元素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没有刻意的雕饰,却有着超乎年代的质感与美感,可谓大巧不工。
路易斯•巴拉干住宅和工作室被认为是当地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对现代建筑、花园、广场和景观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