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译后记

今年3月,79 岁的台湾女作家琼瑶在“脸书”(Facebook)上发表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她在信中叮嘱儿子,无论自己生什么大病,都不要动大手术,不要送加护病房,不要插鼻胃管和各种维生管 ;只要让她没有痛苦地死去就好。她希望到了离开之际,后辈不要因为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因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琼瑶对生死的达观态度,让人们感受到了“琼瑶式”生死告别,不禁又扪心自问 :面对人生大限,我们又该当如何?

本书作者安·诺伊曼女士亲历了父亲身患绝症,临终时饱受折磨、痛苦离世 ;为了从 无尽的哀痛中得到解脱,更为了深入探索人生终末期辗转病榻时不得不面临的种种问题,她担任临终关怀义工,参加诸多团体的会议,采访病患 和家属,聆听各人对待临终和死亡的心声,涉猎与临终和死亡密切相关的文化、医学、法律、宗教、道德伦理和政治等方面的书籍、报纸……终把这本书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真实地写出了美国人如何对待疾病、临终和死亡,更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在此,我由衷地钦佩安·诺伊曼女士不仅具有投身社会公益和探寻真相 的勇气和作为,而且思维敏捷、笔锋睿智 ;重要的是,她为有志投身临终关怀事业的人们,尤其是妇女,树立了榜样。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于死亡是回避和逃避的,和死亡有关的话题都是沉重的、阴暗的。近 30 年,在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中,人们逐渐接触到了“临终关怀” “安乐死” “有尊严地死去”“病人自主权”等新鲜字眼,了解到死亡可以不是被动的、逆来顺受的,生命的终结是一种必然。本书从更宽广的角度告诉人们,病危临终时如何死去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争取的。我们所向往的安好辞世是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摆脱羁绊,安详轻松地告别人世。这也正是作者在后一章中所说的“安妥辞世”。

现实生活中,让病危临终者更自然更安适地离去,在某种程度上却受到了来自社会、医学、法律和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需要活着的人不断为之努力和奋斗,才能给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诸多帮助 :首先,要感谢本书作者安·诺伊曼女士通过电子邮件耐心细致地解释了译者觉得把握不准的内容 ;还要感谢加拿大学者暴永宁老师,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史宝欣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欣教授、消化科主任闻淑君教授,天津安定医院张勇主任。后感谢引进此书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慧眼识“书”,更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大家能够看到这本书的中文版。但因本人学识有限,译文中或有诸多不妥之处,汗颜之余请读者多多见谅,并加指正。

王惠2 017 年 9 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