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思维的锋刃》摘要

黄牛不入画

《独药师》和《艾约堡秘史》的语言、叙事方式、结构和意境方面应有极大的不同。所以寻找一种技术支持,完成一次长跑,对写作者来说会是的难题。羞于谈技巧,愿意谈责任,这并不是好事。在技术层面勇于突破自己,这才是可持续的写作。

雅文学的写作就是诗与思,是语言艺术,执着于每个标点、每个符号、每个词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阅读就是从享受语言开始的。说了太多作家的苦,幸福却不为人知,沉浸到语言艺术中几个月,这几个月一定幸福极了,享受极了。这段时间应该是过得愉快的时候。能够享受自己的语言,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如果不能在自己的语言里陶醉,肯定不会有好的写作。

谁能进入真正的个人表述,将概念化的词语全部粉碎,谁就能让黄牛入画。就带着这样的恐惧,谨慎地寻找自己的语言,依赖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和自己。这个任务太沉重了。首先要回到个人的语汇,从字词开始。这种表达效果是如履薄冰的放松。我从一九八八年开始,一直在寻觅。现在是寻觅的结果。

现在读者更多地谈论它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进入的角度。爱情的篇幅不是特别大。凡小说都有两个节奏:外节奏和内节奏。外节奏是我们通常说的“情节”,即故事脉络;内节奏则是细节,甚至是缩到词语那么小的单位。通俗作品外节奏一般来说是快的,内节奏却很慢。而纯文学或者说雅文学,外节奏是慢的,但内节奏很快。对于那些能够阅读纯文学的读者,通俗文学让他们不耐烦的原因,就是内节奏太慢了,慢得不可忍受。

 

从现实生活到文学作品,它们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需要认真研究。这就是写作学的问题、诗学的问题了。经过深入考察会发现,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所以不仅仅是什么“剪裁组合”之类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归纳和选择”的工作。现实生活是粮食,作家就是一个酿酒器。现实生活进入作家这个酿酒器之后,经过复杂的酿造而发生化学变化,再倒出来就是酒。酿造的技术与技能不同,酒的成色也就不同,于是有了杰作与劣作的区别。一切没有经过作家这个酿酒器,没有发生化学转化的现实生活,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