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章  两性心理天生存在差异

 

 

男女情感心理不一样

在情感心理上,男女差异非常明显,归纳如下:女性情感丰富,男性情感受到许多理念的抑制而相对较少;女性比男性容易动情;女性情感易变,男性情感相对稳定;男性情感多停留在表面,易冲动,女性则容易深入体验;男性情感粗犷,女性情感细腻;爱一个人的时候,男性往往热情如火,女性则多温柔体贴;男性感情刚劲,女性感情脆弱;男性对愤怒、惊恐感受强烈,女性则对悲伤、忧愁体会更深刻;女性比男性容易焦虑;女性的感情主观色彩较重,男性则较为理性、客观;某种情感在女性之间会迅速传播,在男性之间则传播得非常迟缓;女性个人情感具有扩散性,男性情感较集中;男性心胸较开阔,情绪问题少,女性心胸则较狭窄,情绪问题多;女性言行感情色彩重,男性言行感情色彩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表现出嫉妒、羞怯、惭愧等复杂的情感,难以自拔与超脱。

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男女也有明显差异。女性的情感表达常表现出委婉、含蓄、含糊、暧昧等特点,尤其是女孩子,更偏好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让她们对人或事给出一个“好”或“坏”的评价时,往往得不到其明确答复——遇到非常喜欢的,不说喜欢;对自己讨厌的,也不说讨厌。其实这样可以留给自己很大的选择余地。当被男性追求时,女性更会暧昧有加,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让男性更大胆、热烈地追求自己并考验他的真心。其实,女性有时候自己也摸不透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常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凭感觉来生活。这是女性情感表达暧昧的另一个原因。

而男性在情感表达上喜欢直截了当,不喜欢兜圈子,对人或事的“好”或“坏”,他们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会做出明确的决断,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会含糊其词。

 

男女行为心理各有别

1交际差异

现如今,女性往往有较多的朋友,尤其是与同性朋友之间能长久保持较亲密的联系;而男性则较少有长期亲密联系的朋友。他们除了握手之外,似乎不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身体接触。对此,心理学家认为,小女孩可以手拉手一起上学,受了委屈互相安慰,养成了亲密接触的习惯;小男孩从小就被教导要坚强、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不敢像女孩那样,害怕会被别人说没出息。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致影响其一生的交友态度。

2生活习惯差异

男女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各有不同的坏习惯。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不良生活习惯,男性是不爱吃水果,女性则是不爱运动。这些生活中的坏习惯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但其养成非一朝一夕,改变起来不容易。

3女性更喜欢撒谎

通常,我们认为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可大多数心理学家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女性更擅长撒小谎、欺骗、遮瞒、找借口。因为她们体力天生比男性弱,所以不得不靠小计谋来弥补生理上的缺陷。

4不信任行为

女性疑心通常比男性重,尤其表现在对配偶的信任问题上。妻子经常怀疑、害怕丈夫有外遇。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她们心目中,男人天生“坏”,他们从不把自己作为丈夫与父亲的身份当一回事,总想逃避家庭的责任。一想到把终身托付给“坏”男人时,女性就会不寒而栗、倍加防范。

 

男人自主意识强,女人从众心理强

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性行为的影响。

男性通常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行为目的性明确,独立性较强。男性不愿让别人的言行来左右自己的决断,对别人的意见、建议或暗示性行为不容易盲目接受。他们一般先理性地思考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是否正确,然后再做取舍。正因为如此,男性有时候显得很固执、武断,易出现重大失误。

女性从众心理强,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行“感染”,从而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或者因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

例如,女孩儿看见有谁在哪里做了一个漂亮的发型,就会纷纷跑到那里做个同样的发型出来;妈妈们看见别人的孩子穿上名牌衣服挺神气,自己也会买来好衣服“武装”孩子;女孩儿都希望有个好身材,看见女舞蹈演员“修炼”的小身段那么婀娜,也会纷纷效仿,积极投身健美运动;女性还特别喜欢“算命”,乐于接受种种暗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对未来总有一种不安全感,缺乏男人那样的判断力,于是就求助于“算命”了。

是什么决定了男女心理的差异呢?

上述种种的男女心理差异,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男女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性染色体为XY,女性性染色体为XX。这种遗传差异是一切两性差异产生的基础。男女性腺分泌的不同激素使两性大脑功能的发展存在差异,且使两性气质、性格等方面也不相同。比如,男性的高水平雄激素使他们比女性攻击性强。

后天环境和教育因素对男女心理差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可以扩大、缩小甚至泯灭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男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分工不同,且存在许多传统观念和偏见,使人们在给男女儿童选择玩具、取名字、穿衣打扮、养育方式上有所区别,从而影响了儿童的性别定型,对男女儿童不同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法也强化了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