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父母自拟作者简介,简单至极,却也正好反映了一对”终身从事基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夫妻的真实心境。而作为儿子,倒是”不甘心”其凡,在此冗表赞许的说明,诚惶诚恐。父亲年少立志农业,是当年闻名全国的交口少年科学院院士,16岁时就特邀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读农大,经历”文革”,其后应该说是经历艰难。因我从小与父母分离,没能亲见母亲是如何面对艰难和坚守爱情的,但一切都可以想象。2015年,父亲右眼视网膜破裂,术后视力仅存0.1。他的左眼年轻时就视神经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让我买了一台大尺寸电脑显示器,加上一个放大镜,凭借熟练的盲打五笔输入法,继续阅览、撰写文章。那时,母亲的辅助作用倒是更大了,哪怕在她因肺癌动手术之后,夫妻俩仍克服困难,出了多篇论文。

 

2018年,应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的恳切约稿,他们着手编撰《茶经解读》。年中,我母亲检查发现癌症转移,开始接受放疗。我和父亲说,书就暂时搁一搁吧,这么多的事故,会把你压垮的!

 

2019年1月15日,QQ上传来父亲的离线文件-《茶经解读》(正文),我目瞪口呆!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久违的眼泪……7月,母亲再次住院治疗,但夫妻俩在病榻旁还要坚持对《解读》进行反复的琢磨和修正,让我继续校核完善,直到正式交付出版。一部十余万字的《茶经解读》,从接受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的委托,到初稿的出炉,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回想起来,其实二老是早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了,至少是退休后(2002年)在杭州筹办”老茶缘”1的时候,父亲就反复提出一个时人不太经意的问题-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并经常说,对于这类问题,还得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才行啊!要读懂《茶经》,首先要读懂唐代的历史;要读懂唐代的历史,首先要读懂”安史之乱”。显然,对于这类学术问题的探讨,二老是很严谨的,直到2016年我们才以论文的形式在内刊《余杭茶经》1上发表了《陆羽茶道的核心理念是俭》一文,先探探风。

 

现在的这本《茶经解读》,其特点就是重在解读,而且又把对精神层面的解读作为重中之重。毋庸讳言,这在当今《茶经》研究领域是颇具独到见解的。

 

独就独在它揭示了《茶经》这部千年巨著不仅仅是一部茶的百科全书,更重要是在于它的精神层面,是一部茶道之经。严谨地阐明了中国的茶道始于《茶经》。《茶经》开篇之”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的”嘉”是”善”的意思,也是中国茶道的境界。《尔雅》曰:”嘉,善也”。《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茶道中人,就应该像茶君子那样,嘉善乐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

 

独就独在它严谨地阐明了《茶经》的核心理念是”俭”,更确切地说,这也是修成一切正道的关键法门。在中国古代,”俭”的本义是自我约束,不放侈的意思,引申义为”节约”等。《说文》曰:”俭,约也””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所以,《周易》曰:”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篇》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羽《茶经》曰:”茶性俭””为饮,宜精行俭德之人。”

 

如此,紧紧围绕着”俭”来划分章节,前呼后应展开系统解说,令人耳目一新,清晰易读。如”四之器”,风炉铭文”盛唐灭胡明年铸”,炭檛引出”河陇之痛”,火?尊俭德,铁鍑拒侈丽,无不提醒后世要铭记奢靡误国的历史教训,体现了陆羽”不与侈为伍”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理念;”五之煮”写道”茶君性俭,不宜奢侈,否则就没有希望了,就不美好了”,可称精妙之笔;”六之?”明确要荡除终极追求”侈丽”的种种不”嘉”、不”俭”的”昏寐”心理,方为真正的”茶道之饮”。”九之略””十之图”,乍看别出心裁,细读茅塞顿开。钟情山水,洁身自好,何尝不是”独行其道”的方式之一呢。始:”初衷”,图:”谋也”。《书·太甲》曰:”慎迺俭德,惟怀永图。”陆羽用辞真可谓是高明绝顶,他图的是《茶经》的初衷能被人理解,不被世俗篡改,”精行俭德”的茶道理念能得以”永图”。总之,陆羽的《茶经》除了留给人们茶的百科以外,更是告知了茶的终极理念。茶无高低贵贱,流进百姓人家。学茶之人,也无求雍容华贵,只求质朴中不失高雅。父母亦如是,家中洁净整齐,着装朴素无华,用行动印证,只要内心丰盈,做大事,做小事,一样精彩。父母互敬互重,给我们年轻人诠释了爱情不是初的”你侬我侬”的保鲜,而是相互的理解与包容。这本共同署名的《茶经解读》,不是什么情书,但一定是融入爱情,融入理想,融入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好书。

 

藉此《茶经解读》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之际,特别感谢学界方方面面的悉心帮助。成书功绩,除了父母潜心努力外,离不开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的高度重视与全力促成。此外,还有国际儒学联合会赵毅武先生、郭昱女士等有识之士给予特别关心,牵线搭桥专门请楼宇烈教授赏析本书。楼教授在大手术后一个月,不顾身体虚弱通读全稿,为本书作序并题词。也有幸得到了刘祖生偕胡月龄教授夫妇首肯,刘教授当时是接连两次大病初愈,并且白内障严重、视力相当弱,因此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特为《解读》作逐字逐句审阅、批注书稿,一笔一字斟酌序言。前辈老师们作风严谨,见地深刻,评论精到,实令后生深深感激与佩服!

 

不迷执于物相,无沉溺于物欲,敬爱为人,奉献不竭。我想,一本真正好书的问世,就是这样,须从自己以及他们身边的仁人志士长期坚持共识、践行真理的积淀而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