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主编的话

王轶美

 

先来谈谈“大语文”。

说起我与“语文”的渊源由来已久。我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语文教师,三十多年的教龄,一直奋战在教学线。儿时的我,在她的一言一行中,对“语文”渐渐产生了兴趣。从小,我一门心思想要女承母业,长大当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

成年后,因缘巧合,我来到了一家知名的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工作,干着一份和“语文”教育密切相关的采编工作,无怨无悔,埋头苦干,一干就是二十年。

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了非常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包括 “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先生。97岁高龄的任老,至今仍在坚持为孩子们创作着新的儿童文学作品,隔三岔五我还会收到他新写的儿童诗还有亲笔信。他的作品也时不时在我担任编辑的《好儿童画报》杂志上发表。

曾经,我作为《少年日报》记者采访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至今我珍藏着他们赠予我的“墨宝”亲笔签名。我也有幸担任了十多年的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征文大赛的评委,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获奖作品的出版等工作。其间我结识了一批全国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比如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获评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老师。她已90岁高龄,却仍孜孜不倦为语文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还有原复旦附中名师、现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老师。

可以说,我一直沐浴在“大语文”的阳光雨露下,边学习边成长。

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倡导文学、哲学、历史、科技等“大语文”概念,他坦言:“语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阅读,阅读关乎语文,更关乎孩子的未来。”在他看来,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读好书”。那这书指的就是“课内书”吗?“课外书”是否要靠边站?不!其实,被贴上“闲书”标签的“课外书”,正是“大语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激发阅读兴趣和拓展课外阅读。温教授指出,和旧教材比,新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但课型和结构调整更加重视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了,增加“大人一起读”以及“读书吧”等新的栏目,也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于是,温暖可爱的“小童话”苗苗,有了坚实肥沃的“大语文”土壤。“小童话大语文丛书”应运而生。

再来谈谈“小童话”。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这样告诉我们:“生命挨近童话,世界就挨近童话。童话牵着日子的手,生命就很像童话了。”是啊,没有童话照耀的生命是苍白的,没有童话眷顾的世界是孤独的。语文教育乃至生命教育怎么离得开儿童文学,离得开童话呢?所以“小童话”和“大语文”就如同鱼离不开水,水离不开鱼,密不可分。

“小童话大语文丛书”是一套专门为少年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读本,语言生动有趣,富含寓意。丛书共八种,分别为《笨狼的孵蛋机》《树上的鱼》《植物人开花》《会读古诗的八哥》《九十九年烦恼和一年快乐》《不是巫婆是外婆》《有颜色有甜味的风》《臭皮匠与诸葛亮》。参与这一系列写作的四位名家, 80多岁的原《少年日报》总编辑、“小巴掌童话”创始人张秋生,70多岁的《好儿童画报》老主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获得者刘保法,60多岁的“幽默童话大王”、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周锐,60多岁的“抒情童话王子”、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冰波,都是儿童文学界的“童话高手”。每位作家都著作等身,分别有多篇童话佳作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

收入本丛书的童话风格迥异,自成一体。为增强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还邀请了几位优秀的插画家为这套书配上了形象鲜明的插图,营造出极强的画面感。希望小读者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写作水平;也希望小读者在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学习到童话故事中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团结友爱、取长补短、自尊自信、灵活运用聪明才智等。

感谢为这套书的出版付出努力的所有人!我想说,小读者的喜欢就是对这套书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