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气质——完美女人的资质

气质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其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具有吸引力,可以说,气质是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

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汤姆的母亲是一位40岁的绝代佳人。”乍一看到这句话有些疑惑:40岁的绝代佳人?女人40岁还能被称为“绝代佳人”吗?事实上,让我们看看身边的实例吧:40岁的张曼玉,50岁的林青霞,70岁的伊丽莎白泰勒??原来,有些女人,不是以外貌而论的,沉淀在骨子里的气质把她们修炼成永远的绝代佳人。

那么,气质是什么呢?在《辞海》中,气质解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生活中,有的女人性格开朗、潇洒大方,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有的女人温文尔雅,往往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有的女人性格爽直、行为豪放,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有的女人性格温和、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这些女人所表现的气质是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

气质来源于内心,是女人人格魅力的主旋律。

气质是一种独有的个性,人的个性一旦养成,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就像玫瑰花一样,它不需要证明什么,流露出来的就是芬芳,就是的美。女人独有的气质与个性是富有感染力的。只有拥有与众不同的韵味,才能成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气质是一种潜在的灵性,大家都知道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有气质,而有灵性的女人则一定很美。漂亮是天生的,是外在的,如果没有内在的气质来支撑,那么女人的美就像是苍白的花瓶,难以给人深刻的印象。而有灵性的女人,虽然相貌平平,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尽显气质,这种自然散发出来的韵味,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气质是一种智慧。秀外慧中这四个字恰到好处地解释了这个道理。在这个极尽声色的时代里,很多人很容易落入表象的陷阱中。有的女人往往误以为仅仅靠着浮华的装扮、体面的职业与高贵的身份,就能够吸引他人的视线。事实并非如此。气质女性所焕发出的魅力当中,智慧是持久、深刻的表现。

女人拥有气质,是她一生的财富,气质在日常交际、与人合作时都显得非常重要。当你遇到一个与你相交不久,对你还不甚了解的人时,你散发的气质将决定着别人是否愿意继续与你交往或与你合作。

一个有气质的女人,是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完美结合。一个有气质的女人,就像一本书,每一次品读都给人新的感悟。也许这本书并没有美丽的封面,却依然能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一个有气质的女人,就像一幅画,令欣赏者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只深深沉醉于她的万千气韵中。

那么女人要如何修炼气质呢?

女人的气质是外表印象、内部涵养、礼仪行为的总和。女人的气质修炼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增加自身气质的女性,平时就要注重从内而外培养自己的好气质。

总之,气质是女人内在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气质的释放与修炼要慢慢来。女性修炼气质不是玩心机的把戏,也不是只上几堂气质培训课就行了,而是要更多地激活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内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美好。

气质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上,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通俗地说,气质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这些特征在每个人身上独特地结合,并且稳定地表现在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就构成了个体气质。实际上,气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小孩子出生后,就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这主要与他们的气质相关。气质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很早就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了。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带着他独特的气质出生,更带着他独特的气质成长。

丽萨从小性格内向,有点胆小。长大之后,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谨慎。她在工作中总是三思后行,几乎不出什么差错。丽萨和同事们在一起谈东论西时也是一个好听众,只有偶尔才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她的朋友大多也仅限于同学、周围的邻居或公司的同事,很少有偶然认识就能成为朋友的人。

晚晚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她从小就性格开朗,喜欢到处探索新事物,喜欢玩新东西。长大之后,也经常做“个吃螃蟹”的人,在她身上很容易发现新的流行趋势。她也非常喜欢结交新朋友,总能和别人很融洽地相处。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丽萨和晚晚的个性有很大的差异。气质是人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一个方面。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点,就像丽萨和晚晚,她们儿时的气质表现也肯定大不相同。

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中,气质有这样的定义:气质是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实际上,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医学家恩培·多克勒(公元前495 ~ 公元前435年)的“四根说”中,就已经具有了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的萌芽。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四根构成,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根,血液是火根。“四根说”为后来的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奠定了基础。

之后,古希腊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  ~ 公元前377年)吸收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协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底还曾经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从而将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黏液质的人体内黏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

几个世纪以后,罗马医生哈林用拉丁语“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这个概念。这也就是“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

古代所创立的气质学说,虽然用体液解释气质类型缺乏科学根据,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

例如,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去看演唱会,但都迟到了。那么他们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甲:知道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会与检票员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表演——这是多血质。

乙: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时钟走得太快了——这是胆汁质。

丙:埋怨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看一次演唱会,就这样不走运,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这是抑郁质。

丁: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刚开始只是热场,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待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这是黏液质。

可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他们的气质特征会有所差别,因此他们对待事物的反应是不同的,而这种反应的差别也很可能带来不同的后果,比如胆汁质的人很容易冲动,并将事情闹得很不愉快,既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对方的情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多血质的人处理问题的时候则相对理智得多,问题也将会得到较为有利的解决。黏液质的人比较容易压抑自己,如果对方不了解黏液质的人,这样他(即黏液质的人)受到了委屈,对方也不会知道,这样也不利于双方沟通。抑郁质的人面对问题,没有做任何努力,他自己就已经先放弃了,这样做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

当然,一个女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完全决定于自身的气质特性,它也与个人的活动内容、目的与动机相关。无论有什么样气质的女人,遇到愉快的事情都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反之,遇到不幸的事情自然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总之,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和心理特征,就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