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统一天下的人:信长、秀吉与德川家康

战国的活力推翻了足利时代的大名并导致较小的封建主被较大的政权吞并。1568年至1600年间,这种活力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在全国统一的过程中达到了。位一统天下的人是织田信长(1534—1582)。在征服了本州中部所有地区之后,他废除了行会和关税障碍,后者曾令日本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商业王国拼接在一起而成的国家。一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这种经济统一为政治统一提供了助力。但是,1582年,在信长能够征服日本其他地区之前,一位封臣反叛并在本能寺(京都的一座寺庙)害他殒命。即使到了今天,“敌在本能寺”也是用来警告敌人近在咫尺的习语。

信长从前的家将丰臣秀吉(1536—1598),从一名低级步兵开始他的军事生涯,终于1590年完成了日本的军事统一。之后,他着手制定政策巩固他的胜利。

个问题是武装农民构成的威胁。在战争中,乡村武士为他们的主君而战,他们所能给予主君的军事实力大过了他们偶尔起义的风险。然而,在和平时代,就只剩下了风险。因此,1588年夏天,秀吉下达“刀狩令”以解除农民的武装。武器搜缴记录显示,仅日本海一侧加贺国的三千四百户人家就上缴了一千零七十三柄长刀、一千五百四十柄短刀、七百柄匕首、一百六十柄长枪、五百套盔甲以及其他各种武器。刀狩完成之后,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仍然作为武士居住在城下町,利用他们对武器的垄断来控制另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

解除乡村社会武装后,秀吉下令“检地”,对自己及封臣的土地进行地籍调查。调查确定了每块土地的位置、大小、肥力、出产以及耕种者的名称。在调查期间,用于测量土地的量杆以及称量大米的容器都是次实现标准化。检地开创了土地详细记录的典范,这后来成为德川时代税收制度的特征。根据这次调查,领国与封地按照评估的稻米产量进行了排名。

统一后的和平时代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只知道战争的武士军队供过于求。为了解决他们焦躁的情绪,秀吉决定征服中国。1592年,他派遣了一支十六万人的军队——规模小于他六年前征服九州时调动的二十八万大军——出征朝鲜。军队迅速占领并摧毁了朝鲜。然而,中国派遣了自己的远征军拯救其“幼弟”之邦,秀吉的军队被迫撤退到南方。秀吉于1597年发动了第二次袭击,但他于次年去世,军队无功而返。

秀吉为他自身权力和军事上的成功所迷惑,不顾战国时代政治行为的所有明显事实,坚持认为他亲密的封臣成立一个合议机构,就能履行他们对他继承人的宣誓效忠。秀吉还特别信任他的大封臣德川家康(1542—1616),后者的封地比他自己的还要广阔。他的信任是一个错误。当秀吉于1598年去世后,他从前的封臣几乎不再关注他的年轻继承人,而是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军阀联盟,相互争斗。1600年,对立的双方进行了一次大战,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取得了胜利。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一战”。

家康狡猾精明,擅长统领他的将军,并且是一位战略大师。但重要的是,他明智而耐心。在比较这三位天下的统治者时,日本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杜鹃不唱歌时,信长说“不鸣则杀之”,秀吉说“诱其鸣”,但是家康坐下来,说道:“吾待其鸣。”