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荒漠猫 

中文别名:草猫、漠猫

英 文 名:Chinese Mountain Cat

英文别名:Chinese Steppe Cat,Chinese Desert Cat

拉丁学名:Felis bieti(Milne-Edwards,1892年)

 

演化和分类 

荒漠猫与野猫关系密切,基于2007年的一个小样本的遗传分析,荒漠猫被重新归类为野猫的一个亚种:Felissilvestrisbieti。然而这个分类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分析验证。有传闻称荒漠猫还会与家猫杂交。

描述

荒漠猫体型比家猫大,四肢略长。冬季毛色为淡黄灰色;夏季毛色变深,呈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为淡棕色或黄白色。它被当地人称为“草猫”,就是因为它的毛色黯淡无光,如枯草一般。荒漠猫的体貌特征并不明显,除了浅黑色的脊中线外,四肢、体侧和颈背常有浅色条纹和斑点,夏季毛短时尤为明显。尾巴的毛浓密,有3~6个明显的黑环,尖部通常为黑色,个别个体的尾尖为白色。脸颊和额头处有淡棕色的条纹,耳尖处有一簇短毛,长度在2~2.5厘米。

相似种:相近的物种是野猫,或者体型较大的家猫。在使用望远镜远距离观察时,它的外形和猞猁很像,是健壮的沙色或姜黄色的小兽。荒漠猫的分布范围和兔狲有部分重合,而当地人称兔狲为“山猫”(或类似的称呼),这可能会误导研究人员。

分布和栖息地

已知的荒漠猫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崎岖的东北部边缘。中国其他地区的记录不明,大多数记录源于市场上的皮毛交易。荒漠猫栖息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灌木丛和森林边缘。它们也可能出现在山地森林和沙漠,但还未被证实。

食性

至今为止,研究人员几乎从未在野外研究过荒漠猫。仅有的一份食性研究显示,小型啮齿动物和兔类,如田鼠、鼹鼠、仓鼠和鼠兔等,构成了荒漠猫90%的食物来源。喜马拉雅旱獭、高原兔和托氏兔在荒漠猫的活动范围内也很常见,大概也是它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包括鸠鸽、雉鹑和其他雉类在内的鸟类也是荒漠猫的猎物之一,尤其在冬天,它们甚至可能会袭击家禽。据报道,荒漠猫可以听到藏在地下3~5厘米深的鼢鼠的动静,并迅速把它们挖出来。在冬天,同样的技巧也适用于捕捉活跃在雪下隧道的小型啮齿动物。据观察,荒漠猫主要在夜间和黄昏活动。

社会习性

荒漠猫很可能是独居动物,但很少有人能够明确这一点。鉴于它们偏好的栖息地多为开阔的空间,避难需求也许是决定其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它们会在石穴里、树根下、茂密的灌木丛中或旱獭和獾的洞穴中休息。目前还没有关于荒漠猫家域面积和密度的信息。

繁殖和种群统计

少数记录显示荒漠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繁殖期在寒冷的冬季。雌性荒漠猫经常被观察到在1~3月与雄性共同活动,这段时间可能是它们的繁殖期,5月前后会有2~4只幼崽出生。幼崽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独立活动了。

死亡率:目前没有自然死亡记录。其天敌可能有狼、金雕、家犬等。

寿命:未知。

现状和威胁

由于荒漠猫的分布范围非常局限,自然密度也很低。它们多被牧民猎杀,皮毛被制成帽子一类的传统服饰,或做成小的靠垫罩等。它们很容易因误食投放在洞穴外或栖息地的毒饵而死。尽管皮毛交易多限于国内,但随着猎杀范围的扩大和频率的增加,皮毛市场和村庄里的交易也越来越常见。因为牧民认为小型啮齿类动物会和家畜抢食牧草,所以在当地牧区普遍存在大规模毒杀啮齿类和兔类动物的现象。虽然20世纪70年代后期青海省已经明令禁止大规模毒鼠行为,但在小范围地区内一直持续着毒药灭鼠活动。毒药的使用已对荒漠猫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一方面减少了它们的食物数量,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它们二次中毒。此外,皮毛猎人也会故意下毒猎杀荒漠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