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虽然还处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但随着民主和科学思潮的涌入,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一场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正在孕育之中。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得寸进尺的入侵和肆无忌惮的欺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只顾苟且偷生,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时候,一大批爱国的仁人志士,已经清醒地看到了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要为国家寻找出路。屈辱和痛苦、愤怒与觉醒就像地火一样在地下奔腾。古老的中国正进入一个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时期,焚毁封建王朝的火种正在全国各地撒播着,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大厦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坍塌……
从一九〇二年到一九〇四年,少年李四光在武昌西路高等小学堂读了近三年书。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的科学技术也在飞快地向前推进和发展着,西方世界已经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这几年里,莱特兄弟首次成功试飞了以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年轻的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因为对电离辐射现象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九〇四年七月,李四光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拔为官费赴日本留学生。这年,湖北全省选出的官费留日学生共有九十名,大都来自各所中学堂,来自高等小学堂的学生只有东、南、西、北四路各一名。
生长在小山村的放牛娃长成了英俊少年,而且成了官费留学生,这对下张家湾村这个鄂东小村庄来说,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了。
回到黄冈,辞别了喜不自胜的一家人,带着官府发的一点儿旅费,还有妈妈忙碌了一整夜为他收拾好的简便行装和干粮,少年李四光意气风发地登上一艘大船,踏上了东渡扶桑之路。
这时候,他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造船师。从小时候听爸爸讲述甲午海战的故事开始,他就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坚船利炮,中国就会永远落后挨打。
轮船缓缓驶出了上海吴淞口,进入了白茫茫的东海海面。海鸥追着船尾飞翔、高唱。
李四光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喃喃地在心里说道:“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因为官府发的旅费有限,他没舍得买有单独床铺的船票,只买了一张统舱船票。所谓统舱,就是许多客人挤在一起席地而眠的“大通铺”。
客人们白天挤在船底,热得满身是汗,晚上就带上一张席子到甲板上去睡觉。虽然是夏季,但是晚上的海风吹得猛烈,李四光每晚都会冻得瑟瑟发抖。
大船在海上要走好几天,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竟然影响到了李四光后来一生的生活习惯。
原来,他在回黄冈辞别时,家人和村里的乡亲们为他饯行,特意做了甲鱼给他吃。因为李四光生活一直很清苦,极少吃大鱼大肉,这次吃到的甲鱼算是大荤,他的肠胃一时消化不了,到了船上,就开始拉肚子,一路上把他折腾得够呛。
大船经过日本的长崎、马关、神户,终抵达了横滨。在横滨上岸后,他们还要再乘火车去往东京。到了东京,李四光拉肚子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他手上也没有多少钱,一直舍不得去医院。后来实在挺不住了,他才跟两位中国同学借了点钱,去了医院。医生一检查才知道,他患了痢疾。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算是慢慢好转了,但还时常复发。日本医生嘱咐他说,以后不能再吃大荤的食物了。从此,李四光在饮食上恪守着医生的嘱咐,再也没敢吃大荤的东西,顶多吃一点儿蛋和鱼肉之类的食物。
身体恢复后,李四光开始进入日本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一所普通中学—弘文学院的普通科学习。凡是中国留日学生,一般都要先到这里学习日文和初等数理化,三年之后再进专业的学校。
在日本,他每月可以领到三十三日元的“官费”,其中二十五日元要交给学校作为学费和食宿费,剩下八日元他可以自由支配。虽然远在日本,但李四光心里仍然惦记着家里省吃俭用的父母,还有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所以,他宁愿自己每天过得清苦一些,也要节省下几块钱,一点一点攒起来,日后好补贴家用。
为了节省这几块钱,他想了各种办法。比如,有时晚上读书读得太晚了,肚子饿了,他舍不得去买零食吃,就把生米放入暖瓶中,再倒进开水。经过一夜,米就泡熟成了稀粥,他便就着一点儿咸菜吃,这比在学校食堂或在房东家包饭要节省得多。
一九〇七年七月,李四光从弘文学院毕业后,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船舶动力装置的操纵、检修、监造等技术。当时,全校有四百多个学生,但选择进入舶用机关科的新生只有十九人,李四光是班上的外国学生。他已经习惯了那种悬梁刺股般的苦读生活,所以无论在哪里,他依然能保持着自己的“学霸”地位。学年的物理,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三学年的实践,他是全班第二……在这里,他觉得自己离小时候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一九○七年暑假,李四光回国探亲。那时,他的家已经从原先的回龙山街(镇)下张家湾村,迁到了约三公里外的香炉山下。香炉山漫山遍野生长着板栗树。这些板栗树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哪怕是在贫瘠的山冈,哪怕是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坡地,一棵幼小的板栗树苗也能默默地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捧给人们满树芬芳而甘甜的果实。
李四光回到家乡,全村人听说“文曲星”回来了,老老少少都拥进他家里,听他讲在日本的见闻。
李四光特意从东京带回来许多知识图片—有动物的、植物的、造船厂和各种大轮船的……准备让弟弟妹妹们开开眼界,增长一些见闻。他把这些图片一一贴在墙壁上,讲给乡亲们听。
从来没有走出过香炉山的乡亲们从没见过这样的世面,一个个像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说见闻、讲故事还不够,李四光还想带着几个年轻人,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一起动手为村里打一口水井。因为他发现,香炉山的乡亲们每天喝的水都是村口水塘里的,那水塘里的水,牛羊也饮,鸭鹅也饮,很不卫生。
可惜的是,那时他还没有学过地质学,不太了解地下水系的分布规律,也没有打井的经验,所以在地下打了很深,终也没有打出水来。这件事给了他一个经验教训: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首先还是应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
不过,他利用在日本学过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采用人工过滤的方式,给家里安置了一个过滤池塘水的装置。他先是买来一口大大的水缸和一口比较小的水缸,然后在大缸的下部凿了一个孔眼,装上一根畅通的竹管,并在水缸底下放上一层石子和一层沙子,然后再盖上一层纱布。接着,他把挑来的池塘水倒进大缸里,浑浊的池塘水经过沙石层的过滤,通过竹管流进了小水缸里,原本浑浊的池塘水就变清澈了。
乡亲们全跑过来看,询问其中的道理。李四光一一讲给大家听,并劝说乡亲们以后就用这个方法过滤池塘水,这样才能保障饮水的卫生,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这个夏天里,他也经常在香炉山四周观察那些长在山坡上的竹子和杂树。他很欣赏那些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他想,板栗树的生命是多么神奇呀,每年冬天,大大小小的板栗树上的枝叶,都会化作厚厚的泥土,但只要新一年的春天到来,已经变成了泥土的板栗树的枝叶和果壳,就又会萌发出翠绿的新芽。用不了几年,这些新芽就又长成了新的板栗树,结出更加丰硕与甘甜的果实……
“是呀,树犹如此,人生在世,岂不更值得加倍珍惜?”
想到这里,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