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山西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府以西约10 英里的武周山上。大部分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但具体的开凿时间都不确定,只有11 号窟例外——据窟内题记可知,11 号窟开凿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 年)。因此,我们无法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雕塑,只能将它们大体分为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在此,我们按照洞窟的顺序进行排列。选用的照片(均拍摄于1922 年秋)非常有限,只能说明云冈石窟中雕像和装饰的主要风格特征。需要补充的是,3 号窟中也有一些隋朝的雕塑作品。

根据《山西通志》记载(参见沙畹《北中国考古图录》卷第二部分),石窟寺始建于神瑞年间(公元414 年—416 年),竣工于正光年间(公元520 年—525 年)。但从风格来看,现存的雕塑没有一件早于5 世纪中期。如果这里存在过5 世纪初的雕塑,那么它们一定是后来被毁了,极有可能毁于公元446 年—447 年的灭佛运动。几年后,大约自公元450 年起,尤其是在文成帝(公元452 年—466 年)的大力支持下,兴起了一股强大的佛教复兴运动,云冈的很多石窟寺极有可能是这一宗教热潮的结果。《魏书》记载,献文帝(公元466 年—471 年)和孝文帝(公元471 年—499 年)曾数次造访这些石窟寺。据唐朝初年的佛教文献记载,和平年间(公元460 年—465 年)昙曜和尚主持建造了其中一些大型壁龛或石窟。这可能是云冈石窟大规模艺术活动的阶段,这些洞窟的开凿以及雕塑装饰工作延续到了5 世纪末至6 世纪前25 年。后来,云冈石窟还增加了一些重要雕塑,比如3 号窟内的一些造像便清楚地反映了隋朝时的特点。很多雕塑后来都被修补或被新作品替代了。无论是石佛寺后面洞窟里的雕像还是寺内的雕像,清朝时都修补了泥层,一些装饰也被多次涂改,有一些涂改甚至是近期完成的。这些雕塑的材质是软而易碎的砂岩,随着时间流逝和雨水冲刷,很多地方都已经严重毁坏,因此有必要进行修补。一些后来修补的泥层已经剥落,雕塑上满是洞,这是修补泥层时钉木楔子留下的。虽说在云冈石窟,彻底毁坏造像或者砍掉造像头部这一类破坏行为不如龙门石窟那么严重,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外面的泥层和劣质的颜料,现存的大量雕塑显得非常难看。只有在个别远离寺庙、不太重要的小洞窟内,或者是某些高处的摩崖窟龛中,才能看到一些躲过修补、保存相对完好的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