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荷马李与现代中国的开端
李世祥

1941年12月7日清晨6点10分,日军的炸弹突然从天而降,睡眼惺忪的驻珍珠港美军乱作一团,损失惨重。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民众先是惊恐继而愤怒,罗斯福总统把这一天称作美国的奇耻大辱。半个月后,日本又举兵入侵菲律宾,在吕宋岛西侧的林加延湾和东侧的拉蒙湾同时登陆,对首都马尼拉形成钳形攻势。
这一严峻的政治现实让美军高层人士才猛然想起,有人早在33年前在书中就警告说:日本和美国必有一战!此人甚至预料到日本进攻菲律宾的确切登陆地点。怎么就把这样一位军事先知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美国人一边自责一边如获至宝似地疯狂加印这本书。1942年3月,哈珀兄弟出版社一周内连续印刷5次。由于时间匆忙,书页都来不及切开,读者只能拿回家用刀片边割边看。与美国人此前的漠然相反,日本人早就关注到这本书,1911年将其译为日语,名为《日美必战论》,据说再版有24次之多。  此书应该有多个译本,笔者所了解到的日译者就有三位:池亨吉(Ike Kyokichi)、  望月小太郎和佐藤正三。望月小太郎译本的出版时间是明治44年2月10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这离英文本的面世还不到两年,由此可见日本人用心之细密。
这本书就是荷马李(Homer Lea)的《无知之勇》(Valor of Ignorance)。  作者是地道的美国人,1876年出生于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因幼时意外而致残 ,荷马李身高不过1.5米,体重不足100斤,严重驼背,眼睛高度近视且伴有剧烈的头痛。这样一个“小罗锅儿”偏偏喜欢军事,对战争史耳熟能详,崇拜凯撒、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甚至想去考美国的西点军校。他常常吹嘘自己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盟军司令罗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的亲戚,其实两个人的“李”只是读音相同而已。1897年,荷马李到位于洛杉矶的斯坦福大学西方学院读书,两年后由于健康原因被迫辍学,此后再也没进过大学的校门。1912年11月1日,荷马李在加利福尼亚因病去世,他短暂却极富传奇色彩的的生命定格在36岁。
荷马李存世著作有三部,除了《无知之勇》外,还有《撒克逊时代》 和小说《朱砂笔》。  其中前两部著作体现了荷马李敏锐的战略分析和预见能力。有论者甚至认为,荷马李的远见卓识甚至可与早他几十年出生却晚他去世的美国著名战略家马汉(Alfred Mahan)相提并论。就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却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不远万里远赴中国,参与并见证了现代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奔波劳碌,先后被康有为和孙中山授予将衔。这位预见到美日战争的必然性、参与过中国革命的战略家为何会淡出今天中美学者的视野?荷马李又为何对中国情有独钟?个中缘由颇令人费解。
关于荷马李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有人说这可追溯至荷马李在西方学院的学习生活。他在这期间结识了几名中国留学生,经常和他们到唐人街喝酒厮混,并在那里接触到保皇会。还有人说,荷马李的中国情结源于家庭,他父母有一个朋友叫伍盘照(Ng Poon Chew)。  此公是美国西海岸华人社会的知名报人,有“中国的马克吐温”之称,但另一身份是“保皇会”和洪门的骨干成员。伍盘照曾在危难关头解救过孙中山,这已是后话。通过伍盘照的介绍,荷马李加入了保皇会并结识谭济骞(Tom Tsai Hin)。  荷马李说服谭济骞派他到中国,理由是若要推动中国的改革,他就需要到中国本土去指挥军事行动。家人担心他的健康问题极力劝阻,父亲甚至中断了每月300美元的生活费。荷马李只是笑言,使命未完成,自己不会死,更何况保皇会的同仁已经给他凑足了路费。 
1900年6月 ,荷马李在保皇会的资助下从旧金山乘“中国号”客轮前往中国。第二天,《旧金山呼声报》(San Francisco Call)以头版头条报道荷马李去中国的消息,标题是“斯坦福学生荷马李携巨款前往中国,意图组建军队打败老太后”。  文章称荷马李是保皇会的秘密代表,带着6万美元到中国筹备军队。这一消息立即被当地各大报纸转载,引起了满清王朝驻旧金山总领事何祐(Ho Yow)的关注。在荷马李离开后不久,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也从檀香山启程回国。  1900年7月11日,荷马李途经夏威夷和菲律宾后到达日本横滨(Yakohama),几天后,荷马李抵达香港。据说荷马李在此期间与康有为有过会面,但具体地点有待考证。克莱尔(Clare Boothe)女士认为两人的会面地点是北京(1942年版《无知之勇》绪言):

荷马李坐着轿子跋涉数百英里从广州秘密赶到北京,半夜在紫禁城与康有为会面。康有为看到这个有残疾的年轻人很惊讶,“你为什么要来这里?你能做什么?”“我是来帮助中国摆脱母老虎,解救光绪,引领你的军队取得成功!”康有为笑了笑:“你还太年轻。”荷马李回答道:“我与拿破仑在里沃利时的年纪相仿。”康有为大笑,但荷马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康有为让荷马李到陕西训练志愿者。带着两名轿夫、一名向导以及一位背着小包袱和卷轴的密使,荷马李就这样离开了北京。

克莱尔的记叙颇具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但可信度有待商榷,因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正悬赏10万元缉拿康有为,两人在北京会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1900年7月底,荷马李到两广招募军队,8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他在华期间为保皇会训练过一支由2万5千名劳工组成的军队,据说还曾率部队同八国联军一道攻入北京城。但荷马李的中国之行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慈禧太后仍像红蜘蛛一样盘踞在龙椅之上。
1901年1月,荷马李启程回国,途中在东京郊外会见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Okuma Shigenobu),认真听取对方关于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分析。  回到加利福尼亚后,荷马李继续帮助保皇会训练军队,目的是积蓄力量以东山再起。但康有为此时开始对荷马李感到不满。1901年7月,他曾致信保皇会洛杉矶分会会长谭良(Tom Leung),指责荷马李不了解中国国内形势,想法不切实际,只知道伸手要钱。  还有传闻说荷马李参与了容闳(Yung Wing)1902年密谋推翻清政府的计划,但此事没有确证。  不过,荷马李在1904年确实与容闳的代表黄开甲( Kai Kah)就军队训练事宜举行过磋商。  1905年2月,康有为到美国访问并检阅保皇会的军队中华帝国维新军。由于梁启超没有与康有为沟通就任命法肯伯格(Richard Falkenberg)担任部队司令,使荷马李误认为康有为有意削夺其训练军队的权力,这导致康、荷二人矛盾陡然激化。  康有为后不得不发表一则声明来化解此事:

致美国人民:
我特此宣布,荷马李将军是我认可并任命的中国在美所有军事学校的负责人,从未任命过所谓“中华帝国维新军”的司令。维新军并不存在,任何声称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都是骗子。
                                                           康有为
                                                       中国维新会会长
                                                       1905年4月7日

即便康有为此举意在缓和矛盾,但荷马李与保皇会已然貌合神离,一是因为中国的维新派此时已回天无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荷马李见到了一个人――孙中山。
1911年10月,孙中山接受纽约《滨海杂志》采访时谈到与荷马李的初次见面。黄季陆考证说两人次会面应该是1904年在美国。  孙中山对这次会面印象深刻,详细叙述了自己对荷马李的印象:

有一次,当我向一群追随我的同伴演说时,我看到一位体形矮小的年轻人。他不满五尺,与我的年龄相仿,面色苍白,看来身体孱弱。讲演结束后,他走到我的面前说:“我愿意与您共同奋斗,我愿意帮助您。我相信您的宣传会成功。”从他的腔调,我知道他是美国人。他伸出手来,我握着他的手,并且谢谢他,但不知道他到底是何许人。我猜想他是一位教士或学生。在他走后,我问一位朋友:“那个驼背的小个子是谁?”“噢,”他说:“那是荷马李上校,是现当今世界上出色的天才军事家之一,也许是出色的一个。他对于现代战术无所不晓。”我吃惊得倒抽了一口气。我说:“他刚刚表示愿与我共同奋斗。”
第二天早晨,我拜访了荷马李,现在是将军,以《无知之勇》一书而闻名。我告诉他,假如我的革命获得成功,而国人又授权给我时,我将聘他为首席军事顾问。“不要等到您做了中国总统之后,”他说:“也许您做总统以前就会需要我。若没有军队,您既不能组织政府,也无法维持政府。我非常相信,中国人经过相当训练之后,都可以成为军队”。

二人的关系长期保持秘密状态,直到1910年11月7日孙中山在信中仍叮嘱说“请提防在美与你接触的所有华人,绝不可向任何人透露你我的关系。”   荷马李这段时间表面上仍与保皇会保持联系,为之训练新军,暗地里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美筹集经费。1905年6月15日 ,荷马李还陪同康有为到白宫拜见老罗斯福总统。后来,康有为把海外华人筹集的大笔经费用来在墨西哥和南美投资,此举让荷马李很是不齿,两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905年11月30日,康有为从墨西哥写信通知荷马李,以华商失望为由免除他负责培训军队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