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黄帝内经》教你肝病问题早发现

我们的身体很“敏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出“运转异常”的信号,留下“蛛丝马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留心这些现象。肝脏也不例外,如果出现以下迹象,就要当心肝脏有问题了。

眼睛干涩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从目系到面颊深层处,再下行至口唇之中,故素有“眼为肝之外候”的说法。换言之,肝脏若是产生某些病变,在双眼一般都会呈现出来。比如,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极有可能是缺血了。若是再出现口苦之症,则很有可能是肝功能异常了。

眼底出血

肝有藏血的功能,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比如肝火过旺,就会逼迫血液妄行,从血管中溢出来,无法回流至肝脏而沉淀在脏腑组织中,出现一些异常出血症状,比如眼底出血。因此,当出现眼底出血症状时,要及时排查器质性病变。

口干口苦

很多人有的时候早上起来会觉得口干口苦,即使喝蜂蜜水、柠檬水,也无法改善,尤其是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经常熬夜加班的人,更是觉得“苦不堪言”。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说:“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口苦常是胆汁外溢造成的。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里,然后流到肠道中参与消化。肝胆相连相系,肝气郁结可导致胆经瘀滞,使一部分胆汁被逼逆流进胃里,而胃又与食管相连,食管与口相通,就会让人觉得口苦。另外,肝郁化火,肝火可直接升腾到口中,让人觉得口干舌燥,要大量喝水才觉得舒服。

指(趾)甲异常

中医认为“肝者……其华在爪”。“爪”即指(趾)甲,“其华在爪”意思是肝脏内在的光华都表现在指(趾)甲上,也就是说,指甲是肝脏的外在表现之一,从指(趾)甲的外观能看出肝的健康状况。肝血足,指(趾)甲富有光泽且不易折断;若肝血不足,则指(趾)甲颜色黯淡、萎软易断,甚至容易变形或脆裂。另外,若是指(趾)甲白得像玻璃,多半是肝硬化的反映。

情绪暴怒

如果你身边有人动不动就发怒,你千万别以为他或她只是脾气大而已,这可能和其肝功能失调有关。肝性条达而不愿委曲,如遇屈辱则肝必急而生怒,故肝“在志为怒”。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衡,肝气抑郁,就易盛怒。怒极又容易伤肝,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发怒,可以多饮些平肝理气的菊花茶饮。

面色发黄

 

脸色发黄多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归根结底在于肝脏。因为“肝藏血”,肝血不足,脸部皮肤组织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就会变得暗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肝血不足或肝火过旺,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气血化生不足,从而影响面色。

四肢无力

肝藏血、主筋,筋和肌肉屈伸配合,才能控制肢体的运动,给予肢体力量。《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四肢的营养依赖于肝,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濡养,长期下去就会感到四肢无力。

关节酸痛、经常抽筋

肝脏是人体的血库,肝血具有濡养全身筋膜的功效,而骨头、关节、肌肉只有在筋的牵拉带动下才能活动。

可以说,人体关节能不能灵活运动,与肝血息息相关。只有肝血充盈,身体筋腱获得充足的滋养,关节、四肢才会强壮有力、行动灵活。相反,如果肝脏功能异常,肝血不足,筋得不到滋养,就会变得僵硬起来,从而引起关节酸痛、抽筋等。

 

中西医眼中不同的肝

肝,五脏之一,是人体、功能多的器官,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然而,对于肝的理解,中医与西医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西医所说的肝主要基于解剖学角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肝脏”是一个意思,属于一个具体概念。而中医所说的肝就更为广泛、更加复杂一些,它不仅包括了“肝脏”, 也指一个功能活动系统,属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就连人的精神活动范畴都包括在中医所理解的肝范围之内,甚至与肝脏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器官,如眼睛、筋骨、消化系统等都属于它的范畴。

西医所说的就是肝脏 

正常的肝脏位于人体右季肋区及腹部上区,呈红褐色,形似楔形。大部分肝脏都被肋弓所覆盖,露出部分仅局限于腹部上区、右肋弓间, 而且直接与腹部前臂触碰,肝脏的上面还与膈及腹部前壁相连。

有人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医生在进行肝脏触诊检查时,通常会要求患者做呼吸配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肝脏的位置通常会因为呼吸动作而发生改变。平静呼吸时,肝脏的位置会发生2~3 厘米的升降。若是站着吸气,肝脏会稍微下降一些; 若是仰卧呼气,肝脏会稍稍上升一点。

另外,肝脏在人体体重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成年人的肝脏大约可占体重的2%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达1157~1447 克,女性则可达到1029~1379 克,重的肝甚至高达2000 克。肝脏这么重,其体积自然也不小。一般来说,一个成年人的肝脏长约25.8 厘米,宽约15.2 厘米,厚约5.8 厘米。

肝脏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体积与重量方面,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肝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肝不仅能帮助营养代谢,为机体提供能量,还起着解毒、促进脂肪消耗、制造血液等功能。从西医研究来看,肝脏的功能超过200 种之多。

肝脏还是一个很神奇的器官,具有其他脏腑没有的特殊功能—— 再生。临床实验证实,肝脏即使被切掉一半,或者患者的肝脏部位受到严重损伤,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并长回原来的大小。 

中医:肝主要有疏泄和藏血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主要为疏泄与藏血。

肝主疏泄  肝具有调畅气机的功能,能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以维持平衡。另外,肝脏还能通过疏泄功能来调节人的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平衡水液代谢、调节性功能与生殖等。

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通过贮藏血液来维持其自身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反过来,血液也有护肝养肝的作用,如果血流量减少,就会使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肝脏吸收营养、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

当然了,肝的功能绝不仅仅这两种,肝主升发,升发顺畅与否, 关系到五脏六腑的运行是否正常;肝主筋,肝好人的四肢才能有力; 肝开窍于目,肝好才会有好的视力。

 

早餐吃得好,不得脂肪肝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家都是早出晚归,很多人吃早餐都是在路上解决,甚至是根本顾不上吃早餐。很多人都觉得吃不吃早餐无所谓,反正午餐多吃点就好了,还有些女性纯粹是为了减肥不吃早餐。殊不知,早饭欠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损害还是很大的。

中医认为:“肝主升发。”早晨是肝气旺盛的时候,也是人有活力的时候,若是不吃早餐,肝气升发会得不到充足气血的支持, 会导致肝气不足而引发一系列虚弱之症,如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月经失调等。另外,“肝胆相照”,肝虚则胆旺,所以还可能引起胆囊炎等。

而且医学研究也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脂肪肝的发病率会大大上升。因为早餐距离前一天晚餐的时间一般在12 小时以上,由于能量的消耗,血糖水平下降,糖原分解酶便会将贮存在肝脏的糖原拆包, 把葡萄糖释放入血。如果此时不能及时进食补充肝脏内的糖原,驻防糖原的位置就会被脂肪乘虚而入,沉积肝内,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吃早餐的时间 

一般来说,早上7 点左右起床,然后活动20~30 分钟,这时候人的食欲旺盛,吃早餐合适。吃早餐的时间晚不要超过8 点半。

如果早餐吃得太早,会影响胃肠的休息,吃得太晚,人体处于空腹状态,身体能量和热量不足,很容易出现头晕、胸闷等低血糖症状, 而且太晚吃早餐,还会影响到午餐的食欲。

早餐吃什么 

早餐的时间紧张,所以有的人即使是吃早餐,也难免会过于简单, 比如一个煎饼、几个包子,有时甚至就是一杯牛奶加个鸡蛋或馒头之类的,这样的早餐远不能达到身体对营养的要求。总的来说,早餐要包含以下几类食物。

  1. 淀粉类食物

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早餐宜吃一些淀粉类食物。好选择没有精加工的粗杂粮并且掺有一些坚果、干果。这样的食物释放能量比较缓慢,可以延长能量的补充时间,如紫米面馒头、芝麻酱花卷、包子、馄饨、豆沙包、玉米粥等。

  1. 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精力充沛、反应灵敏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早餐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鸡蛋、鸡肉、豆制品等。

  1. 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能为我们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它们含有的钙、钾、镁等碱性物质还能帮助我们中和肉、蛋等食品在体内氧化后生成的酸根,使人体保持酸碱平衡。

另外,中医认为早餐宜热食,这样才可以保护胃气与肝气,所以无论是吃什么,好都来点热粥、热牛奶之类的。如果贪凉,比如总喝凉的果汁,就会伤及肠胃。

 

细嚼慢咽,肠胃好了肝才好

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吃饭速度很快,囫囵吞枣,即使非常烫的食物也分分钟吞下肚。还有的人已经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即使是不赶时间,吃起饭来也是三两下就解决了。这样吃饭,虽然吃下去了, 但未必能消化得好,反而还有损健康。

我们吃下的食物是要靠消化液来消化的,吃饭太快,唾液来不及分泌,食物就下肚了,是很难被消化吸收的。

另外,《黄帝内经》中说:“脾为涎,肾为唾。”唾液是脾、肾所化,肾是人体先天之本,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肾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因此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的物质,吃太快, 唾液还未大量分泌就吃完了,是利用不起来的。

而且,唾液除了能助消化,还能溶解细菌、杀灭微生物、抗病毒,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也就减轻了肝脏排毒的压力;狼吞虎咽,不仅是加重肠胃负担,也同时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细嚼慢咽呢? 

  1. 吃饭时放松心情

很多时候,吃得快是因为心情紧张,所以在吃饭之前,不妨先做一个深呼吸,排除大脑中的杂念,告诉自己要好好吃饭,认真咀嚼, 提醒自己每一口都要比平时多咀嚼几次,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了。

  1. 饮食以蔬菜、粗粮为主

蔬菜和粗粮是需要咀嚼的,否则咽不下去,所以饮食中不妨加大蔬菜和粗粮的比例,这样就能让你吃饭的速度慢下来。

 

青色食物,养肝好帮手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黄帝内经》

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摆在位,足以见得人们对食物的颜色特别重视。丰富的食物颜色不仅可以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均衡营养,保证健康。

《黄帝内经》认为,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青色的食物有疏肝护肝的功效,经常食用能疏通肝气、滋养肝血、清除肝火,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那么何为青色呢?有人说是蓝色,还有人说是绿色,更有人说是一种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模棱两可的。《黄帝内经》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青即东方色,东方色代表着万物的初始,也就是说青色乃草木刚刚生长的颜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吃的青色食物必须是新鲜的、色泽青绿的蔬菜,比如西兰花、毛豆、菠菜、芹菜、莴笋、芦笋、空心菜等。

青色食物护肝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助肝排毒

肝在人体中默默沉受着解毒的繁重工作,我们吃入的食物以及身体产生的代谢物都需要肝脏“中转”分解。绿色食物中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润肠通便,帮助身体将一部分毒素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

二是清肝泻火

绿色食物大多性质偏凉,能清肝泻火,并作用于肝、胆,调节肝脏功能,有缓解伤筋、劳肝之苦的功效。因此,我们的日常餐桌上一定要有青色食物,以让肝更加清爽、条达。

当然,我们这里说青色食物可以养肝,不是说就只能吃素不能吃肉,只是吃肉要讲科学,不可过量,同时要分散着吃,在吃肉的同时还要搭配着吃素菜,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青色蔬菜,以加快身体的代谢。

 

适当吃酸味可以柔肝养血

酸入肝……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就特别讲究吃,吃的种类和花样更是千变万化,但总离不开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其实,在传统医学里, 关于食之味道不仅包括这五味,还有淡味与涩味,其中淡味包含在甜味里,而涩味包含在酸味里。

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每一种味道都对应着一个脏腑器官,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其中“酸入肝”,对肝脏具有滋养作用。

酸入肝,能养肝柔血 

我们常常一听到酸味食物就会口中溢满口水,这是因为酸味食物入肝养肝,肝旺可以舒达脾土之气,开胃消食。酸味食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功能。肝虚血枯的人适量多吃一些酸味食物, 有助于柔肝养血。

常见的酸味食物有乌梅、山楂、西红柿、橄榄、枇杷、石榴等。 

秋季要适当吃酸味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秋属金,肺属金,而金克木,肝属木,秋季肺气旺盛,肝木必定会被克,此时就需要顺应秋季万物收敛的特性, 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中医还讲究阴阳平衡,五味其实也分阴阳,其中酸、苦、咸即为阴, 而甘、辛则为阳。人体内的肝也分为肝阴与肝阳。秋季,阳气收敛, 此时应该吃一些补肝阴的食物,而酸味食物就可补肝阴,所以北宋医学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就四时养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再者,秋季万物凋零,人也特别容易感伤,容易产生悲伤难过的情绪,伤感必伤肝,肝阴易不足,此时缓解悲愁情绪好的方式就是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阴、泻肝火。

山楂莲藕

【材料】莲藕1 节,山楂50 克,冰糖适量,盐少许。

【做法】1. 将山楂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冰糖,倒入适量清水, 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炖30 分钟左右。

  1. 莲藕去皮切薄片,入沸水烫一下,捞出沥干,晾凉。
  2. 待山楂煮至汤汁浓稠时关火,加入少许盐,拌匀后倒在莲藕上,再次拌匀即可。

【功效】山楂有补血活血的功效,能补肝血,还可降肝火。

酸枣仁饮

【材料】取酸枣仁30 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酸枣仁与适量清水一起煎煮成汁,滤渣取汁,并加入冰糖继续煮,煮至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功效】酸枣仁味酸入肝,有利于收敛肝火,从而抑制肝火旺引发的一系列不适。此外,酸枣仁还可滋肝阴、补肝血,增强肝脏功能。

吃酸味有讲究 

不过,食用酸味食物也是有讲究的。中医上认为要春少酸,秋多酸。春季肝气旺盛,酸味食物可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因为酸味有收敛的作用,所以有些人是不能多吃的,比如关节炎患者,因为“酸伤筋”,多吃会对关节不利。

如果咳嗽有痰,或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的情况,也不宜食用酸味食品或药物,因为酸味有“收敛”“凝滞”的作用,不利于病邪的排出。

此外,有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者,也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味食物对肠道有刺激,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