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一)编著文学史,其业至为艰钜。盖为此者必需具有五种资格:一曰博学。凡欲述一国一时代之文学史,必须先将此国此时代之文学载籍,悉行读过。而关于此国此时代之政教风俗、典章制度等之纪述,亦须浏览涉猎,真知灼见,了然于胸;然后下笔,始不同捕风捉影、向壁虚造也。二曰通识。欲述一国一时代之文学,又必须先通世界各国古今各时代之文学,及其政教风俗、典章制度等之大要,全局洞见;然后始得知此国此时代之文学与他国他时代之文学之关系,其间之因果,及生灭起伏递嬗沿革之故。三曰辨体。每种文学史,当有其特别着意之处,运用精思以定体例。体例既定之后,则编著全书,须遵此以行。举凡结构布局范围去取等,悉以此体例为凖,不可自有中途紊乱之事。四曰均材。体例既定,则本书之详略,亦有一定之标准。于是某作者或某书应否收入,及收入之后应占篇幅若干,至宜审慎。大率每人每书每事所占之篇幅,应与此人此书此事价值之轻重、影响之大小,成均平之正比例;决不可有所偏畸,以意为之。五曰确评。凡文学史,于一人一书一事,皆须下论断。此其论断之词,必审慎精确,公平允当,决不可以一己之爱憎为褒贬。且论一人一书一事,须著其精神而揭其要旨,一语破的,不可但为模糊影响之谈。或舍本逐末,仅取一二小节反复论究。凡此皆足淆乱人之目耳,而贻误读者也。

    (二)文学史之于文学,犹地图之于地理也。必先知山川之大势,疆域之区划,然后一城一镇之形势之关系可得而言。必先读文学史,而后一作者一书一诗一文之旨意及其优劣可得而论。故吾人研究西洋文学,当以读欧洲各国文学史为入手之步,此不容疑者也。近年国人盛谈西洋文学,然皆零星片段之工夫,无先事统观全局之意,故于其所介绍者,则推尊至极,不免轻重倒置,得失淆乱,拉杂纷纭,茫无头绪。而读书之人,不曰我只欲知浪漫派之作品,则曰我只欲读小说,其他则不愿闻知。而不知如此从事,不惟得小失大,抑且事倍功半,殊可惜也。欲救此弊,则宜速编著欧洲文学史。周作人君所著,似有下卷,尚未见出版。此外各国文学史,或区区小册,仅列名氏;或已登广告,尚未出书。然亦不过二三种。故輒自忘其谬妄浅陋,成为此篇。编著文学史之难,上节已详言之,今编者与应有之资格相去千万里,何待赘言。篇中错误缺略至多,应俟从缓增删补正,并望读者常赐教焉。

(三)近顷吾国关于文学及文字改革之议论纷起,欲解决此等问题,须先察各国历史上之陈迹,以为借镜。如但丁提倡意大利国语,又如法国Pleiades之文字改革等。其实象如何,其意义何在,皆不可不确知。此又今日急宜编著欧洲文学史之一原因矣。

 (摘自吴宓《希腊文学史》章“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