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系其他大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围绕一个假想的轴进行自转,如果将地球的自转轴一直延长出去,对应的就是天球上的南北天极。我们前面提到,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发现北天某一区域内的众星始终在围绕着北天极旋转。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因而在古人心目中距离北天极近的恒星有着崇高的地位,它就好像是天上的君主,坐镇中央,号令四方。”

“在君主统帅之下,日月星辰都是它的忠实臣民,围绕在它周围不停地旋转。早在三千多年前,距离北天极近的恒星是“帝”,为表达忠心,古人以帝星为中心,在天空中建立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这就是紫微垣,也叫紫微宫、紫宫、中宫或中元等。紫微垣是天帝起居的场所,也是天帝与近臣议事的地方,就好像是天上的紫禁城。”

“近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地球受到日、月、行星的引力干扰,自身的自转轴会周期性地摆动,也就是说,北极点一直在星空中悄悄地移动,天文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岁差。如今地球自转轴所指的亮星是小熊座α星,因而它是现在的北极星。但在两千年前,地轴没有指向某颗亮星,四千年前所指向的是天龙座的一颗亮星,所以,北极并不是固定的。在紫微垣之中,有一串听上去很霸气的星名,它们都曾是不同时代的北极星,例如“天乙”“太乙”等。在中国历史上,“天乙”“太乙”实际上是对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的尊称。殷人用开国先祖的尊号来命名北极星,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建立起祖先与帝的联系,使得商王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的嫡系子孙。”

“紫微垣中心区域的这些霸气星名均代表着北天极,紫微垣的左右两道垣墙则是由丞相率领保卫禁宫安全的侍官、卫官和负责王家家政内外事务的宰相、辅弼共同组成的。之所以要在这里建立两座垣墙,主要是为了保护天帝的安全,所以说,垣墙内的天帝及其家属是紫微垣的主体部分。供帝王们使用的生活用品也都在紫微垣中有所体现,还有部分设备和用品被置于垣墙之外。墙外设有“天厨”和“内厨”两个厨房,还有炊事用的“八谷”,供天帝休息的“天床”,可谓一应俱全。”

“说到在北天极附近显著的星象,当数北斗七星,它的形状好似一把巨大的勺子,因而也有人叫它勺子星。古人称其为北斗是因为它很像殷周时期的酒斗。这种酒斗不像称量粮食的那种斗,它有着长长的柄,也是为了方便舀酒。我国古人很重视北斗,这是由我们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华夏文明发祥于北纬35°左右的黄河流域,对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来说,北斗七星是拱极星区显著的星象。随着地球自转,北斗七星也在围绕着北天极不断旋转,古人通过观察每天黄昏北斗斗柄的方向,参悟出了寒来暑往与季节变迁的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