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让茶汤味道不对的 5 种原因 

既然有好的味道,当然就有不好的味道,也就是不该存在于茶汤中的味道!不当的种植施肥、不当工序、不当保存、错误冲泡方式等,这些原因都会产生不好的味道,为何会产生这些味道?在 Chapter2 会完整地解释。

1 保存不当 

水味:即纯水的味道,像是饮料里的冰块大量融化时,水水的味道。

皮革、潮湿皮革味:宠物有一阵子没洗澡就会有这样的味道。

2 烘焙不当 

酱油味:类似酱油的味道,烘焙温度偏高,使茶叶焙过度所致。

油味:油放太久的味道,如充满油垢的厨房。

臭酸味:类似食物酸腐的味道。

焦苦味:烤焦炭化的味道。烘焙温度过高,使茶叶表面烧焦而产生的苦味。

3 施肥不当 

肥料味:许多人可能很困惑,农作物不是应该施肥吗?肥料种类有许多,每种肥料都有自己的味道,肥料味会出现在茶汤中,表示施肥过度或土壤已经酸化,土地无法消化高浓度的肥料,茶树根部吸收了这种味道。就像人吃太多, 或是肠益生菌不足而造成消化不良,这些“消化不良”的肥料味道就会在茶汤中呈现出来。

4 制作不当

草味:在割草时或是烫青菜时可以清楚闻到,也就是植物本身的草味。有不少人会把草味误认为是高山茶才有的“山头气”,其实是制茶过程中有瑕疵,才会产生草味。

竹叶味:绿色竹子特有的味道,与草味类似,草味中带有青竹子的味道。

苦味:类似黄连的苦味,制作时走水工序不充分所致

5 加了化学物

尿素:动物性氮肥,氨水的味道。

臭鸡蛋味:不新鲜的鸡蛋味,过度使用动物性肥料会有这个味道。

化学药剂:化学香精、茶精的味道是不可以存在的。

 

泡茶器具对萃取的影响

利用器具微调温度

熟悉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可以了解冲泡没有的温度,泡茶者需判断茶款的状态,依照自己的萃取理念来决定如何调整温度,以呈现出终想传达的风味。而器具是微调温度的工具,利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做到聚热、散热、凝香、修饰,以萃取出预想的茶汤风味。

首先,必须理解器具与温度的关系,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影响温度:容量、外观形状与土胎材质。

容量

主要影响温度,容量越大,温度下降越慢,聚热效果越好;容量越小,温度掉得越快。东方常见的泡茶器具容量都在 80~200 毫升,适合多次萃取使用, 进而衍生出“工夫泡”。

 

西方常见的器具容量在 250~600 毫升,适合单次萃取。使用大壶多次萃取时,温度、时间、置茶量都需要下修,避免温度过高造成过萃。

外观形状

主要影响整体温度的均匀度,想必很多人一定会好奇,为何大部分的壶都是接近圆形的,因为圆形器具在每个部位的温度差距较小,能达到均匀的萃取程度。造型特殊的器具,例如长方形、三角形的茶壶,因为温度不均匀,则容易造成局部过萃。

土胎材质

主要影响保温效果,保温效果越好,在单位时间内萃取的物质越多;相反,温度下降越快,单位时间内萃取的物质越少。烧结温度、土胎材质与土胎厚度直接影响保温效果。通常有厚胎紫砂、薄胎朱泥、上釉瓷土三种,接下来用这三种材质来萃取两款不同的茶。

厚胎毛细孔大:保温效果好,像是穿棉袄般保暖,滋味及单宁感萃取度高。

薄胎毛细孔小:稍有保温效果,像是棉质衣物舒服透气,香气滋味能平衡呈现。

瓷器无毛细孔:上釉的瓷器完全无毛细孔, 瓷土薄如纸,散热效果好, 能完整呈现茶款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