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在引导孩子发展健康而充实的友谊,培养共情和是非观方面,父母、监护人和教师实际上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不仅如此,你还肩负着一项重要责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同伴压力、欺凌,学会处理这类挑战,并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向成年人寻求帮助。

在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孩子逐渐养成较为完善的是非观。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大多时候只关注自己。到了上小学前后,他们逐渐开始认识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那样去对待别人),也会从周围的环境习得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例如“从商店里随便拿走东西是不对的”,或者“我应该友好待人”)。

孩子的身体发育往往是自然而然的,无需成年人过多帮助,但是,孩子道德观的养成却离不开成年人的支持与指导。孩子经常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想要孩子学情或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你首先要以身作则。如果你遇到一个道德上的难题,而这个话题也适合孩子参与,那你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你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如果超市收银员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放进你的袋子里,你应该当着孩子的面温和地告知收银员,过后再和孩子讨论诚实的重要性。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道德上的模糊地带,或者你们从电视和书上看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讨论时,尽量采用轻松的语气,给孩子描述同伴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主动去思考怎样才能妥善处理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