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领导力是不可复制的,就如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可复制。
  我们愿意追随谁,与我们喜欢和谁做朋友一样,都有天性决定的因素。但更多时候,我们会超越个人好恶,为了更高远的目标追谁他人。但成功的领导者是有一些共同特质的。领导力可以修炼的,你的阅历、实践、改变就是修炼。

■天然的领导力
    领导力,首先是人类应对情景挑战所出现的一种自然本能。
  即使在鸟类、猩猩、狼、羊群中也存在着天然的领导力。
  蜜蜂、蚂蚁之类的社会性昆虫更不用说了,它们会自动分工,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人类则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只要是有人扎堆儿的地方,就会形成各种联盟,出现一个事实上的领导者。
  哪怕是一群孩童只是纯粹的玩儿,也会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孩子王”。哪怕是一次陌生人之间的短期随团旅行,除了导游之外,很快会在旅行者内部形成联盟,并出现一个事实上的领导者。
比如,一个旅行团在景区被宰了,大家倾向于推举一位高大、威猛、敢言的人做“话事人”。或者向电视剧《迷失》中那样,当一群现代人坠落荒岛,年富力强、杀伐果断的人会成为事实上的领导者。
  这种非正式的联盟,其实就是一个隐形的部落。这种领导力是从哪里来的?别人为什么会追随你?
  曾经有一篇名为《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论文,遭到网友的群嘲。其实,国外学者做过很多类似研究。比如,有研究者曾准备了四张照片,其面部特征为:
男生女相
男生男相
女生男相
女生女相
  让一群人从中选举领导者。在面临外地入侵的情景时,大家倾向于选择男生性征强的人做领导者;在面临处理部落内矛盾的时候,大家倾向于选择女性性征强的人做领导者。
  《经济学人》也发表过一篇类似的论文,研究的是对冲基金经理面部宽窄对业绩的影响,得出结论基金经理的脸越宽,业绩越差。
  外显的“颅相”并不在本书探讨范围,但本书会涉及一些人格特质对领导力关系的内容。
为什么别人会追随你呢?

■跟着你,有肉吃
  人们常说:跟人是一门艺术。
  我们的远古祖先,在应对进化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如果-那么”构成的特异性心理机制。
  与领导力对应的,还有一个追随力的概念。这种追随力,与我们求偶、自我保护、养育后代一样,也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比如,我们更倾向于追随一个坚定的人,而不是追随一个善变的人。
  想想我们的祖先:有巢氏、燧人氏、华胥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他们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某个上级任命吗?肯定不是。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追随之、崇拜之、颂扬之、追思之、神话之?
  很简单,大家发现,信他们的,总能做成事儿,跟着他们就能有房住、能烤火,吃上熟的食物,能穿上华丽的衣服,信他们的预言准就能打到更多猎物,按照他们的历法就能获得丰收,听从他们的安排就能打胜仗……他们的领导地位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这种“跟着你,有肉吃”的内驱力,其实是一种以信任和互惠为基石的“追随力”。
  领导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种能力。一个公司的领导,如果无法顾及下属的利益、不能带领团队取胜,他很快会迎来职位被架空的命运。


■跟着你,有安全感


  假设有一个以狩猎为主的原始部落,有两位猎人比邻而居。
  猎人甲动手能力强,他很擅长制作弓箭。猎人乙喜欢与动物打交道,他更擅长驯马。
  猎人甲做了十几套弓箭,猎人乙驯养了几匹马。
  某天,猎人甲出于善意,也出于信任,把自己制作的弓箭作为礼物送给了他邻居猎人乙。
  出于互惠,猎人乙把自己马回赠给了这位猎人甲。
  两个家庭,继续类似的交往,他们的生活都会大大改善,他们再也不必都事事自己操心筹备,因为他自己的劳动剩余已能更有效率的作好这些事情。
  这是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有关于市场的起源的描述。
  亚当·斯密认为,正是信任、利他主义、互惠,使得人类的交换行为成为可能。
  信任是市场交换行为的基石。
  公司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揽子市场交易行为的打包——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干一个活儿签一次协议太麻烦了,或者说交易成本太高了。
  公司其实也是一个部落。人们在一个部落中追随一个领导者,其实是暗中签了一个互惠契约,或者说是有一个默契的——我追随你、尽量按你的要求行事,未来某日你要给我所期望的回报。    刘关张为什么要桃园结义啊?就是要强化这种契约关系。
  这种期望,包括了从温饱、安全这种基本需求,到获得友谊、支持这种社交型需求,以及成绩、赞赏这种自尊型需求,甚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自我实现型需求。

  追随者一直都在暗中观察、品评领导者,以防自己遇人不淑。
  领导者为了能打胜仗/做成事儿,还需要通过一些日常琐事让追随者确信:你本质上就是一个互惠互利、公平公正的人。
  你要让追随者确信,只要效力于你,在未来成功后,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不会分配不公,更不会兔死狗烹。
  追随者建立了这个信念后,才会获得安全感,才会有毫无保留的付出。高明领导者所做的很多貌似无意义的行为,不过就是为了强化追随者这个信念。
  你要让自己的行为要具有一致性,而不是善变。反过来,任何日常的半信半疑、出尔反尔、阴晴不定、背信弃义,都会启动追随者的自动化决策机制,都会削弱团队战斗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扑克脸”可能意味着是一种领导力的基本功——只在下属做对了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反馈就可以了,其它时间“呆若木鸡”。
  下属做对了,或者出了成效,要给予适时、适度、适当的频率的奖励。这样他们的行为就会被强化,甚至会为自己的工作着迷、上瘾。对那些做小的错误,可以假装没看见。稍微大一点的错位,关起门来教育。假以时日,下属的行为,只会朝一个方向转变——朝你奖励的那个方向走。
这个方法不是瞎琢磨出来的,是二战时候,美国军方雇佣的一位行为操纵大师发明的。这位已故的操纵者,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
美军为什么雇佣这么一位民间高手?那时雷达还只是一个概念,尚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不太靠谱。而信鸽有磁觉,能感受到地球磁场,美军想训练鸽子来制导导弹。尽管在鸽子与雷达的竞争中落败,但斯金纳的秘密研究也可以不再保密了,他的这个方法却轰动了学术界,甚至引起了全美管理界的一股变革风潮。
  斯金纳曾用这种方法训练出过会弹钢琴的鸽子、会叼篮子的猫、会使用吸尘器的猪。他也是这样谈恋爱的,他从不对女友说“我爱你”,而是说“谢谢你今天又给了我正强化”。
  他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说过,给他十几个小孩,他可以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任何领域的人才。他的育儿理念也很简单:对小孩做对了的地方,就给予奖励和赞赏,做错了的地方,就假装没看见。很多人对他操纵他人的观点感到寝食难安,造谣他拿孩子当小白鼠,后孩子发了疯。事实上,斯金纳的孩子很健康,也很爱他。

■跟着你,有归属感

  曾有一家出版社,要以1元钱将社办印刷厂卖给一个民营印刷公司,条件是接收印刷厂的所有职工。这位民营印刷厂的总经理连连摇头:接收了你们一个职工,我整个厂里的效率都会拉下来。这其实是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每个“部落”的语言体系、价值体系是不一样的,结成部落联盟,是需要磨合的。
  要解释这种现象,还要用哈佛大学行为学教授梅奥的理论。
  泰罗式管理把人假设为理性的“经济人”。在这个前提假设下,无疑会推导出“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学(X理论)。但“前面有肉后面有狼”式的管理,并不能满足资本家对效率的渴求。
  20世纪的初,以哈佛大学行为学教授梅奥获得了一笔资助,研究在一个地名为霍桑的一间工厂里,研究能否改善工人工作条件与环境等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梅奥在霍桑工厂的这一系列实验,搞了8年多,通过研究、对比、统计,终只得出了两条结论:
  ,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第二,企业这种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只要在一起做事,就会建立起关系的连接。这种连接和隐形的部落一样,是一种非正式组织。
   梅奥在实验中发现,工厂中的工人会自发结成一个隐形的联盟,一个班组为了维护本团队的利益,会自发地形成一个默契:谁也不能过分积极,“争当先进”,也不能谁干的太少,以免影响团队的产量,并且不能够向老板告密。
  非正式组织这个概念,有点儿类似中文的里“江湖”。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一个正式组织里,一定会存在非正式的组织,一个隐形的部落。
  为什么这样呢?
  打个比方,在古代,一个人用一根铁杵,一天可以磨成一根针,很有成就感。
  进入工业社会,这种磨针匠消失了。在一个高度分工的作坊里,会把磨针的流程进行细分,18个人各自负责一个环节,一天总共可以磨4800根针。生产率固然提高了,工作却失去了“匠人精神”那种满足,那种“十年磨一剑”式的自我实现。但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会从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意义的补偿。
  也就是说,在一个团队里,人们工作的一大动机,是通过同事关系获得认同感。梅奥发现,员工对同事的社交影响力,超过了管理者所给予的金钱激励。
  曾有一位民营企业的女销售,为了离家近,跳槽到某单位上班。
  到了这家单位后,这位女销售发挥在民营企业时练就的业务素养,2个星期完成了别人需要大半年才能完成的回款任务。但这位女销售非但未获得任何褒奖,还遭到了所有同事的白眼。
  你以为美国式管理一开始就“以人为本”吗?才不是呢。“泰罗制”堪称一种现代奴隶制,它极尽压榨之能事,每隔18年,就将工人的人工生产率翻一番:2、4、8、16、32、64,泰罗制发明还不到一百年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产率已经提高了50倍。
  然而,资本对效率的胃口是永无止境的。这种贪婪,也客观上促成了人的一条自我解放之路。
斯金纳、梅奥等人的研究,有力地论证了,领导,而不是控制,是如何让人迷上自己的工作的。正是从此,学界才开始探索“人本”管理的。
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它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管理学界称它为Y理论。

■跟着你,有成就感

  军队是领导力的集大成者,因为军队的管理必须实事求是,玩虚的会死人的。
  越是恶劣的环境,越是需要非正式任命的领导力。我们假设一种的情况,一支部队的将领牺牲了,副将也牺牲了,剩下来的将士,谁来领导?
  谁官大谁是领导?才不是。只有那些能带领大家活命、打胜仗的人成为事实上的领导者。
1918年秋,一支由17名士兵组成一支美国巡逻队,在一位中士的带领下进攻法国的阿尔贡森林。由于看错了地图,所以误入了敌人阵地后方。
一名德国机枪手发现了巡逻队并开枪射击,结果巡逻队死伤过半,其中包括巡逻队的队长。于是,一位名叫约克·阿尔文的普通士兵接任了队长,他与9名幸存的战友摧毁了35挺机关枪,并终俘获了100多名德国官兵。
  对于约克的神奇表现,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煦这样称赞道:“在整个欧洲军队的士兵中,你的表现是为杰出的。”不久后,阿尔文·约克晋升为中士,并获得了美国国家勋章──国会荣誉勋章。

  再假设一种情形:一个民营集团公司的大区经理和某个地市级总经理卷款潜逃了。
谁会是这个公司新的地市级总经理?
  理论上,应该是副总,但往往不是这样。因为这种恶性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上级还是下属,都会对这些中层领导都不再盲目信任,原有的干部任命机制也会遭到质疑。这个时候,上级会过来观察,大家在事实上听谁的,谁在事实上有领导力。
  上级考察你的领导力,就一条:有没有人追随。
  可是大家凭什么追随你?下属也会考察你领导力。你能不能给大伙儿争取更好的待遇,能不能带领大家完成挑战,多拿奖金。
  你的职位,其实只是一块“敲门砖”。下属会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你的行为模式。比如,一家集团公司其实就是一个部落联盟,当你的部落和兄弟部落有利益冲突时,你有没有能力保护部属的利益,去为自己的部落争取到较大的蛋糕。工作能力强不强,能不能把事情做成,拿到更多的奖金,后能“跟着你,有肉吃”。
  如果你做不到,你的领导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可能被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