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数字镜像世界

  让我们回想新芽破土而生的情景,都是在阳光微微洒过的时候,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来。和一旁的参天大树相比,它们会显得那么弱不禁风。但是只要能够在生长的过程中,适时地吸收养分,而后抵御过几次严寒霜冻,就总会有新芽能够存活下来,直到有一天,变得根深叶茂。每一次技术和商业的演进,都如阳光照耀到人类此前没有沐浴到温暖的角落。在这些原本的阴暗和泥泞之中,会有新的物种繁衍壮大。它们总是先向这个世界探出一点点头,稍稍试探一下,待大体确认了温度和环境之后,就会义无反顾地走向远方。区块链创新的过程也会如此,它会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出现,先是撕开一个小口,而后会匍匐前进,穿过灌木丛和湍急的水流。在初的时候,它甚至会做出很多的幼稚之举,步子也常常缺乏节奏感,但是一旦让它找到那个恰当的姿势和方位,就会以自信而强大的姿态飞身而起,直至刺破苍穹。

  在威廉˙穆贾雅的《商业区块链》一书中,回顾了1994年以来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关键变革,它们包括个人通信、自出版、电子商务以及社交网站。通过终的回顾来看,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一一和被其颠覆的实体对应,它们分别是:邮局、出版媒体、实体商店以及真实社会。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商业设施,将有机会取代目前的大多数网络应用。从资产交易这个现有互联网服务不够完善的地方开始,区块链将"接管"我们所拥有的信息和财产。通过创建更为公平的始于信用的服务,现在大量的互联网应用版本都将面临区块链点对点技术协议带来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更为开放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也会减少收取高昂费用的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

  现有世界的巨头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不等新芽长起,它们就排开了防守架势。早在2015年9月,专注于金融行业研究及开发的公司R3CEV就已经成立,该公司倡导经过认证许可才能够加入的联盟链的运作方式,成立至今已吸引了42家大型银行的参与。另一个著名的组织就是由IBM等公司发起的超级账本联盟(Hyperledger),同时委托备受尊敬的开源软件组织Linux基金会来运营此项目,联盟里的成员包括英特尔、埃森哲、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等著名企业。

  然而即便采用了新的区块链技术,上述联盟的商业模式仍然建立在对数据的中心化控制之上,同时也在其客户的交易中扮演可信赖中介的角色。这与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理想相悖,在日后的商业扩展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二者所代表的联盟链和公链两种技术路线的分歧与斗争。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联盟链的优势在于更容易处理大量的交易,以及拥有大型机构的信任背书,这将有助于在短期内推动体系内交易的开展。而就长远而言,重要的目标还是鼓励一个可开放、可交互的公链网络的发展。不过暂时看来,这种理想化的公链还显得很不成熟:由于普遍存在交易确认速度慢的问题,而且扩展性和安全性也有不少的缺陷,与联盟链里强大的巨头们比起来,公链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不堪一击。但是我们看到,公链技术目前正在快速地迭代。现在所谓的区块链3.0技术的重要组件们,包括跨链(代表项目如Polkadot、Cosmos等)、分片、分区、侧链、子链等,大致都会在2020年左右陆续上线,技术框架也将随之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在这之后,基于公链、协议的大规模产业和应用的时代将会到来。

  穆贾森有一些关于区块链商业落地的精彩评述。他提到,我们今天很多人在思考区块链的时候,首先提出的问题就会是区块链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主观局限性,因为我们这样问的假设前提就是区块链只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已经存在的问题。但是事实上颠覆性技术的作用往往是用来创造新的需求和机会,而非解决已有的问题。比如互联网初期是用来解决全世界都在抱怨的问题,但是却意外地将电子商务提供给我们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商品贸易的方式。

  假如我们去问很多年前的报刊社,他们不会有多少新问题的困扰,但是不久互联网就彻底终结了他们的经营方式。同样,社交媒体也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们只不过是更便捷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仅仅将区块链视为现有流程的改良工具,那么它将更像一个无形的内部流程优化的推动者。在一些上述联盟链的解决方案中,区块链可能更类似一个能做得更好的黑盒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能,但它不会改变多少可见的外部业务模式。而当我们将区块链视为一种实现新的服务的机会,那就需要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去思考,什么是可能的且什么在过去从未实施,或者实施得很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