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慈禧给了端王集团夺权良机

1898 年5 月,慈禧重要的政治盟友之一——恭亲王奕?去世了。多年以来,李鸿章是慈禧在朝堂外的干将,而奕?是慈禧在朝堂中的柱石,所谓“内依恭亲王,外靠李鸿章”,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奕?虽然是满人,但他的特色就是“开明”,总理衙门就是奕?创立的。凭着亲王的尊贵身份和当年咸丰去世时帮助慈禧夺权的老资格,奕?一直能在阻止满族亲贵排挤汉族官员(排汉)和反对洋务运动(排外)中起到作用,也一直能够对朝中各派进行有效的整合。而随着奕?的去世,朝堂之上能够阻止满族亲贵排外和排汉的人消失了,更要命的是,汉臣似乎自己也“不争气”。

30 多年前,正是为了解决当时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压境的统治危机,朝廷不得已才让大量汉人进入权力核心。然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搞了30 多年的洋务运动,却换来一次更大的内忧外患——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于是,在所有的满人中间,尤其是所有的八旗子弟中间,“向后转”的呼声很高,不仅李鸿章等人被“打回原形”,朝堂之上,其他汉人大臣们说话也基本抬不起头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族亲贵把持朝堂。

这是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朝廷不得不重用汉臣以来,大权次回到满人手中。而为首的,正是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人们常常叫他端王。

1898 年,端王已经42 岁了,他跟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同是道光皇帝的孙子之一,也都属于“载”字辈,是比光绪大了十几岁的堂兄。“端”的封号不是因为他老端着。1894 年甲午战争期间,正是帝后两党争斗激烈的时刻,而慈禧借着六十大寿大封了一批皇族亲贵,载漪就是这时候被晋升为郡王的。慈禧本来是要封他为“瑞郡王”,拟旨的大臣却将“瑞”字错写为“端”,而圣旨的特色就是错了也只能当成对的,于是他从此就只好在那里“端”着了。

作为王公子弟、天生的贵族,端王从小就不爱读书,却对舞枪弄棒、打打杀杀很有兴趣。1894 年,端王召集一伙八旗子弟,给他们装备新式武器,在京城组建了一支八旗洋枪队——武胜新队,并向慈禧报告说要率领武胜新队上战场杀敌。当然,敌是没有办法去杀的,但这支八旗洋枪队从此就掌握在他的手里。

有王爷身份,再加上有军队在手,载漪的身边逐渐围拢了一批朝廷的“高干子弟”,满族亲贵中的“少壮派”。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是:贝勒(皇室爵位第三级)载濂、辅国公(皇室爵位第六级)载澜,这两位是端王的亲兄弟;另外还有庄亲王载勋、贝勒载滢,这两位是端王的堂兄弟;以及怡亲王溥静、贝子(皇室爵位第四级)溥伦,这两位是端王的堂侄子。真是“亲不亲,一家人”啊。

而这些人又是许多人巴结的对象,他们的周围又“团结”着很多的权贵大臣,比如军机大臣刚毅、礼部尚书启秀、承恩公崇绮、大学士徐桐等人。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的是刚毅。

刚毅是镶蓝旗人,出身并不是特别显耀,他从小比端王还不爱读书,基本属于扫盲对象;但他也是八旗子弟,对朝廷来说血统纯正,可以不经科举而直接当官。刚毅大人就是从开始在刑部“办公室”打杂(刑部笔帖式)干起,一路升为云南布政使、山西等地巡抚,直至成为刑部尚书、军机大臣。据说曾经有篇状子,状子里写道:“我挑了一担大粪,走到村口歇一歇。”刚毅大人念道:“我挑了一担大粪,走到村口喝一喝!”

从端王到亲贵,从亲贵到权贵,这些人不是王爷,就是大臣;不是把持六部,就是入主军机,大家挤在一起开会,级别没有,只有更高,朝廷里有权势的政治小集团就这样形成了。由于这伙人是以端王载漪为核心的,因此人称“端王集团”。

相信大家还记得1898 年9 月21 日慈禧痛骂光绪、终止变法的那个晚上吧,当时端王集团的核心成员大部分都在座,正当慈禧骂得起劲时,刚毅同志就不失时机地再对光绪捅上一刀:“太后,我之前也是劝过皇上的啊,可是皇上不但不听,还反过来骂我啊!”(“屡次苦谏,每加谴斥”)

刚毅的落井下石是很阴毒的,因为他对光绪的态度里就隐藏着端王集团的惊世政治阴谋——反对当朝皇帝,寻找机会废掉变法失败的光绪皇帝,再立新君!

应该说,自古以来,皇帝宝座就是无时无刻不被人觊觎着,所以,端王集团有废立阴谋其实也并不奇怪。对于端王集团来说,大家都已经是王爷亲贵了,还有什么情况是可以让权力更大的?那就只有让本集团的人成为皇帝嘛。

而废立总要有时机,实现它的途径其实只有两条——造反和政变。这都是属于成功率极小成本极高的高难度动作,谁没事造个反啊。所以,虽然皇帝的宝座总被人盯着,但也很安全。

然而慈禧不知道的是,正是从她终止光绪皇帝的变法、自己去“临朝训政”开始,她给了端王集团实施废立的时机!

看懂了没有?这老太太一会儿“退而不休”,一会儿又从“二线”重返“一线”(临朝训政),原来这老太太横竖只是需要有一个人去当傀儡皇帝、当她的道具啊。既然光绪皇帝的变法搞砸了,激起了满人的众怒,那么端王集团自然觉得他们不如积极运作废去光绪,改立他们的人为皇帝,既为太后铲除心腹之患,又给他们带来好处。

就这样,慈禧为了一己权欲重新出山,却激起了端王集团更大的私欲。在专制王朝内,谁都不傻,谁都会往权力的金字塔尖上钻的,只要有机会。

在端王集团的谋划里,要成为新皇帝的这个人并不是端王本人,他年纪已经有点儿大了,一个40 多岁胡子都快要白了的人,实在没有理由去取代更加年轻的光绪成为新皇上。但是一个胡子花白的中年男人,他是有儿子的,那就是14 岁的爱新觉罗·溥儁。说起来溥儁还是光绪的堂侄子。

现在我们知道了,废立才是端王集团真正的阴谋,也是他们真正的“政见”。排汉和排外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只是实现政治阴谋的手段。汉臣损害了满人的特权,当然要排汉了,光绪皇帝大搞学习西方的变法,为了废掉他自然也要排外了。对于专制王朝的政治人物来说,他们的“政

见”(或者说是政治理想)往往就是他们的政治目的,谁是“排外派”、谁是“亲洋派”、谁是“开明派”、谁是“保守派”,这些标签是很重要的,但标签本身不能说明一切。朝廷里没有无缘无故的派别,是权力走向决定了派别走向。

而端王集团废立的野心突然“爆棚”,除了发现有机可乘,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