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读懂婚姻,就读懂了幸福

 

婚姻是什么

    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出自《围城》一书中的见解,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光阴岁月,虽然时间能够使世事变化,但唯独改变不了一件事,就是人性。所以,这句话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令很多人感同身受。它或多或少地揭示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婚姻可以给人带来安定,但同时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束缚。

    我们暂且不谈婚姻制度本身是否具有局限性,但只要选择了婚姻,每个人都会对它有所期许,一个模糊,也是确定的答案就是,我们想要拥有幸福。即使一直坚持认为婚姻是一种限制人的自由的制度,决心要反抗这种制度,且发誓永远都不结婚的钱锺书,在遇到清秀高傲的杨绛后,也彻底迷恋在她的“城”中,并心甘情愿走入了他日后口中所说的那座“围城”。

    其实,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甘于孤独的人,只不过是没有遇见那个适合自己的他/她而已。有些人,只要一见面,就能让你把二十多年以来积累的怨恨,全部抛诸脑后。之后就会陷入对“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婚姻理想的苦苦追寻和奋斗之中。

 

 

 

 

 

 

 

    婚姻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对话: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一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双手空空,又略显失落地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空手而归?”

    柏拉图叹了口气,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还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当我继续向前走,再看到的那些麦穗,虽然长势也不错,但总觉得不如先前看到的好,也许、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结果,就在纠结中,不知不觉已走出了稻田,而我却什么也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粗、结实的树回来,但是有一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砍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心满意足地带了一棵并不算粗、结实,却也不算差的树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只砍了这样的一棵树回来?”

    柏拉图平静地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算不错,就选中了它,我怕我不选它,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后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算是我遇见的粗、结实的一棵树。”

    这时,苏格拉底仍然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面对人性的选择与考验,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之间这场著名的对话或许能给在婚姻中寻找答案的人们以启发和警醒。婚姻不只是一张不可缺少、具有法律和社会约束力的契约,还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的一份信仰,是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要承担的一份责任。

 

1.婚姻是一种契约

    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经历了爱情的磨合期,终于走进向往已久的神圣的婚姻殿堂。当决定组建属于两个人的家庭时,就需要双方共同合力去经营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简单的一纸婚约,拥有它的途径也极为简便,只要两情相悦的男女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手拉手走进民政局,花一杯咖啡的钱,抽一根烟的工夫,结婚证马上能够拿到手。手机一照,朋友圈一发,瞬间圈里圈外,都知道你们已是花草各有主的人了。

    如此质朴的一个“小红本”其实是一种契约,既然是契约,就带有强烈的制约和保护色彩,双方如胶似漆的感情在这一刻转为正式庄严的协议,有了这份协议,婚姻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且双方需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签订这份契约的根本出于感情,缘于爱,而并非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传宗接代,只是这份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双方的利益,或是未来孩子的权益,唯独对感情和爱无力保护。要想让这份感情历久而弥新,只有加重契约的承载力度,使之承载的绝不限于一种简单的关系证明,更是一种精神契约。两个人的爱情将以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和更加厚重的责任感延续至家庭内外,让婚姻具有更为博大的内涵,核心的内容就是忠于爱情,忠于婚姻。

    精神契约在婚姻生活中远远高于世俗契约,所谓的世俗契约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一张梦寐以求的结婚证、一枚光彩夺目的婚戒、一场高朋满座的婚宴,或者一套浪漫唯美的婚房,但这些世俗契约真的能够长久地维系爱情和婚姻吗?从表面上看,世俗契约令人乐此不疲,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前赴后继以得之而后快。但这些美好的背后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契约的支撑,反而会成为爱情的羁绊,很多人因为不想选择被禁锢,或无法承受越来越重的世俗契约的负担,而逃离婚姻,背叛爱情,这绝非危言耸听,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可见一斑。

反观精神契约则伴随着双方在一起的每个日子,记载着彼此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其中包括兴趣爱好、三观行为、语言理念等更深层次的沟通与磨合。这样的磨合其实就是精神契约不断缔造和巩固的过程,它才是维系婚姻的真正纽带,相处日子越久,越不舍得让这份契约土崩瓦解,因为它早已深深植根于两人心中,连血带肉地连根拔起是一种无法忍受之痛。

 

2.婚姻是一种信仰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信仰不一定幸福,没信仰一定不幸福。”没有信仰的时候,我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之时,贪钱、贪色、贪权……然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毫无底线地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信仰,婚姻也不例外。

当一个人在婚姻里慢慢发现没有信仰的时候,会迷失方向。他不会去顾及家人的感受,也不会去重视婚姻,还经常被一些极不负责任的想法所控制,比如年轻时要及时行乐,大不了就离婚,恢复自由之身。人只活一世,一定要满足自己的私欲,至于家庭、孩子,在其眼中不过是人人都该有的标准配置而已。当一个人沦陷于这些自私的想法当中,必然会失去自我,迷失前进的方向。

    我们在很多时候对自己都无法认可,更何况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没有人能为婚姻准确预测出期限,导致两个人分手的理由随时可能会出现,它的不确定性让人无法把控。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性格脾气的不合,为人处事的相左,价值观念的差异,有误解、有猜疑、有冲动、有烦躁,还有眼红攀比、审美疲劳等,不一而足,甚至早餐喝豆浆还是喝牛奶,晚上是吃米饭还是吃面条,都可能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如何共同走过这漫长的风雨?靠感觉,不能持久;靠财富、美貌、权力、地位,无法长久;只有依靠信仰,对自己和伴侣的坚信,对婚姻的不贰信仰。

信仰是人活着的一种信念,它会使我们明事理、懂畏惧。婚姻里有了信仰的存在,我们会怕,怕失去,怕痛苦,怕众叛亲离。正因为这份怕,既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人,也会对婚姻更为敬畏,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用自己虔诚的心去对待婚姻,对待家人,对待自己。对婚姻的信仰其实是一种希望与寄托的结合体,用它可以为我们定制和丈量未来与幸福。理想的婚姻也许远在天涯,但真实的婚姻就近在身边,只要真心相信,小心呵护,平常的婚姻也会变成一块人间乐土!

 

3.婚姻是一种责任

    婚姻誓言,责任先行。没有责任的婚姻,只是一场游戏。当下有不少人声称,婚姻也是为了追求自由和享受人生,事实上,好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是自由中所带的限制与自制,清楚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有钱任性,放浪形骸。权利如果缺少了义务的管辖,只是一道冷冰冰的墙壁,让人望而却步。

    曾经沉浸在恋爱痴梦中的人有的感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旦缔结了婚姻,恋爱时期如梦如幻的美妙感觉随之就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逃避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无尽的琐碎。但是婚姻又何尝只有琐碎?它是人生的一道分界线,线的两边是的两重天,它能给你带来喜悦与温暖,也会给你戴上一副不轻不重的枷锁。进入婚姻不是盲目的随性而为,而是自醒后的谨慎抉择。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在享受婚姻带给你的种种好处时,也应该放弃某些只属于单身的权利,比如夜夜笙歌、恋爱激情等。

    婚姻不是为了延续后代,更不是为了获取一个身份,在你得到“丈夫”或“妻子”这个称呼时,也要用与之相配的责任与其呼应。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要明白,“我是一个丈夫”,“我是一个妻子”,有些事情必须要做,这是责任;而有些事情不能做,这也是责任。恪守夫道、妇道才是婚姻的常态,否则不仅会伤害到他人,更会让自己对婚姻和情感失去应有的敬畏之心,其结果只有徒劳的失望和无奈的破碎。

    婚姻还意味着实实在在过日子,意味着把两个人融为一个整体,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亮着灯的家在等着你,都有一个牵挂你的人在盼你回来,这样的等待与牵挂是两人之间一种温情的责任。

    婚姻是一生的修行,夫妻之间的所有问题,都要在,也只能在关系内部解决,这需要夫妻之间心无挂碍地一起共修。夫妻关系是世界上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之一,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一旦步入婚姻就要奔着朝夕相处一辈子的远大目标而勠力同心。在这漫长的相处中仅仅依靠爱情不足以担此重任,还需要彼此的承诺、奉若信仰的护佑,以及智慧的经营管理,只有学会处理如何从恋爱迈向婚姻的各种复杂关系,才可能获得一生中看似世俗却又脱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