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校园霸凌”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受到欺负的少年独自烦恼,终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遇到这样的事件时,我们都会深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人说,“校园霸凌”现象并非现在才有的,过去也有。但是,现在的校园霸凌事件的特点是超越了常规。与过去的校园霸凌事件相比,现在的校园霸凌事件的规模完全不同,达到了的地步。

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很多日本人往往喜欢评头论足。随后,人们提出各种“处理对策”,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某些制度或组织,乃至某个人也因此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略知事件一二,随即给出攻击性的言论,确实极其简单。但是,当知晓事件详情之后,我们就会认识到,想要单纯地找出事件的“原因”是何等困难。个人的想法可能准确无疑,但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不可能对今后日本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对于霸凌事件,人们通常以一时的愤怒作结。

“拒学症”现象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不去学校时,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会感到极其困惑。初,拒学症被认为是孩子的懒惰、随心所欲造成的。后来,很多人认为这是家长的溺爱导致的。日本的教育制度、老师的行为也受到了谴责。如此寻找拒学症的原因,到后,“无论哪个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拒学症”的说法就会大行其道。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很难用简单的“原因导致结果”的模式来说明拒学症。因此,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

我在此说明的校内霸凌、拒学症已经成了日本的社会问题,无人不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问题可能堆积如山。一线老师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处理每一个问题。孩子在教室吵闹不停、一言不发、吃饭需要很长时间、盗窃、撒谎等,这些都是每天在校内发生的事。

与家长打交道,也是一件麻烦事。有从不来学校的家长,也有只有遇到事情才来学校、对学校提出一大堆意见的家长。此外,如今的家长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通常会一味地指责学校和老师。即使在孩子面前,有的家长也会表现出这种态度。老师必须和各种各样的家长打交道。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呢?我们是否拥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