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在过去的十年中,不断有朋友或同事向我提出同样的质疑:“你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太过理想了?有多大的可行性?”
  真实地记录下这十年中发生的、我认为有些意义的过程,以及我自己的点滴感悟,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给出一份针对这个问题的实践性答卷。遗憾的是在这份十几万字的答卷中,我依然无法呈现给发问者以明确的结论。因为我的努力,在任何意义上都决不是一段成功的辉煌。
  我是在追求社会公正和大众福祉的理想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浸泡下完成的小学学业,似懂非懂地看着它们退出了社会舞台的中央;大学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告别校园之后,品尝的是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创造的奇迹与引发的问题。我不会去重复理想主义走向以后曾经表现出来的荒唐,但是也不情愿一味被动地顺从于现实的胁迫。所以,在实践中才有了许多困惑、思考和探索。
  有人说我们80年代的大学生是后的理想主义者群体。这让我想起了在清华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参加的一场关于理想的辩论赛。当时我是我们系研究生辩论代表队的成员。辩论的题目是“理想的现实价值”,我们是正方。在辩论当中,反方提出:理想总是追求完美,所以必然脱离实际,对现实没有太大意义。听罢我起身应道:“难道人类不正是在追求超越实现的理想过程中,才不断进步的吗?”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