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君王之位如何传递:

尧舜禹

 

你是否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

众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响起,人们开始传花,只见花由一个人手中快速地传递到另一人手中。待鼓声歇落,一轮游戏便告终结。这是花的传递,那么君王之位又该如何传递呢?

岁月如鼓声,不断催人老。任何绝世帝王,终都会变得两鬓斑白,衰弱不堪。像黄帝那样,虽然征伐四方,英武非凡,但终还是要离开人世。离世之时,他茫然四顾,该将君王之位传递给谁呢?

有人会说,当然是传递给子孙。还有人会说,还是传递给贤能之士吧。你看出这其中的区别了吗?将君王之位传给子孙,这是家天下;将君王之位传给贤能之士,这是公天下。下面,我们便看一看,公天下究竟是如何传递君王之位的。

黄帝之后,为有名的部落首领是帝尧。帝尧之时,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尧年岁已高,他不得不寻觅一位贤者,以继承自己的王位。

于是,他召集四方的部落首领商议此事。

帝尧环顾一周,缓缓地问:“谁可以继承我的位置呢?”

其中一位部落首领放齐高声说:“你的长子丹朱英明通达,

可继承你的位置。”

帝尧却摇摇头,予以否定,他说:“丹朱生性顽劣而凶蛮,不可以重用。”

丹朱虽然是帝尧的长子,但在帝尧心目中,天下重于亲情。如果因怜惜丹朱而将天下授予他,那么将是他一人得利,而天下苍生却陷于困顿之中。因此,帝尧宁可让丹朱不利,也要使天下苍生有一美好归宿。

另一位部落首领讙(huān)兜提议说:“共工能凝聚民众,能做出功绩,可以继承帝位。”

帝尧仍不同意,他说:“共工好虚言,做事不遵循正道,外貌看似恭敬实则傲慢,也不可重用。”

在挑选继承者一事上,帝尧非常谨慎。不久,四方部落首领向他推荐了另一位贤者—舜。舜又如何?他能否继承帝尧的位置?

相传,舜曾耕稼于历山之下,渔猎于雷泽之中,以及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地,都会慢慢聚拢人烟,一年之内就形成村落,三年间由村落形成城邑。很多人愿意居住在舜的周围,因为在他的感召下,人与人能够互相谦让,没有争斗。

然而,舜值得称赞的品行却是孝道。他的母亲早逝,父亲瞽叟(gǔ sǒu)再次娶妻,又生了一位弟弟—象。父亲、继母、弟弟都不喜欢舜,待他极其刻薄。

你亲近的人若不喜欢你,你该如何做?

住在同一片屋檐下,进进出出中,舜遭遇的是继母的冷言冷语,是弟弟的傲慢无礼,以及父亲的冷漠与对弟弟的偏袒。这样的家,不能不说是冷若冰霜,而舜要做的便是不断努力,用笑脸、用真心融化这份冰霜。舜的言辞和举止都无可挑剔,

他对待父亲一片孝心,对待继母一腔热情,对待弟弟更是特别

怜爱。

虽然他们一再设计陷害舜,但都被舜一一避开了。粮仓破旧了,他们让舜爬上去修补,然后无情地撤去木梯,将粮仓点燃,以为这样便能烧死舜。但聪明的舜利用手中的两顶斗笠,像鸟一样展翅飞了下来。见这样不行,他们又让舜去淘井。待舜下井,他们便搬来很多石块将井封死。谁料舜却在井中挖出另外的孔洞,得以生还。

经历一次次磨难,舜终于将父亲、继母和弟弟感化,使得家庭归于和睦。

四方部落首领向帝尧推荐的,便是这样的舜。在帝尧看来,治理天下便是调和种种矛盾。舜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都能做好,那么坐上帝位,也必定会将天下调理得平和顺畅。

待到帝尧去世,舜继承他的位置。

帝舜没有令帝尧失望。继位之后,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做出一系列功绩,让天下大治。待帝舜年老,他又将帝位传给禹。

对于禹,我们很了解,尤其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据说,帝尧之时,洪水泛滥。肆虐狂暴的洪水淹没了辛苦开垦的田地,淹没了辛苦牧养的牛羊,淹没了辛苦筑造的房屋,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帝尧让鲧前去治理洪水,但鲧未能成功。

帝舜继位,得知鲧治水不力,便将他流放到羽山。随后,舜不避嫌疑,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禹并没有因为舜流放了自己的父亲而怀恨在心,反而毅然肩负起治水重任。那时,禹刚刚娶亲,但他毫不犹豫地辞别美丽贤惠的妻子涂山氏,带领助手伯益和后稷踏上治水征途。

这一走便是十三年。

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踏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每一处山陵和每一道河川。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一路行走,一路测量。在治水过程中,禹曾经三过家门而无暇进入。有一次,他路过家门,听到墙垣内幼孩的哭泣声。那是他的儿子启在哭。

他为何哭?是摔倒在地,还是在思念父亲?禹很想走入院中瞥

一眼,但终还是选择了离开,眼里噙着泪水匆匆踏上路途。

就这样,历经十三年,禹治水成功。他将肆虐的洪水变得服帖安顺,让它们东流入海。

因为治水有功,禹得到帝舜的肯定。舜年老后,便将帝位传给禹。你看,尧放弃丹朱,选择贤者舜,将帝位传给他。而舜又选择贤者禹,将帝位传给他。

这便是公天下。历史上,这种将天下授予推举出来的贤能之士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制。那么,这种公天下,又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