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我养你”这句话有多毒?

电影《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和张柏芝有这么一段经典对白:

 

周:你去哪里?

张:去上班!

周:不上班行不行?

张:不上班,你养我啊?

周星驰沉默,张柏芝走远。过了一会,周星驰追了上去。

张:又怎么了?

周:我养你吧!

张:你先照顾好自己吧,傻瓜!

 

虽然故作高冷,可坐上出租车离去之后,张柏芝还是哭成了泪人。

“我养你”确实是一句甜到心里的情话,不知有多少女人,就是被这句话打动了芳心。

然而遗憾的是,到了结婚之后,“我养你”往往就变了味道。那些曾经被它打动的女人,常常也会被它所误,在“被养者”的角色中迷失自己。

从“我养你”,到“是我养着你的”。

前段时间热播的《北京女子图鉴》里,女主陈可遇到了富二代于扬,两人一开始情投意合,陈可还向于扬倾诉买房的烦恼,于扬淡定地说:“没关系啊,我养你!”

陈可心中一动,转过身问道:“真的吗?”

于扬迟疑半晌,微微一笑,岔开了这个话题。

他心里非常明白,陈可是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北漂女孩,所谓的“我养你”,不过玩笑而已。后,于扬选择了跟富家女在一起,毫不留情地甩掉了陈可。

于扬的“我养你”是假,有些男人的“我养你”却是真的。

《我的前半生》讲述了另外一种故事:

结婚之前,陈俊生信誓旦旦地对罗子君说:“我养你!”

可十年后,陈俊生对这段感情越来越不满意,频频出轨,两人终离婚。

 

罗子君哭诉道:“是你说你不想让我出去工作,所以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年,我就辞职不做了,开始帮你照顾小家庭。照顾孩子也是很辛苦的,为这个家我付出了这么多,现在你却告诉我说,这一切不是你想要的……”

 

可是,罗子君又能怎么样呢?一直被老公养着,以为能无忧无虑地度过余生,直到夫妻关系出现裂痕,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和无力,甚至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当初那句“我养你”确实是出于真心,后来的“我不要你”却也是出于真心。结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销磨了往日的激情,“我养你”从一句甜蜜的情话,变成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许多为人妻者辞去本职工作,为家庭付出任劳任怨,可一旦与丈夫发生矛盾,听到的就不再是“我养你”了,而是一句无情的指责:“是我养着你的!”

不错,“我养你”是一种甜蜜的诱惑,但往往也会变成无形的陷阱。

作为情话,“我养你”无可厚非,可是女人一旦当了真,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首先是经济问题:女人不去想办法赚钱,完全靠男人养着,现实吗?

当然不排除你嫁了个土豪,丝毫不必为生活烦恼,只需安心坐在家里“颐养天年”;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夫妻双方只有一人赚钱,家庭经济的压力往往难以想象。

男人一个月挣多少,才有资格说出“我养你”?每日经济新闻网为此做过日常消费调研,得出了以下结果:

一线城市:30000元(无车;月供15000元)

二线城市:20000元(无车;月供6000元)

三线城市:15000元(无车;月供3000元)

这样看来,“我养你”这句情话虽然浪漫,但真要落实到生活当中,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

一旦家庭入不敷出,“我养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变成了两口子矛盾的焦点:凭什么我要养着你?

其次是地位问题:我都养着你了,你还敢不听我的?

收入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家庭地位。没有收入,在家里就没有经济地位,也就没有了话语权。全职太太总是受欺负,根源就在这里。

更何况,工作和事业不仅仅是收入来源,还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让人更好地面对社会。倘若一个人已经能够自信满满地走向世界,另一个人却只会窝在家里刷剧吃薯条,两人的地位怎么会平等呢?

很多夫妻婚前无话不谈,婚后却慢慢变得无话可谈,就是因为两人对事业的投入程度不同,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大,后失去共同语言,连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一段双方地位严重不对等的婚姻,光靠一句“我养你”,怎么可能维持下去?

再有,每个人都需要价值感,都希望自己的存在对社会“有用”,而不只是为了一个小家庭而活着。

可“我养你”一旦成为现实,女人从社会角色回归到家庭角色,她的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毕竟,对家庭的付出没法量化,也没法变现,而且十分脆弱。一旦丈夫用情不专,孩子成长不顺,这点价值很容易化为乌有。

真正的价值感,只能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广阔的人群。而那些被“养起来”的女人,往往没多少价值可言。

“我养你”,一句看似简单的情话,背后却藏着数不清的现实风险。

“我不是宠物,为啥要你养?”

再则,“我养你”这种说法,其实隐含了对女性的物化和贬低。

试想一下,在生活中,什么东西是用来“养”的?花花草草,鸟兽虫鱼,阿猫阿狗,这些才是用来“养”的,都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给予、一种恩赐,让“被养者”成为依赖自己的附属物。

正因如此,一句“是我养着你的”,才会成为丈夫凌驾于妻子的一件利器,里面包含了这样的逻辑:我养着你,你属于我,我们之间就是主人和宠物的关系。

不少女人的思想存在一种误区:自己有人养,不需要工作,生活应该很轻松吧。

事实却截然相反:我养着你,所以家里的一切事情,都得让你做!

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搞卫生,带孩子,打理杂务,照顾老人……哪一样不是家庭主妇的活?看起来没有工作,实际上到处都是“工作”!

“被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之大,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表面上,男人在外打拼赚钱,女人在家料理杂务,分工好像还算公平。可事实上,男人在工作和事业中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女人呢,却在整日的庸碌中慢慢失去价值。青春的容颜渐渐老去,知识和技能没有更新,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家务当中浑浑噩噩地消磨自己。

专家指出,在一个有全职太太的家庭里,丈夫实际上是通过摆脱家务,无偿地占有了妻子的剩余价值。

选择给男人当全职保姆,就是女人被剥削的开始!

《东京女子图鉴》有句台词说得好:“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是王道。”

女人无论多么顾家,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社会价值,不要被“我养你”这样的情话迷惑,变成一只被圈养、被宰割的羔羊。

婚姻从来不是女人的保险箱,要想让生活过得有保障,要想在家中获得地位、赢得尊重,全靠自己努力拼搏。

其实,相比于“我养你”,女人更希望听到的是“我爱你”。不用你养我,爱我就够了。

好的爱不是你养着我,而是我们一起养这个家庭,一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风雨同路,携手而行。

 

你的脾气,就是你的运气

辛尼曾说:“好脾气宛如晴天,到处流放着光彩。”

好脾气于人而言一生受用,而坏脾气则可能让你在生活中处处碰壁,甚至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让你的世界一片灰暗。人生短暂,当然要努力向着阳光生长,多一些宽容和耐心,少一些脾气和暴戾。

少一些脾气,亲情才得偿还。

这个世界上,爱你的人就是父母,为了你他们可以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可子女为他们做的却少之又少,甚至经常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动不动就冲他们发脾气。

父母老了,跟不上潮流,很多电子产品他们不会用,很多流行词汇他们不知道,很多你觉得极其简单的东西他们不理解,可每次问你的时候你都一脸不耐烦,没教两次脾气就上来了,埋怨他们太笨,这么简单都教不会。渐渐地,有什么事他们也不再找你了。

父母老了,对你越发依恋,总想多和你待一会儿,多说几句话亲近亲近,可每次你不是看手机敷衍地回两句,就是当作没听到。他们想再多说几句,你就怒火中烧,嫌弃他们话太多总粘着你。慢慢地,他们说话前就要先看看你的脸色,处处陪着小心,让人心酸。

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趁他们还健在的时候,尽可能对他们好一点,少发一些脾气吧,多一些耐心和陪伴,别等到将来让自己后悔。

少一些脾气,友情才能长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不见了,有些人是因为要走的路不同而选择分道扬镳,还有些人却是被你的坏脾气赶走的。

芝麻大点的事情不合心意,就要不依不饶,活像对方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似的;心情不好了,说不理人就不理人,搞得对方很尴尬;吵起架来嘴上更是没遮没拦,怎么伤人怎么说。

因为是朋友,反而无所顾忌,脾气越来越大,从来没想过会带给他们多大的伤害。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再好的朋友也没有义务承受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发的怒火。

交朋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朋友。感情越是深厚和真挚,越应该明白在适当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和退让,在关键的时候咽下不该说的话,别让自己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少一些脾气,爱情才会常伴。

现实中每个人对另一半的选择标准或许各有不同,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都不会选一个整天乱发脾气的对象。

生活不易,男人在外打拼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后只想放松地和你待会儿,而不是一句话不对就惹得你摔盘子砸碗,过得胆战心惊;而女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心力交瘁,只希望你能多一些体贴和温柔,而不是脾气火爆,在家作威作福。

这个世界真正能打败我们的不是冰冷,而是温暖;能让另一半死心塌地的也不是火气,而是温柔。脾气越暴躁,感情只会越疏远,不管当初多么相爱的两个人,到后也只剩下相看两厌。对爱人多一点温言软语、少一点脾气吧,那是想牵手走一辈子的人,别让他中途后悔。

很多时候,你的脾气就是你的运气。脾气好的人,父母安康,夫妻和睦,朋友环绕,幸福美满;脾气差的人,与父母隔阂,与爱人离散,与朋友断交,一世孤单。

愿你少一点脾气,让以后的生活时时是晴天,处处是光芒!

 

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语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得恰当也是一种智慧。

说话,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不打断别人说话,这是一种教养。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有分寸是一种教养,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等人把话说完是社交礼仪中的基本素养。

谈论某个话题时,你正在阐述自己的想法,却被人从中拦截发表新的见解;或是当你兴冲冲地说着某件事情时,他人突然打断你,说自己听过。这种情况应该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让人十分不舒服。

我们应该推己及人,耐心地听别人说话,听完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之后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说话的人知道何时该保持沉默,不随便打断别人。

不知道的事情不乱说,这是一种涵养。

“流言止于智者”,三人成虎的事情并不少见,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许多荒诞的故事都是从胡乱制造、胡乱传播开始的。舆论不知道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我们可能都曾经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或是受害者。

克制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说,体现的不仅是人的涵养,也体现了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的事情还纵容自己乱说,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做一个有辨别力的人,不轻易被影响,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不确定的事物,多去怀疑,但是保留看法,不胡说,不乱传。

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说错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于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不去乱说,这是一种涵养。

说话周到将心比心,这是一种修养。

当他人处于困境或低谷时,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感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残和伤害,让人羞愧和痛苦。

会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言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小觑。不要觉得自己随口说出来的话无伤大雅,尤其是对亲人朋友,伤人的话的杀伤力更是翻倍。与亲密的人相处,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说话前要先过脑,伤人的话别说,警醒的话圆润地说,暖心的话多说。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好好说话,不仅是一个人善于为人处世的表现,也是一种善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别让嘴巴成为伤人的利器,把握好与人相处说话时的分寸,做一个能说会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