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行善:一种古老而全新的生活方式

 

老太太连东西都懒得吃了。她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觉得所有人都忘了她。她很难过,甚至

无法吞咽。仅仅想到要消化食物,就让她觉得无法承受。她把自己关在寂静的悲伤中,一心等待

死亡。

这时,米莉娜出现了。米莉娜是我姑姑,每天下午她都会像巡逻似的去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

人、养老院里被遗忘的老人、没人照顾的孩子、流浪汉和适应不良的边缘人,以及奄奄一息的病

人,她会尽力让他们舒服点。

米莉娜见到了这位不吃东西的老太太。米莉娜跟她说话,也想引她开口。老太太用微弱的声音向米莉娜倾诉自家子女的事,说他们太忙不能照顾她,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来看她了。她没有病,只是因为不想吃东西而没力气,又因为没力气而不想吃东西。

“你想来点儿冰激凌吗?”米莉娜问。让奄奄一息的人吃冰激凌,这主意很怪,但确实起了作用。尽管吃得很慢,但一勺一勺吃进去后,这位老太太的气色、声音和活力都恢复了不少。

这很简单但也很巧妙:给难以进食的人喂美味而容易消化的食物,这会让她很快恢复过来。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米莉娜之所以想到冰激凌只是因为她把老太太放在心上,她看到这位老太太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关心和照顾——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正如我们需要氧气一样。冰激凌象征的是老太太受到的温暖和关怀,让她的脸庞重新焕发生机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个简单的善意

举动。

善意?仅仅接触这个话题就可能让我们感到荒谬,因为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暴力、战争、恐怖主义和破坏。然而生命之所以能延续,正是因为我们彼此心怀善意。没有哪家新闻会报道母亲给孩子讲了个睡前故事,也不会报道父亲为孩子准备早餐,或者某人用心倾听,或者某个朋友鼓舞我们振作起来,又或者某个陌生人帮我们搬运行李……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做了善事而不自知。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因为它是正确的。

我的邻居尼古拉斯总是很忙,但他不会错过任何帮助他人的机会。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我或妻子、孩子需要从我们乡下的家去机场,他都会主动提出送我们。然后,他会把我们的车开回家,停进车库,如果我们长时间不用的话,他还会帮忙把电池取出来。等到我们回来,他又会去机场接我们,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炎炎夏日,他都会出现。

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让他不论何时都愿意花上半天时间来接送我们呢?他本来可以用这时间做些更紧迫或更有趣的事情。他本来可以把我们送到近的火车站,让我们搭火车去机场,但是他

没有,他提供的是全程服务。他总有办法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这就是纯粹而无私的善意。不管听上去有多么特殊,但也绝非孤例。相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部分都是靠善意来维系的。我们常听到抢劫和谋杀,但是因为有像尼古拉斯这样的人,世界才继续运转。我们的生活是由关心、相互支持和彼此帮助构成的,它们已经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不曾留意。

接受善意对我们有益,想想别人对你的一个善意举动吧。也许是大事也许是小事,比如某个路人告诉你车站怎么走,某个陌生人跳进河里救起了你。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可能会是好的影响,因为如果有人在我们需要时伸出援手的话,我们会感到轻松。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说的话有人听,喜欢感受温暖和友好,喜欢被人理解和支持。

这种关系的另一面也会有同样的效果:付出善意和接受善意对我们同样有益。如果你接受我在本书中对善意的广泛定义,你就完全可以说善意的人更健康长寿,更受欢迎也更有创造力,事业上更成功,比别人更快乐,这些也都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了的。换句话说,跟那些缺乏善意的人相比,他们注定会活得更有趣,也更充实,他们也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无常和惊涛骇浪。

不过我已经听到有人在反对了:如果我们为了感觉更好和更长寿而心怀善意,那我们岂不是在扭曲善意的本质?我们会精打细算以便有利于自己,那就不再是善意了。确实如此,善意的意义来自于

它本身,而非其他动机。善意的真正益处在于心怀善意。善意还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远离麻烦和争斗,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显示善意优点的科学研究都是无用的,它和奖励人们去怀有善意一样没有用处,因为善意的全部动机只可能是渴望帮助他人并享受慷慨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些研究也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自我。如果我们在帮助、同情和接纳他人时变得更健康的话,那就意味着善良是我们的本性。如果任由恶意或积怨滋生,我们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状态。而如果我们忽略或压抑那些正面的特质,可能会伤人伤己。正如精神病学家阿尔贝托·阿尔贝提所主张的:没有表达出来的爱会变成恨,没有被享受的快乐会变成忧愁。是的,上苍造人的时候,已经为我们设计了一颗善良的心。

对认识自我而言,科学研究是很有用的工具,但并不是和决定性的工具。随年龄增长而带来的智慧、伟大的艺术作品,以及我们的直觉也都能帮到我们。后面我们会看到,善意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一场卓越的心灵升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得以迅速成长。历史上的诸多精神传统都把善意和利他行为看作人获得救赎和自由的关键,例如,释迦牟尼曾列出了善意的益处,后来莎伦·莎兹伯格在她优美的著作《爱上善意》中引用如下:如果你善良的话——

 

  1. 你会安然入睡。
  2. 你会轻松醒来。
  3. 你会做美梦。
  4. 人们会爱你。
  5. 神明和动物会爱你。
  6. 神明会保佑你。
  7. 外部的危险(毒物、武器和火)不会伤害到你。
  8. 你的脸会发光。
  9. 你的心灵会很平静。
  10. 临死之际会大彻大悟。
  11. 你会在极乐世界中重生。

 

在伟大的诗人眼里,爱护天地万物、与所有生灵和谐共处是生命的真谛,也是人生伟大的胜利。例如,在但丁的《神曲》中,经历了地狱和炼狱、看到人类的各种堕落和不幸后,但丁升入天堂。在神秘的玫瑰花的花心,他看到了“大笑的美人”圣母玛利亚,也就是女性的原型。在有些学者看来,整部《神曲》就是一趟自我发现之旅,是一个男人和自己的阴柔面以及失去的灵魂的重逢之旅,在这里灵魂意味着心灵,以及去感受和爱的能力。

歌德花费毕生心血写就的代表作《浮士德》可谓殊途同归。根据和魔鬼签下的契约,浮士德必须要找到让他的存在富有意义的时刻,否则他永远是恶魔的俘虏。在寻欢作乐中、在权力和财富带来的愉快中、在知识的宏伟梦想中,他寻找狂喜,但没有找到。终,他似乎失去了一切,当魔鬼傲慢地走来宣布胜利时,他却在永恒的女性身上找到了生命的完满:爱、柔情和温暖。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现在应该很清楚了,我讲的是真正的善意。上天让我们免于虚假:自私自利的礼貌、工于心计的慷慨、虚伪的礼节以及违心的善意。有什么比他人出于内疚而帮我们更让人尴

尬的呢?精神分析学家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善意,即那种藏起了愤怒的善意,心理学中称其为“反向作用”。因为满怀愤怒这种想法让我们沮丧,所以我们会无意识地掩盖这个黑暗面,反而表现出善意

来。但这是虚假做作的,与我们内心的本意毫无关联。另外,软弱有时会伪装成善良的样子:你本来想拒绝却答应了,你表示赞同因为你想做好人,你因为害怕而默许了。如果一个人太好、太顺从,他

终可能是个失败者。

所以让我们远离这些虚假的善意。我的观点是,真正的善意是强大、真诚而温暖的生存方式。它是多种品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温暖、信任、耐心、忠诚、感激,等等。本书的各个章节将会从以上这些品质的角度来分析善意,它们可以说是同一音乐主题的变奏曲,少了其中任何一种品质,善意都会缺乏说服力,也会不那么真实。如果我们用心培养、发扬光大,每种品质都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灵魂和生活。当这些品质汇聚起来,它们会更有效,意义会更加深远。从这个角度看,善意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善意的特质和它带来的馈赠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心怀感激的人效率会更高?为什么有归属感的人不容易沮丧?为什么利他的人们会更健康?为什么心怀信任的人们会更长寿?为什么当你微笑时

别人会认为你更有吸引力?为什么照顾宠物对人有益?为什么那些和他人交流较多的老人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病?为什么获得更多爱和关注的孩子会更健康、更聪明?因为所有这些态度和行为都是善

意的表现,能让我们更容易做自己想做的、成为想成为的人。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与他人相处得更好,我们会感觉更好。

我们后面会看到,善意有很多方面,但是其本质再简单不过。我们会发现,善意让我们变得轻松。这是经济实惠的处世态度,因为它可以节省我们很多的精力,以免浪费在怀疑、担忧、怨恨、操纵以及不必要的防卫上。这种态度是做减法,清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后,我们会回归简单真实的自我。

善意是我们内心深处温柔、亲密的东西,它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但我们通常不会将它充分表达出来,尤其是男性,女性也是如此。我们害怕一旦暴露这脆弱的一面,我们可能会遭受痛苦,受到冒犯、嘲笑和利用,因此我们宁愿承受隐秘的痛苦。事实上,只要我们触摸这柔软的核心,整个情感世界就会变得充满活力,无数可能性也随之开启。

只是,这项工作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我们浸淫其中的文化常常会妨碍我们,因为我们正处于“全球冷化”的趋势之中: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匆忙,没有人情味儿。

诸如利润、效率这样的价值观越来越重要,其代价就是牺牲人的温暖和真实存在。亲情和友谊都受到了影响,不像以前那么持久了。这种衰退的迹象随处可见,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小灾小难时尤为明显。比如你给某人打电话,会听到提前录好的声音报给你几个选项;停车时发现停车场管理员已经被计费码表代替了;你等着朋友的来信却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你深爱的农场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水泥大楼;当今老年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关心和尊敬了;你的医生更关注检查结果,而不是听你讲述病情之后给你检查;孩子们不再在后院玩球了,他们进入了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温情事物现在已变成商品出售,比如自制冰激凌、古法烘焙的面包、酷似奶奶以前做的意大利面、让你重新体验母胎生活的玩具车、让你模拟面对面交谈的电话。

人类的感情不会一直不变,几个世纪以来它的语气、音调都在变化。现在我们不妨谈谈感情史。我相信我们的心灵正在经历一个冰河时代,它差不多始于工业革命,一直持续到后工业时期。造成冰河时代的原因很多:新的生存环境、新形式的工作、新技术、大家庭的衰退、将人们从出生地连根拔起的大迁徙、价值观念的削弱、当今世界的破碎和浅薄,以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在怀古念旧。相反,我认为我们活在一个很特别的时代。若想培养出互助、善良、关心这些品质,我们拥有比以往时代更多的知识、工具和更大的可能性。然而我们正在经历的冰河时代仍让人忧心。至于,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种流行病与冰河时代相伴出现,对此我不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两种心理疾病可能的诱因就是缺少温暖、可靠和提供保护的社群,以及日益薄弱的归属感。

善意本身可能看上去无足轻重,却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因素。善意拥有惊人的力量,足以改变我们,可能比任何其他心态或技术的力量都要大。伟大的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开发“人类潜力”的哲学和方法领域是位先驱者,他研究过种种方法,例如印度的吠檀多哲学、迷幻剂、塑身、冥想、催眠和禅。他在临终前的一次演讲中说:“人们常常问我什么是改变生活的有效的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虽然确实有点难为情,但我还是要说,好的答案是:善良一点。”

尽管毫无疑问我们心怀利他之心,但同时我们也是这个星球上残忍的物种。人类的历史充满了邪恶和恐怖,然而认为人性唯善或人性唯恶的看法既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原始人为了生存而采取暴力手段相互争斗、恃强凌弱,这样的形象有误导的嫌疑。如果我们的长期进化还算成功,那也是因为我们始终是善良的。人类抚养和保护下一代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哺乳动物都要长得多。人类的相互帮助促进了交流和合作,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面对困境、开发智力和多种资源。多亏我们曾经付出和收获的那些温暖和关怀,迄今为止我们赢了,因为我们仍在彼此帮助。在 21 世纪,在这充满暴力的世界里,一个善良的人并不是奇怪的变异体,无论男女,这人懂得怎样将那些曾有助于我们进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毫无疑问的是,在更善良的世界中我们会生活得更好。广义地说,善意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疗法。首先对个体来说是如此,因为只有当我们能关怀自己、爱自己时,我们才能过得好;其次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人际关系越融洽,我们会越快乐、越成功。

不管在哪个阶段的教育中,善意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在温暖和受关注的气氛中要比在冷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效率更高。受善待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受到尊重和关注的学生能取得更大进步。 对健康来说,善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病人感受到同情和关心时,他的痛苦会减轻,也恢复得更快。

那么商场上又如何呢?我们依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剥削员工、破坏环境、欺骗顾客、助长浪费风气的公司可能会在短期内获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那些不盘剥员工、尊重环境、用心服务客

户的公司更有竞争力。

在政治圈内,善意就是放弃专断和报复,尊重他人的观点、需求和历史。大家越来越清楚,用暴力和战争来解决世界的纷争似乎越来越无效,只会带来愤怒,从而产生新的暴力、混乱、资源浪费、痛苦和贫穷。

后,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善意也是急需的。如果我们不尊重和爱护自然,不以应有的善意和敬畏对待自然,终将自食恶果。

不过,我们依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是什么样的人,终论断尚未出现。我们既能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也能做出令人崇敬的行为,但善、恶这两种可能性哪个都不足以成为人性的显性特征。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抉择:选择自私、行恶的道路,或是选择善良、无私的道路。在人类历史上这样一个激动人心又危险的时刻,善意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如果我们更

善待彼此、更善待我们的星球,我们也许就能生活得更好一点,甚至能繁荣昌盛。当我们变得更善良,说不定到头来会发现,我们已经送了自己一份好、明智、“自私”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