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说故事,疗愈悲伤失落的良药

丽雅次出现在我的工作室时,很紧张,但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我看着她,亲切地问她从哪里过来?然后就直接问她:“你是不是很紧张?”

她很不好意思,好像被我发现了什么,立刻点头说:“是啊,好紧张。”

于是我接着说:“紧张是正常的。我要是你也会很紧张。感谢你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老远地把自己带来,我很好奇,是什么力量把你带过来的?”

通常次晤谈,我都会这样询问来访者。这不是公式化流程,我是真心欣赏他们的勇气。

丽雅吞吞口水,才吐出心里的话:“我受够了。我觉得自己很孤单,我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感觉被困在牢笼里……”然后,她就忍不住掉泪了。

好不容易整理好思绪,她继续说:“上个月我看到周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被触动了,就立刻跑去看那部电影《不存在的房?间》,然后我就坐在电影院里,边看边哭……”

“为什么那部电影如此触动你?”我很好奇。

“里面很多部分,都很触动我,尤其是那位母亲跟孩子的关系,他们两人相依为命,后来一起逃出来,很多情节我都很感动。”

“哪一个情节你有感觉?”我继续往下探。

“有一幕让我很震惊,”丽雅睁大眼睛继续说,“就是母亲在浴室自杀时,孩子看见了,我想他一定吓坏了。我在想,万一他妈妈真的走了,那孩子该怎么办?”突然间,丽雅泪水狂奔。

“这让你想到什么?”不用说,这一定是触动到了她自身的经验,我知道。

“我母亲也走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她红着眼睛说。

“她怎么走的?也是自杀吗?”如果是,我心里就担心了。

“她不是自杀。”她回。我松了一口气。

擦擦眼泪,她继续说:“她走得很突然。明明早上还好好地去市场买菜,中午回来脚就突然抽筋,不能走路,后来送医,晚上我就被叫到医院。我到的时候,医生正在急救,做电击。隔夜,她就走了。”

“哇,这么突然,你一定吓坏了。”连我都吓到了。

“是的,我不只吓到了,还吓傻了,当时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我完全没有感觉,连哭都哭不出来,一直到我妈出殡,我才勉强哭了一下,因为我如果不哭,别人会觉得我很奇怪。”她?诉说的陈年往事,宛如发生在昨日。

这是一种创伤经验。

因为那个创伤太巨大、太突然了,叫人感到震惊、动弹不得,所以在创伤的当下,人根本无法响应;接着便会产生“解离”现象,人会否认事实、无感、无觉,换句话说,她整个人是“被冻住”的,心理学上用frozen这个词来形容。

被冻住的人,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自己压抑了自己的感觉。

其实在内心底层的“冰山”,隐藏着深深的悲伤、愤怒、沮丧等波涛汹涌般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没有适当的“出口”,人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无感、茫然、毫无意义感,对生命缺乏热情,对工作没有动力,活得很痛苦。丽雅就是这样。

“你跟妈妈的关系如何?”我想继续听故事。

“我是老么,也是妈宝。从小妈妈就很照顾我,什么事都帮我做得好好的。我很依赖她,所以刚开始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离开我的事实。在妈妈过世好几个月之后,我才感到悲伤。那时候,我常常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哭出来,感觉好孤单,觉得自己很可怜。”丽雅说着,又哭了。

突然间,我懂了,懂了那部电影为什么会如此触动到她。尤其是女主角自杀那一段。

显然丽雅还没走出母亲突然过世的创伤黑洞。她们母女关系如此紧密,突然间顿失重心,那个小女孩,必定惊吓不已。

?而且不只是惊吓,其实内在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情绪,包括孤单、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和愤怒等。当这些情绪如巨浪般袭来时,脆弱的孩子是挡不住的,因此必须先把感觉“关闭”,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就是当时丽雅哭不出来的原因。

然后,我和丽雅从母亲的猝死,谈到她现在与男友的关系。

她发现,她很需要有人关心,犹如小时候母亲照顾她、呵护她一样。但男友总是神经大条,总是做不到她的期待,让她很生气,所以两人一天到晚吵架,关系一直不好。

谈完后,她也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投射”。

她把男友投射成自己的母亲,期待男友去扮演母亲的角色来照顾呵护自己。但毕竟,男友不是母亲,因此这个期待会一再落空,她也一直在失望与受伤中反复循环。

后,丽雅又谈到自己的工作。

她在一家餐厅当厨师,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我问她为什么?她笑着说:“因为我煮的东西很好吃啊,客人都很满意,经常有人跑来赞美我。”此时,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喔,你的厨艺很好,跟谁学的?”我抓住这个“闪亮经验”继续探究。

“没有跟谁学,我看一下就会了。”丽雅自信地说。

“哇,那你真有厨艺天分。”我很羡慕。

突然间,丽雅大叫起来:“不,我想起来了,应该是跟我妈?学的。从小我就喜欢跟她去市场买菜,她做饭的时候,我总跟在一旁帮忙,我很喜欢吃我妈煮的东西,怪不得我喜欢做菜……”

她恍然大悟。

“所以做菜的时候,你会想到小时候跟妈妈在一起的经验,是吗?”

丽雅眼眶红了,没说话。

我继续说:“而且,我发现,你跟妈妈一样都很会做菜,这让我觉得,你身上有一部分是‘妈妈的部分’,妈妈已经把她的才艺‘遗传’给你了,是吗?”创造这个联结,对丽雅很重要。

“对耶,没错。”丽雅睁大眼睛,对这个发现,感到兴奋。

我继续加深“联结”:“这么说妈妈虽然走了,但其实她有一部分却活在你身

上,你继承了妈妈的好厨艺、好本事,你活出了妈妈的优点,是吗?”

丽雅的脸突然开朗了,宛如阳光一般明亮。

这是一个疗愈的转折点。在故事里,我创造了丽雅与母亲的“新联结”。透过这个联结,丽雅看见妈妈“以另一种形式”,活在她身上,活在她的心里。妈妈其实没有死。

“原来,我喜欢煮东西吃,是想要回味妈妈的味道。原来,我身上遗传了妈妈的好手艺。原来,妈妈一直没有离开我。”她默默说着,脸上有一种独特的光。

我顺势问着:“你喜欢吃妈妈煮的哪一道菜?”我想创造?她与母亲之间更深的联结。

她想了一下,说:“很多耶,譬如说:高丽菜炒饭。这道菜很简单,我自己也常常煮,每次吃的时候都很开心,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喔,真的吗?那你都是怎么炒的?”我是真的很好奇。

让故事情节具体化、步骤化,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有力量。

“很简单啊,就是把油爆香、放一点姜丝,先炒高丽菜,后再把冷饭放进去炒。记得,此时火不要太大。后再放点儿素蚝油炒一炒,这样就很好吃啦。”她开心地说。

看着她的笑脸,我回应:“你知道吗?刚刚你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散发着一种自信而迷人的光彩,整个人都亮起来了。”

“真的吗?”她听了更开心。此刻,她是一朵盛开的玫瑰。

后,我对丽雅说:“感谢你今天教我怎么做高丽菜炒饭,下次我一定试试看。我很羡慕你遗传了母亲的好手艺,我想,这也是母亲给你的好的礼物,是吗?”丽雅点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我乘胜追击:“我发现,虽然母亲过世了,但其实她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你,你身上有一部分是母亲的,这个事实,谁也夺不去。通过做菜、烹饪,你跟自己的母亲产生了亲密又紧密的联结,这很叫人羡慕。母亲是用这种方式,一直守候着你的,是吗?”她又泪流满面了。

?晤谈结束,丽雅离开时,整个人都放松了。我很喜欢这次晤谈。

丽雅的故事,也叫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母亲也很会做高丽菜炒饭的,高丽菜的甜美滋味,我依稀记得。我觉得,有一部分的我,也被这个故事给疗愈了。

于是我决定,等一下要去超市买高丽菜回来做炒饭。我也想找回某一段来自母亲身上的美好记忆。

 

?家人生病,我一定要跟着一起受苦吗

当家人生病时,我们就一定得跟着一起受苦吗?

伟民四岁的儿子,患白血病住了院。家里遭逢巨变,全家的生活瞬间变了样。伟民太太为了照顾儿子,辞去工作,几乎住在医院里,以医院为家。

伟民是家里的经济来源,需要上班,他只能在假日时去医院探望孩子、老婆,平时下了班回到家,他总是孤伶伶的一个人,感到既悲伤又寂寞。

他告诉我:自从孩子老婆都住进医院以后,他的睡眠质量一直很差,常常半夜醒来,睡不好。

看着他的黑眼圈,叫人心疼。

“你是担心孩子,才睡不好的吗?”我理所当然地这么认为。

“是的,不过……”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除了担心还有什么吗?”我跟踪他的语言。

闷了半天,他才缓缓道出:“我内在经常有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孩子生病了,我却什么都不能做。至少我老婆还在医院里照?顾孩子,而我呢?我却什么都不能做,每天上班下班,回家跟平时一样过日子,感觉我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

然后,他接着说:“我晚上睡觉时,都要开着灯。”天啊,这样当然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我问他:“开灯睡觉是你的习惯吗?”他说不是。

然后想了半天,他又吞吞吐吐地说,他内在有一种声音对他说:“孩子生病了,你怎么可以一个人安心睡觉呢?”

看着天花板,他叹了一口气:“每当我睡得好时,醒来后都很有罪恶感,觉得自己很自私,丢下生病的孩子,还有在医院辛苦照顾孩子的老婆。”

喔,原来如此,我懂了。

他睡不好觉,除了担心孩子的病以外,原来更多的原因是“罪恶感”。真相大白。

这种“幸存者”心态,不难理解。家人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我怎么可以“置身事外”、独自享乐呢?这是“背叛”家人,罪恶感是这样来的。

为了对家人“忠诚”,与家人“同在”,不能背叛家人,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不让自己过好日子。”这是潜意识里的

东西,跟我们的文化有关。我们的文化,总叫家人的情感纠缠不清,这可以理解。

虽然可以同理他的心情,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不然跟着家人一起受苦,恐怕两头输,得不偿失。?于是我问他:“长期睡眠不好,对你的工作与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我把他抓回到现实。

“隔天精神会很差,注意力不集中。”还好他有自知之明。

“这样会如何影响你的工作呢?”

“工作效率当然不好,”他接着说,“近我常被老板挑毛病,现在连我的健康也都出现红灯了,常常头昏耳鸣。”

长期有睡眠障碍的人,很容易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身心症状,这也是他来找我的原因。

看着他,有点儿心疼,我继续问:“如果有一天你因为工作效率太差被炒鱿鱼了,或是哪一天你也病倒不能再工作了,请问你孩子怎么办?谁来赚钱给孩子治病?”

他睁大眼睛,忽然被电了一下。

我趁机解释:“我可以理解你关心孩子、爱孩子,很希望能为他做点儿什么的心情。但请理性辨识,自己真正能做的是什么?现在,你必须跟你太太‘分工合作’,不是吗?”

“分工合作?”

“是的,分工合作。在医院照顾孩子是太太的长项与责任,而你的长项与责任是:好好上班赚钱养家,如此你太太才能无后顾之忧,不是吗?如果你也病倒了,难道你要你太太也来照顾你吗?你要成为你太太的负担吗?”

他微微张开口看着我,似乎懂了。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睡不好不止会影响你的工作,更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请问,当你去医院看孩子时,孩子希望看到的是神采奕奕的爸爸,还是无精打采的爸爸?你希望带给孩子的是‘快乐的样子’,还是‘愁眉苦脸的样子’?”

他更加清醒了,连忙说:“我知道了。”

其实,家人生病不是你的错,没有人会希望发生这种事,担心家人是正常的,但也要适可而止。你可以“关心”家人,但请不要“担心”家人。请分辨这两件事是不一样的。

过分担心,对家人的病情无益,担心只会让你更加焦虑,你的焦虑就会影响到周遭的人(尤其是家人),使全家都陷入更深的绝望与沮丧中。这个事实,我们得明白。

面对家人的病痛,有时适当的冷静与理性是必要的。

你可以问问自己:“家人生病时,我可以做些什么呢?”然后就去做你能做的部分,这样就好。我们得设“止损点”。不是跟着一起“陪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相信家人也不见得乐见你如此,此乃不智之举。

一个月后,当再出现到我面前时,伟民几乎变了一个人,不但精神好很多,气色也变得红润了。我很替他高兴,好奇地问他:“你怎么做的?”他笑着回我:“因为我现在睡得很好啊。”

原来上次谈完后,他想通了。他明白了:让自己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工作赚钱养家,这就是他做老公、做爸爸的责任。

他说:“我知道其实很多事的发生都不是谁的错,孩子生病?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能去做我可以做的事,其他的,就交给老天爷喽。”

说完,他手一摊,露出轻松的微笑。

恭喜,他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