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引

  一个传世经典的文明由来

  湖州,依太湖得名。这座丝路源头、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古邑,是我国丝、瓷、笔、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生态成型早的地区。

  2014年7月,国务院发文,将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湖州用坚定的自然主义净化各种思潮,为城市的文明前途,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湖州的环境先锋性单纯而优雅。以历史的美感表达现代文明,湖州的生态坚守,是一直拿千年文明作底座。

  湖州的本色,是藏文化于绿水青山。一市两区三县是湖州的构成,是浙江省依傍太湖的区域。境内天目苍峰北峙,东西苕溪水纵横。

  大地美景的本质是让人弃恶从善,是山水对人的教化意义。依偎山水的人们,从未因哪一个事件而改变自己的风尚,倘若有某个伟人的顺势点拨,便可行云流水般走完使命,成大景观。

  2005年8月,安吉县的一个小山村,为了百姓饮水安全,关闭了小水库上游一个小石矿,村里的钱袋子却空了。这事让来村里视察的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得知,看到了小中见大的真理意义,对村干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场的官员似乎明白,似乎不明白。

  于是,习近平来到太湖边的弁山脚下,再述"两山论",加重语调"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话很绝,这一递进很传神,内涵深刻,深深地接了地气。这才点醒了快车道上仓促行走着的苍茫沉醉的人们。

  一个政府,对发展行为保持警惕的好方式是呵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抵御执政孤独的秘籍是大地不必遍地黄金,而要遍地美景。

  于是,湖州的县区政府,带着各自的造化发力去了。发展状态下没有隐私,GDP法则在暗示中行走。长兴县的官员同样选择石矿,率先解梦。他们找准一处被称之"破碎的山水"的百年石矿下手,启动一项宏伟的山水改造运动。与安吉县余村的小石矿构成呼应。

  这座叫作陈湾石矿里的矿石连年运往上海,建设上海的高塔大桥、高架大道、高楼大厦,自己却满目疮痍。长兴县政府联手一位沪上企业家,投资250多亿元,启动山水的修复与重振,冠名"龙之梦"。仅仅千日,这张弁山依偎下的蓝图,在黄金湖岸,构成新写实主义典范。大道芳草依依,河面小舟徐徐,酒店、乐园、湿地、花海、湖泊、古镇、农庄、飞禽,一幅现代市井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站在当年习近平视察的现场,远处太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三山岛若隐若现,东西七十二溇港,隐约可见。近处3000亩图影湿地,看河港纵横,白鹭翔集,鸟鸣啁啾,苇草丛丛,野趣横生。江南水乡的独特韵情,连大自然也饱受教养,诱惑到家。

  湖州的生态运动,由桑基鱼塘开启,又由丝绸开明,动摇了历史其他部分的基础,中国历史几千年文明的麻木不仁,一串经济发展的资料将其催醒,经济指标衡量出了环境的昂贵。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区域在有意无意间仔细地规划自己的物质财富集聚进程,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湖州用独特的话语系统毫不羞涩地向外部世界叙述自己的福音,属于人和自然相互报恩。

  湖州凭文化坚定护持民间地气,这路途上难见气喘吁吁的超重相,一副慢条斯理的清爽。比起北地旷漠苍烟,湖州堆砌文化高地的过程显得悠闲得多。湖州的古镇街巷,偶见那些个衣袂飘飘者,往往是某个大隐于市的真性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